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萧三

萧三

萧三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共产党、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393175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党史纵横、北京党史、国际人才交流等; 萧三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华、叶明新、杨建民等。

萧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93175 占比:99.97%

总计:393293篇

萧三—发文趋势图

萧三

-研究学者

  • 叶华
  • 叶明新
  • 杨建民
  • 萧维佳
  • 高陶
  • 黄禹康
  • 叶介甫
  • 周一平
  • 张彬彬
  • 胡东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卡特琳娜·克拉克
    • 摘要: 语言障碍是任何文学实现国际化的常见障碍。而文化融合的另一大障碍则是亚洲各国迥异的书写系统,以及普遍存在的文盲现象。许多欧洲和苏联知识分子曾以建立共同文化的名义努力克服语言差异。在革命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最初几年里,苏联的许多机构与知识分子致力于推广他们所谓的“国际语言”。在苏联先锋派中,国际主义的拥护者大多以欧洲为中心,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确实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文学互联网的东西,尽管并不是很稳固。这在20世纪30年代体现得最为明显。鉴于两国悬殊的文学传统,以中国为落脚点将中国文学与欧俄文学融为同一种文学进行考察显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案例。另一个复杂因素是中国的象形文字系统阻碍了识字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群众要参与文学共享,这一点至关重要。而事实上在亚洲,与欧洲文学相比中国左翼文学与苏联文学更为相近。本文着眼于中国诗人兼翻译家萧三(萧子暲)的职业生涯,并认为,萧三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但事实证明,比他的作家身份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在苏联和中国文坛之间扮演的中间人角色。
    • 宋德发
    • 摘要: 萧三翻译了相当数量的俄苏文学作品,评介了众多的俄苏作家,及时传递了诸多苏联文坛的新信息。萧三与俄苏文学的紧密关系,充分体现了他选择外国文学的期待视野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具体体现为择取对象的单一性、选择标准的功利性和评判话语的非文学性。萧三对俄苏文学的情有独钟,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个体的选择。
    • 慕津锋1
    • 摘要: 萧三,我国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曾当选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萧三诗选》等。
    • 方靖远(口述); 方朔(整理)
    • 摘要: 萧三是我国较早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家。他是毛泽东在小学和师范的亲密同学、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他在苏联时由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介绍加人苏联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我在苏联学习期间,曾与萧三有过一段难忘的交往。早年就投入到世界革命的洪流中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起当年同萧三的同窗友谊:“我在东山学校学习时,平常总是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特别是有两个是我的好同志,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
    • 李丽
    • 摘要: 一本介绍英雄豪杰的书在他们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互为知己,相约共进;到长沙求学后,政局风云变幻中,风华正茂的他们始终站在同辈的前列。延安艰苦岁月里,他们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口诛笔伐,在不懈的战斗中推心置腹。毛泽东和萧三相交几十年,两人深情厚谊,生死不易。
    • 肖曙光
    • 摘要: 萧三爷救的秀才,有是土匪的嫌疑,这让管家心里很不安。 萧家冲是雪峰山腹地一个村庄。萧三爷有良田百亩,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他乐善好施,修桥铺路、赈灾救民,乐此不疲。人送绰号:萧大善人。 那一天,是个风雪夜,管家在巡查院落时,发现一个人倒卧在大门前。萧三爷细细端详这个人,二十来岁,一副秀才装扮,虽然衣裳单薄,神情憔悴,身上有几处刀伤,倒也是眉清目秀,不像是寻常人家的子弟,顿时动了侧隐之心。便令人将他抬进屋内,盖上棉被,喂了碗稀粥,秀才慢慢睁开了眼。
    • 李丽1
    • 摘要: 一本介绍英雄豪杰的书在他们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互为知己,相约共进;到长沙求学后,政局风云变幻中,风华正茂的他们始终站在同辈的前列。延安艰苦岁月里,他们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口诛笔伐,在不懈的战斗中推心置腹。毛泽东和萧三相交几十年,两人深情厚谊,生死不易。
    • 张彬彬; 胡东平
    • 摘要: 从政治历史背景、湖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角度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湘籍译家(成仿吾、萧三、朱湘、钱歌川)的翻译思想成因.通过描述分析法,系统的梳理其翻译思想,为湖湘文化的传播和文学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 张彬彬; 胡东平
    • 摘要: 从政治历史背景、湖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角度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四位湘籍译家(成仿吾、萧三、朱湘、钱歌川)的翻译思想成因。通过描述分析法,系统的梳理其翻译思想,为湖湘文化的传播和文学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