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评估
遗传评估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2682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猪业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二届(2015)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第15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第16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等;遗传评估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瑶生、王雅春、赵自力等。
遗传评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682篇
占比:99.78%
总计:62819篇
遗传评估
-研究学者
- 陈瑶生
- 王雅春
- 赵自力
- 乌达巴拉
- 刘韶娜
- 张勤
- 张胜利
- 李学伟
- 杭乃诚
- 王家圣
- 胡清泉
- 苏和
- 赵彦光
- 赵智勇
- 达来
- 邵凯
- 丁向东
- 刘小红
- 张卫华
- 张沅
- 张海亮
- 张豪
- 彭中镇
- 李加琪
- 杨国明
- 林元震
- 苏国生
- 赵书红
- 郭刚
- 闫青霞
- 于福满
- 倪德斌
- 刘剑锋
- 刘望宏
- 刘林
- 刘澳星
- 周盈裕
- 喻洪湛
- 孔杰
- 孙东晓
- 孙传禹
- 常瑶
- 张心菲
- 张毅
- 张燕军
- 张研
- 张鑫鑫
- 施启顺
- 朱波
- 李俊雅
-
-
吴眩
-
-
摘要:
作为国际上重要的乳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查询平台,Dairybulls网站提供的数据包括6个品种乳用种公牛的出生系谱、繁殖信息、生产性能测定、线性体型性状、遗传缺陷及后裔测定结果等内容,为评价种公牛遗传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Dairybulls提供的种公牛遗传评估报告进行逐一解读,以期为选育种公牛提供技术参考。
-
-
杨涛;
张敏婕;
徐然;
张涵;
张萌萌;
吴克亮
-
-
摘要:
【目的】估计杜洛克猪(Duroc,DD)、长白猪(Landrace,LL)、大白猪(Yorkshire,YY)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不同年份育种值变化的遗传趋势,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性能测定数据为研究材料,其中繁殖性状数据10963条,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出生窝重(litter born weight,LBW)和21日龄窝重(litter weight at 21 days,LW21);生长性状数据25257条,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 live weight,AGE)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ackfat adjusted to 100 kg,BF)。采用基于动物模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使用ASRem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育种值估计。【结果】TNB、NBA和LBW的遗传力在0.08~0.20之间,LW21的遗传力在0.02~0.05之间;AGE和BF的遗传力在0.22~0.37之间。繁殖性状TNB、NBA、LBW、LW21的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分布在0.20~0.97之间,呈中等偏上正相关;生长性状AGE和BF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布在-0.07~-0.03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杜洛克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大,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小;生长性状中AGE的遗传趋势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BF的遗传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结论】本研究对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产趋势进行了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为该育种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
魏军红
-
-
摘要:
为实现华山松造林良种化,对30个华山松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利用R语言ASReml包进行了遗传评估,根据育种值排名选择优良家系,预测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华山松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有较大的选择潜力;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29、0.726,说明苗高和地径受到相对较高的遗传控制。根据苗高育种值,初步选择出HH12、HH14、DH42、HH11、HH275个表现优良的家系,遗传增益可达17.4%。
-
-
-
-
张应中;
张坤昌;
廖柏勇;
李永泉;
张盟雨;
李铭荃;
王溢;
徐煲铧;
郭微;
吕宇宙;
梁瑞友
-
-
摘要:
【目的】提高杂交选育效率,提高南缘油茶的产量,改良其品质。【方法】选取高州油茶4个优树无性系,小果油茶、普通油茶和香花糙果茶各1个无性系,开展5×7的人工控制授粉试验。检测参试亲本染色体倍性,统计杂交试验的授粉花朵保存数量、保存率、坐果数量和坐果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不同无性系间亲和性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综合评估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最终确定杂交优势亲本。【结果】参试亲本中,小果油茶是六倍体,普通油茶是八倍体,高州油茶和香花糙果茶是十倍体。40株母树共授粉套袋1 866个,保存1 465个,坐果713个,保存率在母本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2),坐果率在父本间(P=0.002)和母本间(P <0.00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CG2和♂CG1组合的坐果率在不同组合间的二维交互效果最好。父、母本间平均坐果率最高的分别是香花糙果茶(♂CF1,63.92%)和高州油茶(♀CG2,55.14%)。保存数量和坐果数量配合力混合模型中母本加性效应值高于父本;高州油茶坐果数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表现最高的是CG3(0.157),父本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是CG1(0.137)。坐果数量组合间♀CG2×♂CG1的特殊配合力最高(0.177),其次是♀CG3×♂CG2(0.139)。【结论】高州油茶种内杂交亲和性普遍高于种间杂交。香花糙果茶不适宜作为高州油茶、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的杂交母本,更适合作为父本或配置授粉树;高州油茶、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杂交可互为亲本,坐果率差异化和染色体倍性以及亲缘关系密切相关。综合杂交亲和性各遗传参数,CG3可作为优势母本,CG1可作为优势父本。
-
-
周磊;
王晔;
毛瑞涵;
李佳芮;
刘剑锋
-
-
摘要:
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
-
付川珂;
赵书红;
李新云;
项韬
-
-
摘要:
基因组选择作为重要的畜禽遗传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生产中.其中,一步法是目前各大猪育种集团的标准遗传评估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基础群个体基因型频率无法估计、系谱亲缘关系矩阵与基因型亲缘关系矩阵的不完全兼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元共祖概念作为一步法发展的新思路被提出.元共祖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现行一步法中的问题,还将应用范围拓展至多群体,以满足跨群体联合育种的需要.目前,基于元共祖的基因组选择一步法准确性已被证明不低于常规的一步法,且其在杂交育种、系谱部分缺失及跨群体育种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元共祖概念和原理,并综述基于元共祖的基因组选择一步法方法的应用及前景.
-
-
朱波;
陈燕;
张路培;
高雪;
高会江;
李俊雅;
李宏伟;
周姵诺;
李倩;
高翰;
王泽昭;
汪聪勇;
蔡文涛;
徐凌洋
-
-
摘要:
种公牛的选育是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传统选育肉用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存在周期长、屠宰和肉质性状难以收集、成本高等问题,致其选择效率低.自2001年全基因组选择概念提出后,该技术迅速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进行肉用种公牛的选育,进行早期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可以提高繁殖性状等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并大大降低育种成本.2014年,美国安格斯协会开始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陆续使用,肉牛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中国自2017年开始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择青年肉用种公牛,并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技术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评估现状,以期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
苏丁然;
彭朋;
闫青霞;
陈绍祜;
张胜利;
李姣;
刘丑生;
孙东晓
-
-
摘要:
本研究基于我国荷斯坦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DHI)结果,旨在分析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选择1686头既有基因组遗传评估成绩又有后裔测定成绩的荷斯坦公牛,利用2019年12月基因组遗传评估结果及其女儿的产奶和体型性状数据,通过R软件与Excel计算公牛基因组评估结果与公牛女儿表型数据间的相关性,对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效果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性能指数(GCPI)与后裔测定性能指数(CPI)呈正相关(rs>0.3),其中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估计育种值(EBV)呈较强的正相关(0.4<rs<0.8).对公牛女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女儿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与肢蹄评分的表型值与公牛GEBV分组趋势一致,且公牛不同产奶性状GEBV组间的女儿性状表型值大部分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北京及上海地区公牛产奶性状、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GEBV分组与女儿表型值趋势较其他省市(地区)更一致,且GEBV高组与低组之间差值均高于其他省市(地区).基于1686头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及其女儿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荷斯坦公牛的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较好,其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和肢蹄评分的表型数据更好地反映了基因组选择的效果;北京及上海地区较其他省市(地区)更能反映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选择的效果.
-
-
曹建新;
齐莹莹;
郑桂亮
- 《第五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北京畜牧兽医学会“瑞普杯”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演讲会》
| 2016年
-
摘要:
猪的育种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国内外采用的育种手段基本上都是利用个体性能测定和繁殖记录,进行遗传参数和选择指数的计算,这项技术相对简单易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两个缺点,首先没有充分考虑影响表型值的环境因子和其他的非遗传因子,其次没有通过系谱完全系统的运用所有亲属的遗传信息.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学者Charles RHenderson提出了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即现在使用的BLUP法,后来又系统阐述了BLUP法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BLUP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标准的种猪育种遗传评估方法。
-
-
孔杰
- 《第16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 2013年
-
摘要:
种质退化是目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系)已成为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中国对虾多性状复合选育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在此基础上,该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罗氏沼虾、大菱鲆、凡纳滨对虾和斑点叉尾鮰等物种,生长、抗病和存活等性状的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良.本文综述了上述五个我国重要水产养殖种类育种群体构建过程和遗传评估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优化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和评估其他物种育种项目提供参考.
-
-
-
-
任小丽;
闫磊;
闫跃飞;
张震
- 《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报告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以及遗传评估等方面详细总结梳理了过去6年中,河南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方面:累积295个牧场17万头奶牛共257万条测定记录,数据有效率91.8%;奶牛单产提高到8.03吨(提高了32.78%);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了26.90%和17.96%,体细胞数降低了30.79%,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品种登记方面:2016年,开发建成了河南奶牛品种登记平台(网页端)、登记软件(电脑端)、体型鉴定软件(手机端)和耳标读写手持机,2016年登记总量为64215头,其中体型鉴定量为18518头;在以上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遗传评估工作,分析发现:全省奶牛单产、乳脂和乳蛋白遗传进展缓慢;可利用育种数据比例在逐年提高,但数据质量问题突出;省内牧场普遍存在育种目标不明确、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
-
-
赵彦光;
胡清泉;
刘韶娜;
赵智勇;
杨国明
- 《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解云南省种猪质量水平,采取场内测定与集中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大约克,PIC、TOPIC、大河乌猪、滇陆猪5个品种(品系)种猪进行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测定.结果发现,虽然云南种猪质量整体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部分性能指标甚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云南省的种猪性能测定和质量评估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技术标准和方法还亟待研究建立,尤其是地方猪种质量评估,目前还处于空白.
-
-
魏彩虹;
杜立新
- 《第十二届(2015)中国羊业发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应德国ADT国际项目管理公司邀请,2014年6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包头市梅力更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草原金峰畜牧有限公司的8位科研及技术管理人员在杜立新教授的带领下,对德国肉羊生产进行了考察,考察活动内容主要有二项,第一是德国肉用美利奴、萨福克、黑头羊育种与技术服务体系及肉羊饲养管理技术;第二是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
-
-
刘望宏;
倪德斌;
胡军勇
- 《第15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就种猪性能测定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育种生产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种猪测定体系建立和遗传评估的研究进展.种猪性能测定是育种的技术基础,是遗传评估和目标管理的根本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早期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评估方法将逐步发生改变,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进展满足养猪业的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