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结构
钢混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997324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科技信息、科技视界、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科技大会、第五届全国腐蚀大会等;钢混结构的相关文献由88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永彪、乔国富、欧进萍等。
钢混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97324篇
占比:99.99%
总计:1997571篇
钢混结构
-研究学者
- 朱永彪
- 乔国富
- 欧进萍
- 张军涛
- 张富立
- 李如意
- 杨国栋
- 陈涛
- 黄志军
- 关新春
- 周瑞权
- 杨彪
- 杨经纬
- 白久林
- 金双双
- 孙国栋
- 王建平
- 薛发
- 钦明畅
- 叶宝龙
- 姜海虎
- 汪锋
- 胡良宏
- 郭冰冰
- 黄俊
- 丁庆军
- 叶水标
- 周陈忠
- 曾先才
- 李斌
- 杨宏量
- 王刚
- 王辉
- 赵力
- 郑竟友
- 陈鹏
- 顾云凡
- 马堂英
- 丁军
- 不公告发明人
- 余俊阳
- 俞荣华
- 信朝忠
- 冯少波
- 冯辉
- 刘书滨
- 刘亚松
- 刘崇焕
- 刘德圣
- 刘春山
-
-
侯永清;
高理想;
马寄博
-
-
摘要:
本文以青岛市市南区K建筑工程为例,将设计的建筑钢结构安装施工中的垂直度控制方法进行实际应用。电梯筒垂直度控制目标设定,同时张拉棒杆支撑进行外露垂直长度设定。在此基础之上,柱顶平面坐标测量复核实现垂直度控制。在不同的承压值范围作用下,最终得出的垂直度控制偏差均保持在5以下,说明对于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更加稳定、紧密。同时钢结构与梁柱的关联程度较高,使得控制的面积可以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延伸与扩展,实际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
曲延康
-
-
摘要:
本文针对房屋建筑中钢混结构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先阐述钢混结构施工特点,然后分别从钢筋、混凝土工程出发,分析二者的技术要点,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重点阐述植筋加固、旋挖钻孔灌注桩工艺的应用方法,通过把控好各个施工要点,使钢混建筑结构质量更加稳固。
-
-
吕成钊
-
-
摘要:
为了获得各类保温结构外墙在不同供暖、制冷条件下的动态热响应特性,研究4种保温墙体的动态热响应特性测试。在某冬冷夏热区域钢混结构公共建筑的外墙上,构建4种不同保温结构墙体的测试试件,设置4种空调运行模式,在相同室外条件下测试4种墙体试件的内表面温度。在不同季节环境相同空调运行模式下,分析4种墙体动态热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内保温结构墙体在空调运行初期,墙体内表面温度迅速升高,且温度响应系数较高,该种墙体结构动态热响应特性优于另三种外墙结构;不同季节下的内保温墙在夏季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外保温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温度稳定且节能效果不佳。
-
-
朱少辉
-
-
摘要:
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塔架高度不断上升,高塔架在提高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高塔架的设计理论,总结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及不同类型高塔架的优缺点。基于某项目2 MW/116风电机组分别设计了传统刚塔、柔塔、钢混结构塔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塔架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重点研究了预应力钢混结构塔架,该塔架具有刚度大、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技术性能和经济性具有一定优势,为风电塔架选型及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和案例参考。
-
-
冯辉;
陆超豪;
殷帅杰;
李书信;
刘亚松
-
-
摘要:
结合上海市某钢混组合结构形式的酒店施工实例,从设计不足、施工难点、解决途径与设计优化等多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为后续设计施工积累经验,避免出现相同问题.采用钢混结构自成体系、梁柱加腋、增设支撑措施等优化与解决方式,依据现场施工实际效果反馈,可在不影响结构安全与施工进度质量的前提下较为经济的解决所遇到的有关问题.
-
-
冯辉;
陆超豪;
殷帅杰;
李书信;
刘亚松
-
-
摘要:
结合上海市某钢混组合结构形式的酒店施工实例,从设计不足、施工难点、解决途径与设计优化等多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为后续设计施工积累经验,避免出现相同问题。采用钢混结构自成体系、梁柱加腋、增设支撑措施等优化与解决方式,依据现场施工实际效果反馈,可在不影响结构安全与施工进度质量的前提下较为经济的解决所遇到的有关问题。
-
-
刘剑
-
-
摘要:
文章以天门口特大桥30 m钢混组合工字梁施工为工程背景,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计算和模拟在不同荷载组合下,钢混组合工字梁桥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受力情况,以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结果 表明:该桥施工阶段结构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成桥阶段结构刚度及支座选型均满足规范要求,但部分区域满足规范富余量较小,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后再继续施工.
-
-
-
朱俊成;
柳文明;
马明洪
-
-
摘要:
在大跨度工程中,为保障梁结构的稳定与安全,通常会选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前期组合梁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组合梁截面选型、预应力索布置、张拉方法等内容.采用模型加载试验,若强度、挠度、稳定性等指标达不到组合梁建设标准,则需要重新设计,直到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后,生成最终的设计图纸,从而保障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安全.首先介绍了组合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点,其次概述了施工期间应重点控制的技术措施,最后总结了预应力组合梁加载测试所用的仪器、测点的布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为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