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藏书文化

藏书文化

藏书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27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兰台世界、山东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首届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第二十七分会场暨江西省图书馆学会2010学术年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研讨会等;藏书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尚恒、张翔、费愉庆等。

藏书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8 占比:4.8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927 占比:95.11%

总计:4129篇

藏书文化—发文趋势图

藏书文化

-研究学者

  • 刘尚恒
  • 张翔
  • 费愉庆
  • 曹培根
  • 何俊伟
  • 余三定
  • 华济芬
  • 吴环伟
  • 周惠琴
  • 张思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国庆
    • 摘要: 文章介绍了海外图书馆所见的共64位近代浙江藏书家之鉴藏印,包括不载于一般著录的如陈其荣、曹秉章、堵申父和鲁迅叔祖父周锡璋,以及新发现的马鉴等,略述印主生平事迹,希望有助于发掘被遗忘的近代浙江藏书家,传承江南文脉,也订正和增补一些藏书家之斋堂字号,并促进地方藏书家及藏书文化等相关研究.
    • 摘要: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
    • 摘要: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
    • 摘要: 印监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箱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造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调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对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及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教授在参与编撰中华书局《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的过程中,于辩识印章之余,汇考了一批江苏藏书家之印鉴,并略加考,以为拾遗补阅。此举不仅有助于发据被遗忘的近代江苏藏书家,亦能作为《海外中文古籍目录》有益补充,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一定参考,促进藏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 潘太媛
    • 摘要: 近年来,解谜书作为一种新型书籍形态掀起了热潮,文化解谜书更是迎来了中国原创解谜书设计的高峰。目前文化解谜书的研究涉及文物、“非遗”、文旅等方面,而藏书类的文化解谜书几乎无人涉足。藏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谜书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析一批国内优秀的文化解谜书,总结文化解谜书设计的特点,将解谜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藏书类解谜书的设计与开发中,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摘要: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对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及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教授在参与编撰中华书局《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的过程中,于辨识印章之余,汇考了一批江苏藏书家之印鉴,并略加考辨,以为拾遗补阙。此举不仅有助于发掘被遗忘的近代江苏藏书家,亦能作为《海外中文古籍目录》有益补充,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一定参考,促进藏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 摘要: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对此,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及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在参与编撰中华书局《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的过程中,于辨识印章之余,汇集了一批江苏集藏书家之印鉴,并落加考辨,以为拾遗补阙。此举不仅有助于发掘披遗忘的近代江苏藏书家,亦能作为《海外中文古籍目录》有益补充,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一定参考,促进藏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 摘要: 无识别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江南文化源远流长,藏书文化尤为灿烂。迨至近现代,藏书之厄,接二连三,藏家或凋零,藏书或云散,搜罗不易,考索尤难。
    • 姚明
    • 摘要: 从藏书文化变迁的视角审视1980年代至今,我国现当代作家将个人藏书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这一群体行为,可以发现书厄之殇是外在动因,理念转变则是内在动因。文章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典藏的征集过程、典藏数量、入藏时间等,并着重从阅读痕迹、版本学等角度揭示了其典藏特征与价值,认为藏书多珍本、藏书有“痕迹”、藏书有“深意”是其典型特征与独特价值所在。
    • 摘要: 印鉴作为我国特有的藏书文化之一,是自古至今连绵不断的藏书文化传承的时代缩影,展现了我国独特而深厚的藏书文化底蕴,体现了文人聚书、读书、刻书的崇书情怀,也映照出中文古籍流转的历史传播轨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