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49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农业机械学报、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现代热带农业发展论坛等;覆盖作物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殿林、刘胜群、赵建宁等。

覆盖作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498 占比:99.75%

总计:43609篇

覆盖作物—发文趋势图

覆盖作物

-研究学者

  • 杨殿林
  • 刘胜群
  • 赵建宁
  • 李向楠
  • 王丽丽
  • 王慧
  • 小松崎将一
  • 汪洋
  • 刘红梅
  • 张小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蹇述莲; 李书鑫; 刘胜群; 李向楠
    • 摘要: 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田间杂草、土壤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直都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可以达到作物增产、除草的目的,但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覆盖作物是一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可以达到控制杂草、减少氮肥施用、改善土壤质量等目的。本文主要从覆盖作物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主要种类和作用及其种植制度等方面,总结了目前覆盖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覆盖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蹇述莲; 李书鑫; 刘胜群; 李向楠
    • 摘要: 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田间杂草、土壤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直都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可以达到作物增产、除草的目的,但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覆盖作物是一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可以达到控制杂草、减少氮肥施用、改善土壤质量等目的。本文主要从覆盖作物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主要种类和作用及其种植制度等方面,总结了目前覆盖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覆盖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龚玲玄; 王丽丽; 赵建宁; 刘红梅; 杨殿林; 张贵龙
    • 摘要: 覆盖作物作为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之一,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过程。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该研究自2019年选取茶园中清耕(C0)、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1)、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Poa annua L.)+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C2)、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Festuca rubra L.)+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C3)作为4种覆盖作物模式,测定其表层(0—30 cm)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了为期471 d的矿化培养,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及指数加线性常数模型来探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表层0—30 cm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C0>C2>C3。该研究发现覆盖作物种类越多,矿化速率变化越小,反应越“温和”。此外,随覆盖作物种类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周转周期减小,但土壤惰性碳库含量随之增加,表明随覆盖作物多样性增加,土壤矿化作用增强,同时土壤碳的固存能力也在提高。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的茶园中推广覆盖作物种植可增加表层土壤碳固持能力,对促进中国茶园土壤固碳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计保权
    • 摘要: 覆盖是减少农田氮(N)损失的一种有效管理措施。黑麦和毛野豌豆是两种当地常见的覆盖作物。关于玉米和大豆耕作措施对黑麦和毛野豌豆残茬中N和碳(C)释放速率和时间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是测定经济作物轮作(连作玉米、玉米-大豆和大豆-玉米轮作)、覆盖作物选择(黑麦、毛野豌豆、黑麦/毛野豌豆混合)和耕作措施(春耕或过渡性免耕)对覆盖作物残茬N和C释放速率的影响,计算覆盖作物残茬N、C的释放量。结果表明,轮作对覆盖物N、C的释放没有影响。毛野豌豆释放N、C的速率是黑麦的2.1和1.6倍。施用覆盖作物残茬的地块,N、C的释放速率比未施用覆盖作物残茬的地块分别提高了2.7和3.0倍。在作物覆盖和耕作方式共同作用下,17%~56%的养分释放发生在经济作物的生长期。
    • 苏丽旭; 刘莉滋
    • 摘要: 现如今,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可覆盖作物耕种、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繁重的劳动耕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与农机推广密切关联,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机技术推广可以在不同乡村地区、示范基地将技术培训、试验成果、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普及到农业个体户,使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 张玲玲; 李青梅; 贾梦圆; 张艳军; 赵建宁; 杨殿林; 王华玲; 王慧
    • 摘要: [目的]果园行间播种覆盖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氮循环过程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因此,我们分析不同覆盖作物下猕猴桃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基因丰度,以探究其与土壤硝化作用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北十堰的一个5年生猕猴桃果园进行了种植多年生覆盖作物试验,供试覆盖作物有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W)、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R)和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F).设置单种(W)、两种混种(WR)、3种混种(WRV)、4种混种(WRVF)和清耕对照(CK)共5种试验处理.在覆盖作物种植后的第2年,取0—20 cm土层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以及克隆测序技术,测定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与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4种覆盖作物处理的果园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除两种混种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和降低了土壤pH外,其他3个处理的土壤理化指标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与清耕对照相比,单种处理的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提高了2.85%,单种和两种混种处理的AOB-amoA基因丰度分别显著提高了4.95%、6.42%.不同T-RFs所代表的AOA在不同种植模式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但AOA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同T-RFs所代表的AOB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发生改变,其AOB群落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两种混种处理显著降低了AOA的多样性指数,两种混种和4种混种处理显著降低了AOA均匀度指数,而3种混种和4种混种处理显著提高了AOB的多样性指数.4个处理土壤中,AOA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sphaera(44.2%)和Nitrosotalea(45.8%),AOB的优势菌属为Nitrosospira(96.98%)和Nitrosomonas(3.02%).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RDA)分析表明,土壤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土壤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白三叶草和黑麦草混种模式(WR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的水分含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土壤pH,但是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中AOA和AOB的群落结构尚未显现出显著影响.
    • 胡学军; 孙海; 田蒙生; 刘正雄; 李锦; 汤泽滢; 刘攀; 寇佺; 乔岩
    • 摘要: 采用草莓残体和种植覆盖作物粉碎还田的农艺措施,并组合使用物理覆膜闷棚、生物还原法、化学药剂棉隆,及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等4种土壤消毒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土壤病原物、草莓植株发病率和病害防效及草莓长势.结果 表明:农艺措施结合棉隆土壤消毒对草莓土壤病原物的抑制作用,对根腐病、疫病的防效均最佳,对镰刀菌、腐霉菌和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92.29%、对疫病、根腐病的防效为75.85%~82.05%;农艺措施结合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消毒次之,对2种病害的防效均高于76.23%~76.80%.生物还原法对2种病害防效为67.98%~70.22%;覆膜法防效为52.04%~60.57%.另外棉隆、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及生物还原法3种处理,均可增强草莓结果势,棉隆处理还促进了植株营养生长.在生产中,可根据生产需求及病害发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措施组合,以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并解决田园清洁和草莓残体运输处置等难题.
    • 杨荣华; 来倩; 尹翠; 杨海波; 李承男; 靳磊; 曹云娥
    • 摘要: 文章重点总结了覆盖作物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减少侵蚀、提供"绿肥"效应、减少硝酸盐淋洗、增加有机碳储量、抑制杂草、改善土壤微生态、防治病虫害、影响土壤温湿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归纳了覆盖作物的应用困境.为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应用需求等,合理选择覆盖作物、提高管理方式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摘要: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宣布,未来十年将为新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ACS)投入1.85亿加元。该计划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于4月1日启动,向每个项目提供10万加元,支持各省提出区域协作中心即“生活实验室”(“LivingLabs”)方案。每个区域协作中心将以农场为中心,农民和科研人员开展协同创新,采取种植覆盖作物、边际土地永久覆盖、防护林、养分管理、间作、与豆类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储存碳和保护环境。第二阶段将于今年秋季启动,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加元的资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