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872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现代园艺、林业调查规划、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等;计划烧除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龙腾腾、王秋华、高仲亮等。

计划烧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872 占比:99.53%

总计:22979篇

计划烧除—发文趋势图

计划烧除

-研究学者

  • 龙腾腾
  • 王秋华
  • 高仲亮
  • 张文文
  • 李智
  • 王兰新
  • 郭贤明
  • 周汝良
  • 陈奇伯
  • 黎建强

计划烧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文; 闫想想; 王秋华; 龙腾腾; 李晓娜; 普俊; 丁宗达
    • 摘要: 【目的】明确周期性(烧除周期为1年)计划烧除条件下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状态,以及这类可燃物相应的火行为特征,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评估计划烧除的生态意义以及林火管理与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燃烧法,并结合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探究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样地内,计划烧除林分下的可燃物种类、载量、含水率等特征对室内模拟火场温度、火焰高度、热辐射、蔓延速率、烧除率、火强度等火行为的影响。【结果】(1)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主要是凋落的松针,外加少量枯落的松枝和球果以及枯死的蕨类,种类较单一且林下可燃物大多为细小可燃物。(2)2018-2020年间,云南松纯林林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39%、8.04%、9.89%,平均载量分别为(0.937±0.303) kg/m^(2)、(0.926±0.253) kg/m^(2)、(0.669±0.248) kg/m^(2)。(3)实验室内模拟火行为包括:火强度为(245.95±130.51) kW/m,火焰高度(0.92±0.22) m,火场温度达(437.5±171.6)°C,热辐射(6.3±0.9) kW/m^(2),蔓延速率为(1.1±0.3) m/min,可燃物点着时间为1 s,烧除率为62%左右。(4)自然状态下的云南松的死亡率约为1.33%,在2018、2020年外业调查时,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死亡率分别为0.93%、1.27%,云南松具有一定的抗火性和耐火性。【结论】(1)周期性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纯林:林分郁闭度较大,林下易燃植被较少,以松针凋落物和草类为主。(2)计划烧除可有效减少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不到1 kg/m^(2)。防火期内,云南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低于10%,极易被引燃,但火焰高度在0.5~1.5 m范围内,火强度不高于750 kW/m,属于低强度地表火;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火蔓延速度一般,火场可人工控制;实验室模拟烧除率高,燃烧效果好。(3)在易火生境以及对火有一定适应性的林分中,开展周期性计划烧除必要且可行。
    • 苏金元; 许子辰
    • 摘要: 森林草原火灾是内蒙古地区十分常见的火灾类型,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生草原火灾4116起,平均每年发生137.2起,对草原生态、牧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地表可燃物载量过高是草原火灾的重要成因之一,周期性开展计划烧除可以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人为减少火灾易发区域的地表可燃物载量,可以极大地降低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概率。同时计划烧除也对减少虫害的大规模爆发、促进植物的自然更新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将以计划烧除的积极影响和操作方法为出发点,全面论述计划烧除对防火工作的重大意义。
    • 翟雅男; 陈奇伯; 黎建强; 杨建光; 钱靖
    • 摘要: 计划烧除是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探明计划烧除对林地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对科学评价计划烧除的生态环境效应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对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后雨季坡面径流泥沙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建立降雨、径流和泥沙之间的数值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2020年新平县总降雨量903.2 mm,属平水年份,其中5—10月665.2 mm,占全年降雨量的73.64%。2)计划烧除后,林地坡面径流量与泥沙量明显增加,计划烧除小区的径流量是未烧除小区的3.01倍,泥沙量是未烧除小区的20.92倍。3)径流、泥沙与降雨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最显著。4)通过建立径流量与降雨量、时段降雨强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模型发现,未烧除小区中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最密切,而计划烧除小区却是幂函数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建立产沙量与降雨量、时段降雨强度、径流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模型,发现,不同类型小区均表现为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最好。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后,明显减弱森林调节径流的能力,土壤侵蚀量显著增加,但侵蚀模数远小于当地土壤容许流失量值500 t/(km^(2)·a)。
    • 张鑫; 段顺美; 王秋华; 张文文; 龙腾腾; 王睿琛
    • 摘要: 云南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易燃树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气象、森林类型、林内生产生活用火的复杂和多样,导致云南松林的森林火灾次数较多,经济损失较大。通过对云南松林燃烧有关性的文献期刊、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林燃烧性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热重分析法(TG)、锥形量热仪分析(CONE)、室内模拟点烧法和野外点火计划烧除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综合不同实验统筹分析其燃烧性,云南松是一种点燃性水平较低,剧烈性高,持续性中等,损耗性高的易燃树种。未来云南松林燃烧性研究将向燃烧多维模拟和多指标定量评估的方向发展,探讨云南松在垂直方向的燃烧连续性、发生树冠火的水平连续性、量化可燃物载量、火灾蔓延速度、灾后森林生态恢复等。
    • 戚书玮; 陈奇伯; 杨波; 杨建光; 黎建强; 黄新会
    • 摘要: 为了揭示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连续计划烧除20年后恢复1年的云南松林地为研究对象,在计划烧除和未计划烧除区域各设置4个20 m×20 m样地进行调查,对比分析计划烧除恢复1年后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受计划烧除影响,云南松人工林物种组成中乔木层物种组成由8种下降到4种,灌木层由22种下降到11种,草本层由36种下降到27种;(2)计划烧除前后云南松平均树高(p=0.12)、平均胸径(p=0.33)和平均枝下高(p=0.27)均无显著差异;(3)计划烧除对云南松人工林各层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同,其中云南松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6)、Simpson多样性指数(p=0.06)、乔木层物种丰富度(p=0.14)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p=0.68)均无显著差异,只有灌木层物种丰富度(p=0.002)显著下降。因此,计划烧除后云南松林物种多样性下降,其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下降显著,但对云南松生长无显著影响,故计划烧除可作为云南松林防火与经营方法。
    • 龚顺清; 陈奇伯; 黄新会; 杨建光; 黎建强; 钱靖
    • 摘要: 为探讨多年连续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科学评价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2019年在滇中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林设置计划烧除区域和未烧除区域的径流小区,对降雨及产流产沙变化进行了定位观测,建立了降雨、径流和泥沙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1)2019年研究区降雨量为568.6 mm,仅为多年平均降雨量939.79 mm的60.5%,降雨主要集中雨季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总量的73.8%。雨季降雨51场次,其中产流降雨28场,占雨季降雨总量的93.7%。(2)多年连续计划烧除增强了降雨转化为林地坡面径流的能力,且小雨量级最能凸显计划烧除促进林地坡面径流泥沙的产生。(3)计划烧除小区和未烧除小区的径流主要与降雨量显著相关,计划烧除小区的径流与降雨呈幂函数关系,未烧除小区的径流与降雨呈多项式关系。(4)计划烧除小区和未烧除小区的泥沙均与降雨量、径流量显著相关,且泥沙与降雨、径流的关系均呈幂函数形式。表明多年连续计划烧除改变林地水文特征,提高了降雨转化为林地坡面径流的能力,提高了径流挟带泥沙的能力,才使计划烧除林地的径流泥沙比未烧除林地多。
    • 曹国军; 李嘉昕; 赵凤君; 舒立福; 叶江霞
    • 摘要: 【目的】以云南省玉溪市云南松计划烧除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载量评估、烟尘排放计算及时空扩散过程模拟,分析下风口城市PM2.5模拟扩散值与地面监测值的定量关系,揭示计划烧除烟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指导科学合理的计划烧除、烟尘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计划烧除云南松林分为对象,通过10 m×10 m样地调查并取样,实验室烘干评估可燃物载量,以BlueSky计算烟尘中PM_(2.5)排放量,并借助HYSPLIT前向轨迹模型定量分析扩散时空格局,再以高分四号卫星影像验证结果,最后对比分析烟尘传输通道下风方向昆明市的PM_(2.5)模拟扩散值与地面监测值。【结果】HYSPLIT模拟的计划烧除烟尘扩散格局与高分四号影像目视的烟尘区一致;PM_(2.5)排放量与可燃物载量及计划烧除面积呈正相关,且腐殖质越厚、可燃物载量越大、烟尘排放越多;位于烟尘传输下风区域的城市,其PM_(2.5)质量浓度随后呈显著增加趋势,地面监测值与扩散模拟值格局较一致且正相关(R^(2)=0.78743),空气质量由通常的“优”降低为“良”,甚至达“轻度污染”。【结论】计划烧除烟尘排放量与林分可燃物载量、烧除面积及腐殖质厚度相关;计划烧除产生烟尘对扩散通道下风向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但具有滞后性;进行计划烧除前的烟尘污染定量评估与预警可有效减缓计划烧除的烟尘危害。
    • 摘要: 日前,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以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四市州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行动。为什么要进行林下可燃物烧除,具体执行上有哪些“讲究”,实施计划烧除,又将对森林草原火灾防范起到哪些作用?四川省林科院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 田荣; 陈奇伯; 黎建强; 赵雨田; 杨建光; 杨关吕
    • 摘要: 计划烧除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计划烧除后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滇中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一年一度的周期性连续低强度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影响减弱.有机C、全N、全P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显著低于未烧除样地;全K、速效P、速效K在0~10 cm土层,硝态N、pH值在0~60 cm土层显著高于未烧除样地.2)计划烧除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容重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高于未烧除样地,毛管持水量在0~10 cm土层低于未烧除样地.3)计划烧除改变了土壤表层团粒结构,减弱了土壤抗蚀能力.计划烧除使土壤粉粒、黏粒、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下降,沙粒在0~10 cm土层升高,土壤可蚀性因子K在0~40 cm土层增加,土壤可蚀性增强.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影响主要在于土壤表层,随着土层加深受到计划烧除影响越来越弱.
    • 李欢; 张洪贵
    • 摘要: 一是科学“烧”。制定计划烧除实施方案,2020年12月以来科学开展计划烧除111万亩,通过铲、烧、割等方式开设防火隔离带5160公里,规范、新建经果林隔离带5600余公里,清理“四边”可燃物4200公里,有效减少林下可燃物载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