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
西北高原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农作物、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专利文献4627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人大研究、榆林学院学报、中国记者等;
西北高原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国、刘莉、权文利等。
西北高原
-研究学者
- 陈志国
- 刘莉
- 权文利
- 蔡成林
- 先锐
- 兰昌绪
- 刘德梅
- 刘心武
- 周忠会
- 岳永河
- 左小勇
- 朱玺
- 杨晨
- 王海庆
- 王贵全
- 秦刚
- 程明发
- 罗勇强
- 陈日益
- 陈荣
- 魏琼华
- 万斐
- 乔永明
- 于晓燕
-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众议
- 何晓燕
- 何耀峰
- 余国笔
- 傅世伦
- 傅红渠
- 兽类学报编辑部
- 冉彦
- 冉景丞
- 冯佩芳
- 刘国顺(文/图)
- 刘增加
- 刘宁元
- 刘宝龙
- 刘文俊
- 刘新平
- 刘海磊1 刘建敏1 刘国生1 袁林2 任艳峰3
- 刘玉良
- 刘立员
- 刘衍君
- 刘靖林
- 卡尔左·钟忠
- 卢世红
- 卢萍
- 卢颖
-
-
刘玉良
-
-
摘要:
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苦,性平。归肺、脾、心经,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主治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脾肺气虚、倦念气喘等。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少数分裂分子举兵叛乱,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岂料将士西出阳关,刚抵达西北高原,一下子很难适应高山的缺氧环境,不少人便出现了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茶饭不思等现象,战斗力也因此大大减弱。康熙皇帝正一筹莫展时,恰好当地藏族同胞献来红景天药酒,士兵服用后,高原反应竟神奇般地消失了。于是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叛乱分子打得溃不成军。康熙大喜过望,将红景天称为“仙赐草”,并把它钦定为御用贡品。
-
-
-
-
摘要:
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开辟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栏目,另外不定期报道新书评介、会议动态等。
-
-
-
-
摘要:
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开辟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栏目,另外不定期报道新书评介、会议动态等。
-
-
-
-
摘要:
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开辟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栏目,另外不定期报道新书评介、会议动态等。本刊兼收中、英文稿件,欢迎英文投稿。英文稿件建议作者请母语为英语的国外同行帮助修改。
-
-
陆阿飞
-
-
摘要:
为全面科学准确评价全省草原生态状况,详尽掌握青海省年度草原资源动态变化及草畜平衡情况,2022年3月14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青海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和各州(市)林草部门技术负责同志召开了青海省2021年度草原监测报告技术审查及会商会。
-
-
-
-
摘要:
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与适应性管理创新团队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平台,以周华坤研究员为核心带头人,共11个核心成员组成。成员学科背景涵盖植物学、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针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现状和生态恢复的迫切需求,在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和带领下,通过项目合作,在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和适应性管理方面。
-
-
-
-
摘要:
肠道菌群与动物的生活史特征密切相关。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探究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季节变化并评估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了解该动物对低温、低氧极端环境的适应。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小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与管理学科组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青海省海北自治州刚察县收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高原鼠兔粪便样品,并记录采样地四个季节的气温、降水和植被营养指标。
-
-
-
-
摘要:
一、基本情况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立,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张同作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施鹏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7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4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1人;人才称号方面入选中国科学院“BR计划”2人、入选“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8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10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人。人才培养方面年平均培养研究生12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9人,其中博士24人。
-
-
-
-
摘要:
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本刊开辟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栏目,另外不定期报道新书评介、会议动态等。本刊兼收中、英文稿件,欢迎英文投稿。英文稿件建议作者请母语为英语的国外同行帮助修改。
-
-
-
-
摘要:
本刊为兽类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刊登兽类学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主要包括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繁殖与发育、营养和生理学以及哺乳动物的进化等,也发表关于珍惜濒危兽类的饲养、疾病诊断与治疗和害兽的防治、经济兽类的开发利用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