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铜陵县

铜陵县

铜陵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18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政治、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江淮法治、中国民政、江淮等; 铜陵县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江、詹倩、詹敬鹏等。

铜陵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0 占比:97.98%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2.02%

总计:347篇

铜陵县—发文趋势图

铜陵县

-研究学者

  • 金江
  • 詹倩
  • 詹敬鹏
  • 潘新平
  • 王智
  • 章鸿宾
  • 闻承武
  • 刘文娟
  • 张瑜
  • 安继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亚男; 韩书成; 朱永恒
    • 摘要: 文章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探讨了如何构建流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流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铜陵县横冲流域总面积20.355km2,其中,耕地适宜面积占26.12%,园地适宜面积占23.85%,牧草地适宜面积占13.62%,林地适宜面积占36.40%.林地是该流域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因此得出结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步骤以及评价方法,可以为类似的流域土地资源分析与评价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借鉴.
    • 丁屹
    • 摘要: 为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要求,铜陵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对缓解“三农”融资抵押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该文主要介绍了铜陵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柯兆明
    • 摘要: 随着全民食盐加碘工作的成功开展,铜陵县己于2010年达到以县为单位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近年来我国人群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不断有媒体提出我国人群碘营养过量的质疑,同时也有人提出甲状腺疾病的增多可能与摄入碘量过多有关。现将我县2006-2015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 章云震
    • 摘要: 他身残志坚、乐观积极,他创业发家、不忘乡亲,他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就是苏国华,一名普通的村党总支书记。
    • 赵家清
    • 摘要: 铜陵县顺安镇中心卫生院位于安徽省铜陵县东部20公里,坐落于铜陵县古镇顺安镇中心,承担顺安镇5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我院在新医改形势下充分利用资源,特别是我县东部城区建设的机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
    • 张志龙; 陈芳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铜陵县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落后等,提出了泵站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 刘晓明
    • 摘要: 铜陵县荷花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区位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地块,沿江褶皱带的中部,是近年来实施安徽省地勘基金项目新发现的矿床,为一中型隐伏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现已探明铅金属量12×104t,锌金属量28×104t,银金属量112t,在其深部和外围仍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深入总结了该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理清了该矿的矿床成因,将对下部地质找矿及区域地质找矿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 唐炎; 马丽
    • 摘要: 基于Landsat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 ~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 ~ 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 宋洪磊
    • 摘要: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能源消费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对铜陵县2000 ~2013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结合TM影像,采用地统计分析,对铜陵县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4.08万t增长到2013年的223.09万t,增加了219.01万t.②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的碳汇,13年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增长了219.17万t,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高达92.26%;林地的碳吸收量维持在1.20万~1.24万t,对碳汇作用的贡献率达到60.52%.③在时空格局分布土,2000 ~2010年铜陵县土地利用碳排放风险指数在不断变大;碳排放风险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有极大的相关性,从城镇向外推进的过程中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 田学根; 陈德银; 高书兵; 操治国
    • 摘要: 目的:分析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全县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人畜病情、螺情等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年以来,全县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2476.17hm2,较2004年下降了23.05%;有螺环境数182个,较2004年下降了24.48%;人群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从2004年的7.55%下降至2012年以后查不出阳性;耕牛感染率从2004年的8.5%降至2011年以后查不出感染牛。2007年全县达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以后全县无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2011年以后全县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2年全县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2004年以来,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血吸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较大面积钉螺分布环境,疫情存在反弹风险,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ndemic situ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Tongling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with schistosomias control program in the coming the“13th Five-year Plan”. Methods The data were objectively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summarized regarding the control achievement in schistosomiasis, population and domestic animal infection status and presence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in Tongling county during 2004 and 2013. Results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generally tended to decline since the program started in 2004. By the end of 2013, the area infected with Oncomelania hupensis was 2 476.17hm2, and environment with snail presence was 182, which was decreased by 23.05%and 24.48%,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ose in 2004 throughout the county. Etiological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e population was free in 2012 from a rate of 7.55%in 2004, and positive domestic animals were absent in 2011 from 8.5%infection in 2004. Infection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reached the criteria in 2007. No acute case of schistosomiasis occurred in 2010, and infectious snails were free in 2011. By 2012, control of the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was overall up to the criteria across the county. Conclusion By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the infection sources,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has effectively been brought down to the lowest level in history in Tongling County after 2004.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a large scale of snail areas in marshland, indicating that the endemic situation is likely to rebound, which still needs close surveillance and risk assessment in following task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