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信时延

通信时延

通信时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3720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第八届中国多智能体系统与控制会议(MASC'2012)、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等;通信时延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洪勇、刘成林、张放等。

通信时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7202 占比:99.97%

总计:337301篇

通信时延—发文趋势图

通信时延

-研究学者

  • 杨洪勇
  • 刘成林
  • 张放
  • 程林
  • 唐建兴
  • 孙元章
  • 林成
  • 王国松
  • 赵维兴
  • 马覃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成凤; 刘胜军; 张弘强; 沈家豪; 武凡
    • 摘要: 针对存在通信时延的无人机群集系统分群控制问题,设计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协同分群控制算法。借鉴蚁群算法概率公式,利用个体自身位置信息和存在通信时延的任务信息(期望子群规模和群目标运动信息),设计了子群数量和规模可控、结构和速度调整较小的分群策略;将存在通信时延的群目标运动信息融入协同分群控制律中,实现了子群速度动态可控的分群,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和LaSalle不变性原理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通信时延约束下,所设计算法能够使群集系统实现结构和速度调整较小的可控分群行为。
    • 齐战硕; 高彦东
    • 摘要: 现阶段的车路协同测试环境下通常采用具有实时性特征的系统,为了解决车路协同测试的实时系统中容易出现通信时延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消除通信时延的车辆轨迹多步预测方法,通过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将高频采样序列进行拆分和重组后对其建立新的序列,并按照不同间隔的差分序列逐条输入,经过对各序列下轨迹点的单点预测,形成未来一段距离的车辆行驶轨迹,进而实现车辆轨迹的多步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步轨迹预测方法能够消除93.94%的通信和系统时延,并且多步轨迹预测相比于单步轨迹预测在中远距离下的MSE增长率减少了7.47个百分点,具有很好的时延消除特性和误差控制能力。
    • 张晓龙; 吴巍; 周彬
    • 摘要: 由于传统云计算的高时延和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满足5G网络的发展要求。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网络框架,提出了一种结合通信时延和计算时延的联合优化卸载策略用于移动边缘计算网络。该策略通过移动边缘计算设备不同的计算能力和通信链路的不同传输速率,对移动用户任务进行决策。通过仿真分析该卸载方法对任务大小和时延的影响,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卸载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卸载时间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良义; 邓长祯; 刘飞洋
    • 摘要: 自动驾驶技术在提升道路安全、通行效率和降低能耗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多种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但大部分都还处于宏观系统研究层面,缺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系统化技术解决方案。从信息物理社会(CPSS)系统视角,结合5G通信、远程遥控驾驶、网联自动驾驶等应用技术,提出一种结合新型5G通信网络的自动驾驶系统架构。采用该自动驾驶车辆系统解决方案,将一款具备线控底盘的车辆改造成了自动驾驶车,并搭建了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环境,开展了通信时延、主动安全性能和自动驾驶控制性能,实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从CPSS视角提出的5G远程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有效控制,具备商业化推广的技术可行性。
    • 朱旭; 赵文杰
    • 摘要: 针对通信时延下的高维异构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车(UGV,unmanned ground vehicle)混合编队控制系统,对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准确时延边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地,为了处置UAV/UGV工作空间、运动学模型的差异,建立考虑异构特性的UAV/UGV混合编队模型;并针对UAV群组、UGV群组,分别设计基于信息一致性的分布式控制器;利用矩阵相似变换,将高维异构的UAV/UGV混合编队控制系统降维拆分为若干等价的低维子系统,极大地降低了稳定性分析的解析难度和运算量;在此基础上,利用辅助特征函数法推导准确的时延边界,得到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李申阳; 王海涛; 张佳培; 田广宇; 于雪晖
    • 摘要: 为解决全球范围内不间断的天基通信问题,对我国现有的天基通信保障系统的通信效能进行了分析。北斗导航卫星(BDS)有着可全球覆盖的优势,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测控、导航、通信服务。以BDS星间链路系统为应用背景,对多种典型应用场景建立STK仿真模型,分析了3种场景下的BDS星间链路系统全球覆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卫星转发的形式可满足全球范围内的不间断通信保障,通信效能可满足短消息、语音的通信要求;对于高机动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姿态调整过大时可能出现的通信链路中断问题,给出了合理可行的切星方案;对BDS星间链路系统的任务时效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
    • 韩红泉; 陈曜; 陈世明
    • 摘要: 将信息通信技术和非传统可再生能源引入到智能电网中会加剧电网的不确定性。在充分考虑存在通信延迟和物理干扰的情况下,设计一种新的基于蜂拥控制算法的智能电网分布式控制器。在电网受到干扰之后,所提出的控制器利用相量测量单元来接收实时测量数据,通过储能系统向发电机母线注入或吸收有功功率,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将该控制器应用在IEEE新英格兰39节点电力系统模型中,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信息物理系统实际限制条件下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 乐健; 綦淦; 赵联港; 廖小兵
    • 摘要: 分布式经济调度模式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少的通信量等优点,适用于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但分布式模式下各单元之间通信的时延将可能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采用分布式经济调度策略的主动配电网的时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引入虚拟分布式电源,设计了主动配电网完全分布式的经济调度策略。然后,建立了采用该分布式经济调度策略下主动配电网对称/不对称时延下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同时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和自由权矩阵方法得出具有更低保守性的系统时延稳定判据,并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计算时延系统的稳定裕度。最后,通过IEEE-14节点配电网系统中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分布式经济调度控制系统时延稳定性分析和时延稳定裕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胡满江; 卜令坤; 秦洪懋; 周岩; 边有钢; 孙宁; 郑讯佳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多类时延下同时具有人类驾驶车辆(HDV)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的混合车辆队列建模与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一般形式的混合车辆队列系统模型,对CAV的数量与空间分布进行表征,并将驾驶员反应时延引入模型;接着,考虑V2V通信时延和传感器量测时延,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推导了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并根据Routh-Hurwitz判据确定了系统闭环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以指导控制器参数设计;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定量展示了CAV对衰减交通波动的作用,并分析了各类时延对交通流波动的影响。
    • 高茁苗; 杨琪; 高剑; 邓蓉蓉
    • 摘要: 为评估车路协同系统的信息交互实际应用效果,以适应车路协同系统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测试基于广播式Wi-Fi的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交互性能.选取丢包率和通信时延作为评价通信性能的代表性指标,构建实际道路交通场景并根据车速将其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类型.在不同通信距离和视距条件下设计4种详细的测试方案,在试验场的封闭道路上布设车载和路侧设备进行互相通信,通过采集和处理测试数据,分析通信距离、车速和视距对车路协同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信距离和视距是丢包率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通信距离越长,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性能越差,丢包率越高,并且视距条件下的丢包率比非视距条件下低,而车速对丢包率无较大影响;车速、通信距离和视距均对通信时延影响不大.由此可知,通信距离和视距是导致基于广播式Wi-Fi的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交互设备通信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车路协同系统应保持在一定的通信距离范围和视距条件下进行信息交互,以确保不同种类消息传输的丢包率和通信时延达到要求值,满足实际道路上的应用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