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询案
质询案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19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专利文献388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江淮法治、瞭望、人大建设等;
质询案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武春、翟峰、刘锦森等。
质询案
-研究学者
- 武春
- 翟峰
- 刘锦森
- 章夫
- 罗荣
- 舟翔
- 许士光
- 冯克
- 孙信成
- 孙克江
- 张雪莲
- 文华
- 曾宪刚
- 李伟
- 杨维立
- 杨长富
- 田必耀
- 郑国锋
- 郭艳华
- 丁长琴
- 严正
- 于滨
- 何颖
- 佘俊
- 傅关福
- 傅林
- 关宏宇
- 冯雪梅
- 刘志青
- 刘炜
- 刘耀省
- 危必胜
- 叶才勇
- 向端生
- 吕善新
- 吴名响
- 吴正凯
- 吴训涛
- 吹风
- 周建军
- 周旻
- 周贻松
- 夏育文
- 姚中元
- 孔凡新
- 孙天富
- 孟仁达
- 尔东
- 庄会宁
- 康万余
-
-
钟明月
-
-
摘要: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三章第十九条首次提到了质询的概念:参议院"得提出质问书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这里所提到的"质问",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质询.自此之后人大质询制度有了初步的雏形,但是时至今日全国人大发生的质询案屈指可数.被称为"共和国质询第一案"的质询案发生在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179名全国人大代表先后4次向冶金部提出了质询,质询内容囊括了上海宝钢新址厂址的选择、地基的用料、设备的来源等一些具体问题.代表们总共提出了60条意见.当时冶金部部长唐克等一一回答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当时全国人大的质询案激发了地方人大的激情,在那个质询案相对密集的年代,地方人大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质询案.但是从2000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便没有质询案出现了.即便有部分代表、委员想要提出质询案,但是大多质询提案最后转变为温和的柔性询问,质询权从而处于休眠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质询权本身制度的不完整、法律规定的不统一、质询权与询问权的界限不明确等.
-
-
-
-
-
-
陈波
-
-
摘要:
2015年7月27日,丽水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这本是一次例会,却因沈明温等9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水阁污水处理厂存在未达标排放问题的质询案》,让其变得不同寻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