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稿信
退稿信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专利文献441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现代交际、看世界、做人与处世等;
退稿信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子非、孙君飞、李凯等。
退稿信
-研究学者
- 子非
- 孙君飞
- 李凯
- 章睿齐
- 远子
- 东方小四
- 仲岸
- 佚名
- 兆磊
- 刘兴华
- 刘友杰
- 刘庆会
- 刘慧奎
- 刘正学
- 刘爱祥
- 刘超
- 别子
- 劳拉
- 卢扬
- 吴宝三
- 吴志慧
- 吴湘怀
- 吴立
- 周树林
- 周锦文
- 国雷
- 宋志广
- 屠岸
- 巩孺萍
- 张小平
- 张延成
- 张曾荣
- 张玥
- 张磊磊
- 张达明
- 张远山
- 张靓娟
- 彭小华
- 徐连祥
- 文安忠
- 晨非
- 曾宪华
- 朱仲南
- 朱保柱
- 李文
- 李正心
- 李群
- 李雪峰
- 杜向东
- 杨仲达
-
-
刘超
-
-
摘要:
他是一位农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十年来,他坚持每天至少写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是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一家刊物的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名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不过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
-
-
杜向东
-
-
摘要:
橘色的灯光洒满屋子,照在满床装满衣物、书具、杂物的纸箱和各种袋子上。明天要搬家了,要搬到新楼上,他和妻子、孩子收拾了一天的东西,分类装箱,装袋子,明天叫了搬家公司搬家。“爸爸,”忽然,儿子喊道,“这是什么?你写的文章吗?还要不要了?”
-
-
玩月轩
-
-
摘要:
谍战小说《解密》是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用了11年才完成,彼时,心高气盛的麦家,在没有投给杂志社之前,已经将此作品转给许多人看过,大家一致看好,当然,他也认为写得挺好。1993年夏季的一天,麦家把自己呕心沥血之作,投给一家杂志社,他以为一定会发表,万万没想到,2个月之后,他收到了编辑的退稿信,接到信的瞬间,他的情绪崩溃了。
-
-
-
子非
-
-
摘要:
1苏浅拿着广播站的退稿信回来时,强烈的失落感渗进了心底.同桌瑶瑶的身边围着几个女生,她们正一脸兴奋地讨论着电视剧里帅气的男主角,苏浅沉默地拉开椅子,几个人应声抬起头,目光扫过她紧紧捏在手里的信.“苏浅,你又去广播站了?”有人不咸不淡地搭话,苏浅只呓语似的“嗯”了一声,低下头盯着自己的牛仔裤,几个人撇撇嘴,自觉无趣地走开了.
-
-
子非
-
-
摘要:
苏浅拿着广播站的退稿信回来时,仿佛有一种灰白渗进心底。同桌瑶瑶身边围着几个女生,她们正一脸兴奋地讨论着电视剧里帅气的男主角。她沉默地拉开椅子,几人应声抬起头来,目光扫过她紧紧捏在手心的信。
-
-
-
-
摘要:
阿来最初进入文坛并不顺利,作品投给出版社,大多石沉大海。某天,他的一部作品收到退稿信:"图书出版市场化了,作品不够‘通俗’。"这部因为不够"通俗"而被退稿的纯文学作品《尘埃落定》,后来创造了长销不衰的神话,不仅发行逾百万册,还创下单本图书海外版权量之最,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
-
-
-
摘要:
我的眼睛需要文字来喂饱,没有文字我会发慌。王安忆说,至今她保留了大量阅读的习惯,几乎可以做到每天读20万字。稿子向全国四面八方投寄,四面八方的退稿又涌回我那6平方米。退稿信真多,几乎一半是铅印退稿条,有的编辑同志工作太忙了,铅印条子上连我的名字也未填。
-
-
-
-
摘要:
有趣的退稿信作为编辑,写退稿信这种事时有发生,但写一封退稿信实在太考验人了。想象一下如果要给莎士比亚、大仲马等大文豪写退稿信会怎么样呢?意大利一位作家里卡尔多·博齐将大文豪和他们的名著放到当今市场语境下进行了对比和反思,作出了退稿假设,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先生,本书名为"三个火枪手",但拜读大作时,我们数出来四个。能麻烦解释一下吗?最好别把读者绕晕。
-
-
黄发有
-
-
摘要:
在文学期刊的工作信函中,最常见的有约稿信、退稿信,约稿信和退稿信往往有清晰的时代印痕,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纸质的约稿信和退稿信了。从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期刊都登出启事或告示,不再退稿,退稿信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约稿信,不再像50年代或80年代,会很正式地盖上编辑部的公章,其载体大都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微信短信,表述形式也比较随意,没有那么正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