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移皮瓣

转移皮瓣

转移皮瓣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3628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 转移皮瓣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伟、冯才政、吕大伦等。

转移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6284 占比:99.75%

总计:36374篇

转移皮瓣—发文趋势图

转移皮瓣

-研究学者

  • 丁伟
  • 冯才政
  • 吕大伦
  • 庄永辉
  • 张浩
  • 施镇江
  • 李追风
  • 杜芳
  • 杨建晓
  • 段军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春虹
    • 摘要: 目的:研究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缺损的护理.方法:本文研究病例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骶尾部压疮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均有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影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依从性均得到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较低,最终获得的修复成功率较高,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组间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骶尾部压疮缺损患者中,可使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和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减少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患者最终修复效果.
    • 陈傲云
    • 摘要: 报告了20例骶尾部藏毛窦行转移皮瓣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着重肠道、局部皮肤准备及卧位、排便训练,术后重点进行疼痛干预、皮瓣及引流管观察护理.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1~30d,平均18.9d,术后随访追踪,均愈合良好.
    • 张浩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手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手指指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端两点辨别觉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作为治疗手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案,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从指标辨别觉方面比较,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更具备优势。
    • 李刚; 程银涛; 李爽; 游嘉; 王军; 陈海涛; 雷伟; 徐浩伦; 杨春雷; 肖和
    • 摘要: 目的 比较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在小儿隐匿阴茎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阴茎成形术的151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69例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为Z形皮瓣组;82例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为转移皮瓣组.Z形皮瓣组患儿年龄(5.23±0.58)岁;其中阴囊紧小33例,术前阴茎长度(3.06±0.25)cm;阴囊松弛36例,术前阴茎长度(2.99±0.28)cm.转移皮瓣组患儿年龄(5.20±0.63)岁;其中阴囊紧小39例,术前阴茎长度(3.04±0.30)cm;阴囊松弛43例,术前阴茎长度(3.04±0.24)cm.两组患儿年龄、术前阴茎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阴茎伸长长度及并发症(如阴茎体回缩、包皮水肿、包皮口狭窄、阴茎伤口裂开等)情况.结果 151例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无阴茎头坏死,无尿道瘘.Z形皮瓣组中,33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较术前伸长(2.47±0.22)cm,36例阴囊松弛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61±0.27)cm.转移皮瓣组中,39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90±0.16)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紧小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皮瓣组中43例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2.79±0.18)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形皮瓣组33例阴囊紧小患儿中,阴茎回缩2例,包皮口狭窄1例,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2例;36例阴囊松弛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转移皮瓣组39例阴囊紧小患儿中,包皮水肿 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Z形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2.56%(1/39)与21.21%(7/33),P=0.033];转移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中阴茎回缩3例,包皮口狭窄3例,阴茎腹侧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20.93%(9/43)与2.78%(1/36),P=0.038].结论 无论对于阴囊紧小还是阴囊松弛患儿,转移皮瓣组延长阴茎的效果均优于Z形皮瓣组,但转移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和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于阴囊紧小患儿可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手术,对于阴囊松弛的患儿可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手术.
    • 张浩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手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手指指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端两点辨别觉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作为治疗手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案,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从指标辨别觉方面比较,指端侧方转移皮瓣更具备优势.
    • 王合丽; 丁伟; 陈雷; 王帅; 吕大伦
    • 摘要: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皮瓣移植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行慢性创面修复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传统清创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恢复指标、治疗效果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同时研究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创面修复中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转移皮瓣修复创面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刘爱红; 林义佳; 严淑红; 温月娥; 胡贤生; 王华摄
    •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皮瓣治疗胸壁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行转移皮瓣治疗胸壁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行皮瓣转移术患者中原切口距港体上缘中位距离为0.75 cm,其中标准型港体和小药盒型港体比例为5:3,规范化培训前后比例为3:1,所有转移皮瓣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转移皮瓣是治疗胸壁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的有效方法.
    • 王合丽; 丁伟; 陈雷; 王帅; 吕大伦
    • 摘要: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皮瓣移植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行慢性创面修复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传统清创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恢复指标、治疗效果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同时研究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率为7.14%略低于对照组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创面修复中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转移皮瓣修复创面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黎冬平; 杜芳; 王育红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睑缘劈开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复杂上睑倒睫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41例(72眼)复杂上睑倒睫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睑缘劈开后行上睑睑板固定.A组(21例,38眼)行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术;B组(20例,34眼)行带蒂皮瓣转移术.随访时间≥6个月,平均(7.0±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倒睫矫正、转移瓣存活情况和预后转归,以及外观和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倒睫矫正、睑缘切口恢复及转移瓣存活良好,但均有轻度增厚,其中眼轮匝肌桥状瓣表面黏膜化,但外观几乎不受影响,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B组有2例因转移皮瓣上的毛发刺激有轻度不适感.两组中均有部分患者诉眼干及眼酸胀不适.结论 采用睑缘劈开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或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复杂上睑倒睫均有确切的疗效,但带蒂眼轮匝肌桥状瓣转移法更适用于皮肤毛发较多不宜行皮瓣转移的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