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计算
轨道计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航天(宇宙航行)、天文学、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6913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紫金山天文台台刊、天文学报、全球定位系统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研讨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11年业务运行与气象服务技术交流会等;轨道计算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宇、曹建峰、段建锋等。
轨道计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9130篇
占比:99.98%
总计:469223篇
轨道计算
-研究学者
- 张宇
- 曹建峰
- 段建锋
- 刘艳芳
- 吴连大
- 李勰
- 洪炳熔
- 胡小工
- 贾沛璋
- 陆本魁
- 马静远
- 黄勇
- 何漫
- 刘佳
- 刘季
- 刘暾
- 刘曙远
- 刘相振
- 周洪楠
- 和兴锁
- 宁学
- 崔乃刚
- 崔毅楠
- 张冶
- 张恒
- 掌静
- 李亮
- 李江保
- 杨湘玉
- 杨维廉
- 毕经元
- 王(吉力)
- 王晓路
- 王海波
- 王瑜
- 王立伟
- 王长庆
- 等
- 胡松杰
- 董伟
- 董泽政
- 解洪文
- 郭海波
- 陆小兵
- 陈明
- 陈略
- 黄文德
- CHEN Heng-Jun
- FU Zhi-Yong
- LI YanJun
-
-
刘建阳;
毛志华;
施逸
-
-
摘要:
轨道数据是卫星资料处理过程涉及的重要参数,高质量HY-1C卫星产品离不开准确的轨道计算。本文从两行报(Two-Line Orbital Element,TLE)中提取数据,使用STK(Satellite Tool Kit)软件准确模拟出卫星轨道并输出星历表,通过比较两种计算HY-1C卫星轨道算法的精度,评估摄动因素对轨道计算的影响。方法一未考虑摄动,以参考时间的轨道根数为基础外推出观测时间的星历参数,进而计算卫星轨道数据;方法二采用考虑摄动的SGP4模型进行轨道计算。结果表明摄动对轨道计算结果影响明显:不考虑摄动的算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显著增大,0.5 h内位置和速度误差分别小于10 km和10 m/s;考虑摄动的SGP4模型算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且稳定性好,24 h内位置和速度误差分别小于68 m和0.051 m/s。因此,SGP4模型算法可用于近轨卫星HY-1C的高精度轨道计算。
-
-
孔静;
张宇;
任天鹏;
欧阳琦;
李翠兰;
段建锋;
慎千慧;
陈明
-
-
摘要: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CE-5)开展基于深空网测量数据的定轨能力分析。首先从测量原理分析了深空网VLBI数据的误差源,然后利用CE-5的精密轨道评估了VLBI数据的误差,最后基于实测数据与协方差分析理论,分析UXB与VLBI数据的定轨能力。结果表明:转移阶段,单独利用深空网测量数据可以获取优于1 km的转移轨道精度,标校VLBI系统偏差后可以实现优于500 m的轨道精度;环月阶段,轨道解算精度优于200 m,VLBI数据对轨道改进有限,系统偏差甚至会降低轨道精度;基于协方差分析表明,VLBI数据可以降低转移阶段的形式误差近1个量级,但对于环月阶段改进量小于10%。
-
-
刘小麦
-
-
摘要:
叶培建是中国“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一天,他刚走到办公室,负责轨道计算的研究员就向他汇报:“叶总,‘嫦娥一号’的轨道计算由哪所学校来完成,已经确定了吗?”轨道计算是“嫦娥一号”的技术难题,要求非常精准,绝不能有半点差池。为此,叶培建考察了南京大学、国防科大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大学的研究所。
-
-
张合沛
-
-
摘要:
自动控制、实时纠偏和自动驾驶在盾构工作过程中靠调整左右两侧油缸压力来实现,各个油缸压力的分配与规划路线的弯曲程度、升降程度密切相关,根据规划线路DTA数据高精度算出线路拐弯曲率、上下趋势斜率是重要的前期工作,考虑到盾构DTA数据一般不是等间隔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等距节点下关于间隔尺度对斜率二阶逼近、对曲率达到一阶逼近的计算方法,理论上给出了严格证明,并针对一段真实线路加以验证,该方法也可应用到类似交通道路的其他问题中去.
-
-
曹建峰;
黄勇;
段建锋;
秦松鹤;
张宇;
李勰
-
-
摘要:
针对木星探测任务中轨道计算所面临的轨道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木星探测轨道计算中涉及的时空参考系进行概述,比较了木星动力学时(TDJ)与质心动力学时(TDB)的差异;其次,对木星的定向参数模型及转换关系进行描述,给出了木星天球参考系与固联参考系的转换关系;再次,对木星探测器定轨计算中所需考虑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讨论,提供了各类摄动加速度计算所需的公式;最后,对木星探测器JUNO的星历数据进行动力学拟合,检验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
-
曹建峰;
张宇;
陈略;
段建锋;
鞠冰;
李勰
-
-
摘要:
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环月飞行阶段的轨道,开展基于多普勒测量数据的精密轨道计算与精度分析.首先给出了多普勒测量数据的精确观测建模方法.然后,从着陆器姿控力影响,重叠弧段轨道比较,以及独立轨道比较几个方面开展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姿控喷气会对探测器产生细微的加速度,对轨道计算产生20~50 m的影响;通过重叠弧段的比较,稳定飞行阶段多普勒数据独立解算轨道的精度优于30 m;与测距与VLBI测量联合解算轨道的比较,轨道之间的差异小于50 m.
-
-
夏炎;
田波
-
-
摘要:
Cowell多步法积分器简单易用、计算高效,但也存在着步长变换困难和积分起步需借助其他工具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使Cowell积分器更加方便实用,可以处理更多的问题,对积分器实现了以下3个方面的改进:首先实现了无精度损失的变步长操作,经实际验算,即便经过几十万次的反复步长变换,计算精度也没有损失;其次利用逐阶迭代的方式实现了积分器的自起步,摆脱了对其他工具的依赖;最后推荐了一种增加和分值存储字长的方法来减小舍入误差,误差减小效果显著,积分109圈以后相对误差仍小于1%.
-
-
郭红锋
-
-
摘要:
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大大鼓舞了天文学家致力于天体力学轨道计算的研究,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人继续寻找“海外行星”的热情。不过,“海外行星”的搜寻比“天外行星”搜寻要困难多了,一是距离太阳更远,目标可能会更暗,运动也会更慢(更难与恒星区别);二是海王星轨道的不规则误差并不明显,这使得用寻找海王星的方法计算并定位未知天体证据不足。
-
-
-
-
-
-
-
赵东明;
蔡志武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扩展型卡尔曼滤波器UKF,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不必计算偏导数阵.最后,结合卫星轨道计算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UKF有良好的状态估计性能,而且使用简便,适合于非线性系统应用.
-
-
-
吕振河
-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登月探测器轨道计算数学模型,针对我国运载能力及测控能力,提供了一套从选择探测器发射窗口到标准轨道设计较为完整的工程方法,对发射窗口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登月探测器部分轨道参数间的关系,给出了一条登月探测器的标准轨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