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铁塔
通信铁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81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896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数字通信世界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2017铁路通信专业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中国高耸结构第22届学术交流会等;通信铁塔的相关文献由1156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军荣、卢玉龙、刘文冬等。
通信铁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8966篇
占比:99.93%
总计:299176篇
通信铁塔
-研究学者
- 严军荣
- 卢玉龙
- 刘文冬
- 连君
- 顾松林
- 周能
- 孙雷鸣
- 沈观耕
- 段志明
- 冯成仓
- 冯祖森
- 季利刚
- 张怀国
- 张景才
- 杨佳华
- 王世国
- 石玉江
- 袁赛麟
- 赵加勤
- 韩锦春
- 马豪健
- 高义文
- 孙举
- 易俊然
- 李静
- 王旭
- 刘依
- 另大兵
- 张平
- 张鹏
- 王厚文
- 王昂
- 陈建明
- 付文明
- 何泽清
- 商园鹏
- 孟帅帅
- 安晓芬
- 徐华
- 朱新富
- 李林海
- 李玉龙
- 杜军伟
- 杨辉
- 段世号
- 王新龙
- 王莉
- 范立平
- 董福利
- 董萍
-
-
张春伟;
赵梦梦;
李蔚
-
-
摘要:
5G通信时代的到来对通信铁塔结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控制铁塔风致振动,以工程中某35 m高通信铁塔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场地条件,基于线性滤波法生成风速时程,分别计算铁塔在规范风荷载和时程风荷载下的结构响应,并对比验证;最后引入TMD装置对铁塔进行风振控制设计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线性滤波法生成风速时程并计算通信铁塔风致响应,与规范风荷载计算结果吻合度很高;同时,建议该通信铁塔采用环形三向TMD装置,且在推荐的TMD设计参数下,2种典型工况的塔顶位移控制效果可分别达到11.85%和12.01%,其基底剪力控制效果可分别达到10.26%和10.18%。
-
-
刘亚
-
-
摘要:
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出发,驱车一小时便能到达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黄安铺村的鸡冠子山。但想要从鸡冠子山脚到达山顶战国燕北长城遗址,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徒步甚至手脚并用攀爬。“这处遗址名为‘战国燕北长城遗址朝阳沟遗址’,位于鸡冠子山的制高点上。”赤峰市元宝山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陈晓雷向《方圆》记者介绍,作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遗址虽历经2300多年风吹雨打,仍然蜿蜒于高岭低谷间,城堡及亭障遗址清晰可见,向世人诉说着岁月沧桑。
-
-
汪正流;
汤爱强
-
-
摘要:
为研究超设计挂载情况下通信铁塔共享改造的可行性,利用有限元软件3D3S对某40米角钢塔进行了设计挂载能力分析,将影响铁塔安全的主要要素拆分为通信天线、铁塔平台、铁塔塔身。在铁塔加固难以实现的前提下,采用拆除铁塔平台、拆塔身构件以降低塔高的等荷载替换方案,使通信铁塔满足共享改造的要求。通过研究通信天线、铁塔平台、铁塔塔身对铁塔整体安全性的影响,在采用等荷载替换的共享改造方案时,可快速有效选择方案。本研究对通信铁塔共享改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
-
王鑫森;
陈鲍发
-
-
摘要:
分析景德镇市雷电月分布、雷电方向、雷电强度等气候特征,针对景德镇市通信铁塔的太阳能塔灯、通信天线、防雷装置、地网及接地电阻等提出综合防雷要求,并从现场检测、分析处理、服务座谈等多方面制定通信铁塔防雷的检测流程,为规范通信铁塔的检测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有利于通信铁塔的综合防雷安全,提高检测水平与能力,降低雷击灾害事故的发生。
-
-
-
刘维国;
宿志国
-
-
摘要:
雷击通信铁塔会导致铁塔地网电位瞬时剧烈升高,对邻近的信号机械室地网形成“地电位反击”。由“地反击”导致的信号机械室故障往往影响面积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已成为铁路信号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探究通信铁塔地网雷电地电位对机械室地网的耦合途径,设计一种信号机械室地网雷电暂态试验方法并在现场进行应用。
-
-
王梓
-
-
摘要: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信铁塔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通信铁塔进行现场腐蚀调查,对铁塔用钢发生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研究工业大气环境下铁塔用钢的腐蚀行为,对Q345B钢材开展室内周浸加速腐蚀试验,从而得到不同腐蚀周期的锈蚀试件。通过分析蚀坑尺寸随腐蚀周期变化的规律,发现腐蚀初期以钢材局部腐蚀为主,随着腐蚀周期的增加,逐渐向均匀腐蚀过渡。同时,在通信铁塔腐蚀机理的试验结果上,制定有效预防铁塔局部出现腐蚀损伤的防护对策,并提出通信铁塔防腐蚀的相关建议,为后续新建挂载通信类基站设备的防腐蚀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
程骞;
高海江
-
-
摘要:
针对自立式通信铁塔的受力特点,对决定基础尺寸和埋深的主要计算内容: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底脱开面积控制、抗倾覆稳定验算、抗拔稳定验算,进行逐项讨论,对中国规范、美国各版规范进行差异分析,研究其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
-
赵孝阳
-
-
摘要:
通信铁塔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其材料质量、建设质量以及所处自然因素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信铁塔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做好通信铁塔结构性能检测,并对长期运行的铁塔做好安全检测极其关键.本文结合笔者既往相关工作经验,围绕既有通信铁塔结构性能与安全检测展开细致探究,以供借鉴参考.
-
-
赵孝阳
-
-
摘要:
通信铁塔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其材料质量、建设质量以及所处自然因素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信铁塔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因此,做好通信铁塔结构性能检测,并对长期运行的铁塔做好安全检测极其关键。本文结合笔者既往相关工作经验,围绕既有通信铁塔结构性能与安全检测展开细致探究,以供借鉴参考。
-
-
-
贾斌;
王河;
苟海鹏;
张其林
- 《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通信铁塔是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建设的基础设施,由于通信铁塔的占地尺寸通常要远小于其高度,因此通常将其作为一种高耸进行设计.铁塔从材质上属于钢结构,其对地震作用的反应相对较小,一般对其不进行抗震验算,只采取构造措施,因此风荷载是铁塔设计时主要考虑的荷载工况.常见的通信铁塔塔型包括拉线桅杆、单管塔、三管塔和角钢塔,其中角钢塔造价较高、施工复杂、占地面积也较大,但由于其建设高度较高,常用于野外开阔场地,以获得较大的信号覆盖面积,通常更适用于较为恶劣的建设环境中。针对目前既有通信铁塔的使用需求提出了设置预应力拉索及增大主材截面两种加固改造设计方式,并从整体稳定及构件稳定两个角度出发对塔架结构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基于弧长法的整体稳定分析表明:设置预应力拉索能够有效抵抗结构横向风荷载,减小结构倾覆力矩,提高塔架整体稳定性;增设角钢加固方案能够有效增加结构抗侧刚度及主材构件抗弯刚度,从而改善结构整体稳定性。对于增设角钢加固方案,设置1道填板与设置2道填板对构件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采用无填板设计或1道填板设计,或者将预应力拉索与角钢加固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得最具性价比的加固设计。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既有塔架结构加固改造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
-
汪友明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由于疲劳、腐蚀、风振、地震、极端气候等复杂因素引起的通信铁塔损毁、倒塌事故层出不穷,其结构安全性评估和损伤识别受到了极大关注.现有的超声波、电涡流、磁粉以及放射性等检测方法在通信铁塔结构损伤检测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这些方法大多只定性地给出了结构损伤特征,在大型结构损伤监测中存在实施困难、工艺复杂等问题.本项目旨在研究基于算子自定义小波有限元理论的通信铁塔结构损伤定量诊断方法与技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针对通信铁塔损伤结构动力学特性方程的算子,构造具有尺度解耦特性和高阶消失矩的板、壳等多种类型算子自定义小波单元,建立损伤铁塔结构算子自定义小波有限元多尺度动力学模型,并构建精确的模态特性数据库。提出基于自适应总体平均经验模式分解和Laplace小波相关滤波方法的通信铁塔结构模态特性参数提取方法。提出具有优良的逼近与分类性能的光滑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提出基于算子自定义小波有限元和分布式粒子群支持向量机的铁塔结构损伤定量诊断方法与技术。本项目为通信铁塔结构损伤定量监测与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李军正;
郑金达;
魏雪;
周雪君;
李利剑
- 《第二届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一个发生过严重雷灾事故的屋顶通信铁塔为例,分别利用国际电信联盟ITU-K56《无线通讯基站的雷电防护》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防雷手册》中的公式计算出建筑物安装了通信铁塔后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并将之与未安装通信铁塔时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雷击条件相似原则,参照移动公司通信铁塔每年遭受雷击次数的实际统计数据,本文对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CCITT《防雷手册》中的计算公式更具合理性,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地评估铁塔对所在区域的建筑物及电子电气设备的防雷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
-
-
-
虞德群;
刘志旗;
杨哲
- 《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目前全国通信塔约200万座,通信塔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实时监控通信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信塔主要承受风荷载的作用,在日常的运行中会存在一定特性的摆动.本文采集了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对风速、风向及通信塔摆动幅度、周期等的数据,依靠计算机技术对监测的数据与理论设计模型及以往监测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相关参数的设定进行系统预警.
-
-
-
-
沈之容;
倪阳;
徐华刚
- 《中国高耸结构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单管塔是目前通信铁塔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形式,但在设计单管塔时,由于现行规范提供的自振基本周期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导致风荷载计算值的不同,因此本文以壳体振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元计算拟合出估算单管通信塔结构自振基本周期的实用公式,以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