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130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0篇、会议论文188篇、专利文献14篇;相关期刊749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人民论坛、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42种,包括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第十八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等;协同机制的相关文献由2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孟琦、韩斌、李忱等。
协同机制
-研究学者
- 孟琦
- 韩斌
- 李忱
- 李慧敏
- 刘伟
- 刘洋
- 孙华
- 孙寅生
- 张云
- 张静
- 李楠
- 王华
- 王慧
- 蒋兴华
- 赵民杰
- 陈浩
- 鲁文英
- 黄程程
- 丁月华
- 丁静
- 于云霞
- 付彩
- 代武社
- 何智频
- 侯志军
- 倪佳瑜
- 关怀志
- 刘勇
- 刘卫平
- 刘志国
- 刘敏
- 刘潇
- 刘猛
- 刘玲
- 刘艳
- 刘西涛
- 史健勇
- 叶欣梁
- 向乃姗
- 吕金明
- 吴丽云
- 吴悦
- 吴舜裕
- 周伟祝
- 周小援
- 周欣
- 周生党
- 夏梓莹
- 姚东来
- 姚佩阳
-
-
雷俊生
- 《学术论坛》
| 2020年
-
摘要:
政府审计因鉴证责任、提供信息而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风暴和审计公告之后,屡审屡犯、协同迟滞现象仍然存在,凸显了审计单一治理的不足和政治嵌入审计的必要.为了提高审计治理能力,在决策层成立党委审计委员会,嵌入经济监督,可为政府审计提供政治保障;将政府审计升级为国家审计,为审计精准治理做出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一种新的监督资源整合范式,这种嵌入式治理的功效依赖于审计机关与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协同,特别是协同机制的建构.在协同机制建构过程中,需要厘清审计协同空间、明确审计协同路径、强化审计协同方式、合理确定审计协同环节,条件成熟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党纪国法,为政治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
-
-
杜丹;
李奎
- 《科技管理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资源禀赋视角建立基于协同创新的成本协调模型,运用鲁宾斯坦(Rubinstein)模型,分别在委托研发和研发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模式下对粤港澳企业方和学研方获得的增量收益及利益分配均衡点进行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方和学研方共同承担研发成本、共同分享市场分成的净收益大于委托研发固定酬金、单纯市场的分成方式,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方式.基于此,进一步按照基础研究链条内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的“目标协同-过程协同-资源协同-成果协同”概念模型,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
-
杨帆;
龙思思
-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 2020年
-
摘要:
混合用药由于药剂间的协同效应在浮选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效果好、周期短、见效快一直以来是药剂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实际中,对混合药剂的协同效应的研究与混合用药的应用不相匹配,导致目前混合用药的应用仍基本停留在经验水平.本文对目前协同效应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未来的协同效应研究提供借鉴.协同效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协同规律研究或者协同效应的构效关系研究和协同机制研究.由于混合药剂浮选体系的复杂性,协同规律研究目前仍基本停留在定性和描述性的水平,研究结论仍然主要是捕收剂间结构性能差异越大,协同效应往往越大.或者说,强的捕收剂和弱的捕收剂往往能产生强的协同效应.这一方向要取得进展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构效关系所需的合格的样本库的建立.目前协同效应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协同机制的研究上,通常认为协同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药剂间功能的互补,如吸附功能与疏水功能以及吸附功能与静电屏蔽功能的互补发生了共吸附,外在表现为回收率和浮选速率的提高,目前共吸附作用机制被关注得较多.笔者在对文献的整理以及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协同效应的产生还存在结构匹配机制,包括药剂之间的结构匹配和药剂与矿物之间的结构匹配,通常表现为药剂选择性的提高.相比之下,结构匹配机制很少被人关注.因此,作者认为这是未来协同效应研究的方向之一.
-
-
-
-
-
-
蒋兴华;
汪玲芳;
范心雨;
袁瑜容
- 《科技管理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基于一般系统模块论对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归结出模块独立性、内聚与耦合性、多态性和伙伴关系指导下的四条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视角下沉到微观主体,针对协同创新主体提出打破边界、权责分明、深度协作、创新机制等四条建议.
-
-
杨岭;
毕宪顺;
赵光锋
- 《江苏高教》
| 2020年
-
摘要:
新旧动能转换与地方“双一流”建设大学社会责任实现存在耦合关系.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地方“双一流”建设大学社会责任实现的机制构建可从五个方面着手:适应社会需求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根区域发展改革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深度推进跨界融合;依托产业特色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与评价机制,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顺应经济业态完善社会服务反馈与管理机制,增强主动参与动力.
-
-
谢莫岗;
邱凯付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梳理深圳区域协同探索实践历程出发,分析总结自下而上探索(2008年以前)、自上而下推进(2008年至2011年)、全面实施(2011年以来)三个阶段区域协同发展背景、策略抓手和实践成效,从国家层面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区域层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层面谋求达成价值共识三个视角对深圳引领深莞惠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
-
谢莫岗;
邱凯付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梳理深圳区域协同探索实践历程出发,分析总结自下而上探索(2008年以前)、自上而下推进(2008年至2011年)、全面实施(2011年以来)三个阶段区域协同发展背景、策略抓手和实践成效,从国家层面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区域层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层面谋求达成价值共识三个视角对深圳引领深莞惠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
-
谢莫岗;
邱凯付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梳理深圳区域协同探索实践历程出发,分析总结自下而上探索(2008年以前)、自上而下推进(2008年至2011年)、全面实施(2011年以来)三个阶段区域协同发展背景、策略抓手和实践成效,从国家层面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区域层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层面谋求达成价值共识三个视角对深圳引领深莞惠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
-
谢莫岗;
邱凯付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梳理深圳区域协同探索实践历程出发,分析总结自下而上探索(2008年以前)、自上而下推进(2008年至2011年)、全面实施(2011年以来)三个阶段区域协同发展背景、策略抓手和实践成效,从国家层面创新区域治理模式、区域层面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层面谋求达成价值共识三个视角对深圳引领深莞惠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
-
李彻丽格日;
李迎秋;
范婷婷;
殷健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要以规划为引领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现状研究为基础,从规划编制协同、实施协同、评估协同等方面,提出促进二者有机衔接的对策,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级规划体系,为市县一级建立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提供工作思路并提出建议方案.
-
-
李彻丽格日;
李迎秋;
范婷婷;
殷健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要以规划为引领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现状研究为基础,从规划编制协同、实施协同、评估协同等方面,提出促进二者有机衔接的对策,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级规划体系,为市县一级建立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提供工作思路并提出建议方案.
-
-
李彻丽格日;
李迎秋;
范婷婷;
殷健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要以规划为引领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现状研究为基础,从规划编制协同、实施协同、评估协同等方面,提出促进二者有机衔接的对策,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级规划体系,为市县一级建立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提供工作思路并提出建议方案.
-
-
李彻丽格日;
李迎秋;
范婷婷;
殷健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要以规划为引领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现状研究为基础,从规划编制协同、实施协同、评估协同等方面,提出促进二者有机衔接的对策,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级规划体系,为市县一级建立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提供工作思路并提出建议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