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赤眼鳟

赤眼鳟

赤眼鳟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27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淡水渔业、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等;赤眼鳟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肖调义、刘巧林、张水波等。

赤眼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276 占比:99.26%

总计:22441篇

赤眼鳟—发文趋势图

赤眼鳟

-研究学者

  • 肖调义
  • 刘巧林
  • 张水波
  • 钱华
  • 张建
  • 李耀国
  • 李跃飞
  • 赵鑫
  • 李新辉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建; 彭彦; 邵端; 王勋伟; 窦亚琪
    • 摘要: 一、基本情况武汉市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水产苗种繁育、成鱼养殖、水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已获得《湖北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2019年获批"赤眼鳟省级良种场",并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湖北省健康养殖示范场,苗种抽检合格率为100%。
    • 摘要: 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有的地方称为红眼鱼、参鱼。赤眼鳟鱼体呈长筒形、腹圆,体色银白,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一、赤眼鳟鱼苗培育技术1.池塘环境条件。池塘面积以1334~2001平方米(2~3亩)为宜,水深1.5~1.8米,淤泥深10厘米左右;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
    • 罗红; 李耀国; 李东放; 邹钧; 肖调义
    • 摘要: 为探索赤眼鳟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l)的免疫功能,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STAT1(命名为ScSTAT1),ScSTA T1的cDNA全长为2 922 bp,共编码718个氨基酸.ScSTAT1含STAT_ int、STAT_alpha、STAT-bind和SH2 4个保守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cSTAT1先与草鱼STAT1聚为一支,再与青鱼、鲫以及黄颡鱼等聚为一支.相对于哺乳类和爬行类物种而言,ScSTAT1缺少含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的C-末端转录激活功能结构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TAD).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脾脏ScSTAT1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而肝脏中表达量最低.经细菌类似物脂多糖(LPS)、双链RNA类似物聚肌胞苷酸(Poly I:C)及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刺激后,赤眼鳟脾脏和体肾组织中ScSTA T1表达水平总体上调.GCRV感染后12h脾脏组织ScSTAT1表达先显著下降,随后极显著上升;GCRV刺激后12和72 h,体肾组织ScSTA T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赤眼鳟鳍条细胞系(ScF) ScSTAT1经RNA干扰后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且IRF-3、IRF9以及Mx均在GCRV刺激48 h时极显著下调.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ScSTA T1的抗病功能奠定了基础.
    • 肖伟; 杨军; 李永军; 张锋; 连总强; 俞兆曦
    • 摘要: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河优质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技术研究与养殖开发领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 王静安; 李耀国; 赵鑫; 金生振; 陈开健; 肖调义
    • 摘要: 为探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否存在Mx1(Myxovirus resistance)基因及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赤眼鳟Mx1基因(ScMx1)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cMx1在赤眼鳟健康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感染GCRV后ScMx1和ScIFN-Ⅰ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cMx1的cDNA全长为3000 bp,包含5′非编码区124 bp,开放阅读框1893 bp,3′非编码区983 bp,共编码630个氨基酸.预测的ScMx1蛋白包含GTP酶结合区域、中央核心结构域和GTP酶效应结构域.ScMx1与青鱼Mx1的相似性最高(97%),与ScMx的相似性仅为50%.ScMx1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经GCRV感染开始至168h,ScMx1和ScIFN-Ⅰ在肝脏和体肾中的表达量持续上调;在脾脏和头肾中于感染后72h达到峰值.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脏中ScMx1和ScIFN-Ⅰ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r=0.94,P=0.018).研究发现赤眼鳟存在Mx1基因,且可能参与了抗GCRV免疫应答反应.
    • 陈蕾; 陈淑颐; 周刚; 黄宇宏; 李伟; 王静安; 肖调义; 刘巧林
    • 摘要: 为探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性,本文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法,从赤眼鳟肝脏中获得了赤眼鳟β-actin cDNA全长序列(GenBank:MT119965),该基因cDNA全长共1816 bp,由94 bp的5'端非编码区,594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1128 bp的开放阅读框(95-1222)组成,阅读框共编码375个氨基酸.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赤眼鳟β-actin与鲤科鱼类聚为一支且与鲮鱼、鲫鱼、黄颡鱼等多个物种的β-actin氨基酸同源性都为99%.荧光定量(qPCR)表达分析显示,β-actin在赤眼鳟肌肉、肠、脾脏、皮肤、血液、鳃、体肾、头肾、心脏和肝脏十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利用Best keeper软件对赤眼鳟体内的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EF1)和β-actin基因进行稳定性对比,发现β-actin基因稳定性低于EF1基因.以上结果为赤眼鳟的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提供证据,也为赤眼鳟功能基因表达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李照城(文/图)
    • 摘要: 四、卢森堡深山里的鳟鱼严格说来,赤眼鳟并不是真正的鳟鱼。两次赴比利时探亲,赤眼鳟倒是钓了不少,真正的鳟鱼只钓过一条。那还是2018年10月,到比利时第二天是星期六,儿子租车自驾去看望列日的大学同学。欧洲的物价比国内高出甚多,于是托人从国内捎带物品就成了同学之间的惯例。我们给他带过来一些比利时买不到的调味品和日用品之类。
    • 朱书礼; 李跃飞; 武智; 李捷; 夏雨果; 杨计平; 李新辉
    • 摘要: 该研究于2014年在西江封开段进行了8个月的渔获物调查,采集了526尾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赤眼鳟生长、死亡参数,并分析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结果显示,赤眼鳟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参数a=0.028 8,b=2.858 2。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渐近体长L_(inf)=74 cm,生长系数K=0.1,自然死亡系数M=0.19,总死亡系数Z=1.51,捕捞死亡系数F=1.32,开发率E=0.88。渔业资源量分析显示,2014年西江封开段赤眼鳟资源量为2 234 652尾、428.558 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 YPR)模型分析显示,当前赤眼鳟首次开捕体长为12.3 cm,F为1.32,YPR为1.89 g;当首次开捕体长调整为27.8 cm、F调整为0.45时,可获得YPR 7.76 g。当前赤眼鳟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开捕体长设为27.8 cm,将捕捞强度降至0.45。
    • 袁文玲; 吕钊; 刘益; 刘小燕; 肖调义
    • 摘要: 为探索赤眼鳟TLR19(ScTLR19)与已报道草鱼TLR19(CiTLR19)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实验克隆了ScTLR19基因全长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组织表达及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感染后的表达特征,同时采取过表达实验揭示其对TLR19信号通路下游功能基因的激活特性.结果显示,ScTLR19基因编码957个氨基酸,与CiTLR19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94.04%);但ScTLR19胞外区由9个亮氨酸重复序列(LRR)组成,比CiTLR19在654~677氨基酸位点之间明显多1个LRR,且在三级结构上相应多2个α-螺旋和6个β-折叠.ScTLR19广泛表达于赤眼鳟各组织,GCRV攻毒后,其表达水平在免疫组织肾脏中显著上调.赤眼鳟鳍条细胞系过表达ScTLR19并接受GCRV攻毒后,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在攻毒期间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在攻毒12和24 h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衔接蛋白MyD88和TRI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研究表明,与CiTLR19相比,ScTLR19同样只对IRF3而不对IRF7进行调控,但不同于CiTLR19单一调控TRIF的模式,其同时对MyD88和TRIF二者进行调控,可能介导更多样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