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化
金融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973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福建金融、金融博览、金融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等;金融文化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若凝、刘浩、徐伟川等。
金融文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73篇
占比:98.25%
总计:14222篇
金融文化
-研究学者
- 刘若凝
- 刘浩
- 徐伟川
- 李超
- 陈云涛
- 倪炜
- 刘莹
- 司理
- 吕鹰飞
- 吴志远
- 唐双宁
- 孔祥毅
- 尹海英
- 张劲晗
- 张弘
- 张辰辰
- 曹春荣
- 柳明花
- 王守理
- 王颖
- 缪立平
- 罗建平
- 蒋九如
- 郑煜今
- 陈琼列
- 陶艳珍
- 龙建勇
- QIN Ting-ting
- Xiao
- 丁一凡
- 丁杰
- 井华
- 付山林
- 任春玲
- 何福全
- 何福金
- 余红永
- 侯萍
- 侯雪静
- 俞贤同
- 傅章彦
- 关喜华
- 冯俊起
- 冯都
- 冷凝
- 刘家东
- 刘宸
- 刘效祖
- 刘昌鹏
- 刘晶红
-
-
-
-
QIN Ting-ting
-
-
摘要:
博物馆是一个沟通历史与现在、连接一国与世界的特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金融类博物馆属于行业类博物馆,是金融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金融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货币文化与金融机构文化是我国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金融类博物馆通过传播金融文化,实现金融启蒙教育、普惠金融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警示教育等目标.我国金融类博物馆在传播金融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自身特色、深挖藏品内涵、扩大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开展馆际互动、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发文创产品、创新社教活动等方式,来解决其目前普遍存在的传播内容同质化、吸引力不足、认知度不高、感染力不强、传播力不够等问题.
-
-
-
龚丽琼1
-
-
摘要:
美国华尔街是全球金融中心,建立起西方国家引以为豪的金融体系,了解和学习华尔街的兴衰历史,掌握并借鉴它背后的金融文化,是我们了解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华尔街金融发展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充分理解当下世界发展形势,更深刻地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
-
-
-
摘要:
侬好,欢迎来上海!这座浦江之畔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国际都市,历经了汇通天下的兴盛、流金岁月的繁华,也见证了百折不挠的奋进、励精图治的变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分行,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中,逐步凝聚形成了融汇海派文化与金融文化的独特文化魅力。
-
-
-
吴志远
-
-
摘要:
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是我国金融"现代性"的基本维度。农村普惠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主战场"。农村普惠金融源于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延续与深化,是对既有农村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整合的过程,由此提升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效能,实现对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全面准确动态的"全覆盖式"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农村金融体系内部的协同机制,增强我国农村金融内部的"协同"驱动力。为此,农村普惠金融内部因素间协同机制培育所依赖的制度条件与文化环境等均亟待改善。
-
-
王梓旭
-
-
摘要:
众所周知,金融企业的软竞争力是金融文化,金融文化在金融企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金融企业要想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拥有别出心裁的金融文化.放眼当前现状,我国诸多金融企业在金融文化建设上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为了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企业可以尝试加强其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诸多方面,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
孔祥毅
-
-
摘要:
明清货币商人的金融文化,孕育于古代商业,产生于明末清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金融文化受到了来自外域文化的冲击,又吸纳了西方金融文化的一些先进成分,丰富和发展了自己,适应了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于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
-
陈云涛;
蒋赟
- 《2014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文化作为感染人、塑造人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高职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张力.本文通过分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核心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的实践与特色,折射高职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影响力与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