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器皿
金属器皿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电工技术、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34829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父母必读、中华手工、健康生活等;
金属器皿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清、孙征、张东华等。
金属器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8297篇
占比:99.97%
总计:348387篇
金属器皿
-研究学者
- 刘清
- 孙征
- 张东华
- 朱云辉
- 罗广雄
- 赵旎娜
- 陈念泉
- Dio
- James
- SENSO
- bullet head
- 不公告发明人
- 于勇
- 任怡
- 何宁
- 何新平
- 何晓慧
- 何艳
- 党斌
- 冯月娥
- 刘刚
- 刘彬
- 刘德朋
- 刘祚昌
- 刘胥
- 刘鑫
- 北极
- 卢希
- 卢彩文
- 向若兰(编译)
- 吕国印
- 吴义生
- 吴国中
- 吴灿辉
- 吴金岗
- 吴铁英
- 周瑞花
- 周虹
- 园丁
- 大周
- 姚虹
- 孙可镁
- 小芹
- 巧巧
- 廖哲锐
- 张会平
- 张国宾
- 张廷胜
- 张怀礼
- 张振科
-
-
-
-
摘要:
金东贤(Kim Dong-hyun)是一名韩国金工艺术家,他采用传统金工制作技艺创作出极具现代美感的银容器,这些作品介于功能性容器与雕塑器物之间。作品每个金属横截面的厚度皆小于1毫米,不同的截面在金属器皿表面形成流动的状态,形似不断运动的涓涓细流。金东贤非常在意作品的整体性,他认为完整的作品是艺术家们审美、创意、设计的表达,同时也能在空间中给予人们视觉的冲击。
-
-
石俊志
-
-
摘要:
燕人生性豪爽,不重视窖藏和墓葬,历史资料甚少,能够证明燕国度量衡情况的刻印铭文的金属器皿,竟然连一件都没有被发现。所以,燕国青铜刀币的单位和重量难以确定。华夏农耕文化下,青铜农具"钱"作为原始数量货币流通,引发了青铜布币的仿造和流通;戎狄游牧文化下,青铜用具"削"作为原始数量货币流通,引发了青铜刀币的仿造和流通。中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刀币,就是鲜虞水畔游牧民族白狄人发明创造的青铜刀币--鲜虞刀。
-
-
魏承瑶
-
-
摘要:
简单方便的微波炉为大家解决了不少吃饭难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波炉的注意事项不能忽略。有的容器如果被放入微波炉,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最典型的就是金属器皿。这是为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微波炉的工作原理讲起。
-
-
鲁西西
-
-
摘要:
15世纪,欧洲大陆忽然来了一群肤色黝黑的人,他们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索性自称埃及人。于是,当地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Gypsy正是埃及Egypt的变音)。而据研究,吉普赛人基本来自印度。公元4世纪,古印度有个叫多姆族的部落,族人擅长音乐和占卜,还会制作金属器皿,他们就是吉普赛人的祖先。
-
-
杜梨
-
-
摘要:
夜从何榛的唇边擦过,黑方很明烈,让她想起了前几天,在苏格兰高地的达尔摩酒厂,在闷热的发酵舱内,麦芽发酵出令人窒息的糜气,金属器皿里就好像装满了死去的香蕉和秋稻,又烈又腥,还有扑进喉咙的一丝甜,熏得那几个爱丁堡阿姨和她互相做鬼脸儿。
-
-
-
德里克·马洪爱尔兰;
马丁格(译)
-
-
摘要: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曾注意到一些奇异的东西现在我又注意到它们:隐蔽的弹簧,寂音的声响,桌布的短绒毛,碘的海水味,衣服的气息,木头的自然纹理,涨潮与退潮你追我赶形成的交互面。光,炽烈闪耀于家具和厨房的金属器皿上,幻党般的“狂热存在”,闪耀于乡下车库、奔跑的母鸡和割下的干草上,一切一切熠熠生辉,即使在雨水最多的日子,也有从一个故意的世界反射或内在发出的微光,我们以为我们了解这世界。
-
-
-
李波
-
-
摘要:
古人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手指当牙刷了。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的一头咬软,蘸上药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嚼",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尝试一下古法。说到牙齿,古人要是牙快掉了怎么办?有假牙吗?
-
-
杨海燕
-
-
摘要:
一、发现问题周日,小洁和妈妈一起打扫厨房,她发现灶台周围瓷砖上的油污非常不好清洗。她们得先用小铁铲铲下较厚的油污,喷上洗涤剂,再用清洁球擦洗。小洁边清洗边想,这样除油污费时费力,有没有较为便捷的方法呢?她想到她刚学的常见的碱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于是她想验证一下用氢氧化钠除油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