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资源
药用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00611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资源科学、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蒙医药论坛、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中药类保健食品研制与中医养生方法研究专题研讨会等;药用资源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常逊、刘逢芹、史培军等。
药用资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0611篇
占比:99.77%
总计:100842篇
药用资源
-研究学者
- 刘常逊
- 刘逢芹
- 史培军
- 吴建梅
- 姜大成
- 张文生
- 杜树山
- 赵兴蕊
- 丁春邦
- 丁玉华
- 傅秀梅
- 兰慧
- 刘光兴
- 刘守金
- 刘广川
- 刘新
- 刘睿
- 刘茂南
- 吴枫
- 吴玉环
- 孙丽娟
- 孙抒
- 崔箭
- 张卫强
- 张宗峦
- 张庆芝
- 张惠芬
- 张继
- 彭丹凤
- 彭蕴茹
- 方玉春
- 易瑞灶
- 李国强
- 李季静
- 李宝才
- 李贵海
- 李锋涛
- 杜申喜
- 杜艳艳
- 杨富贵
- 杨永利
- 杨海英
- 梁金磊
- 段金廒
- 王书锦
- 王慧春
- 王淑敏
- 王立波
- 王长云
- 申万祥
-
-
徐斌;
陈勇
-
-
摘要: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独特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资源。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下,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全国各省规划面积已达520万hm2。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和环境多样性显著,具有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药用资源丰富,且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种植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滇产中药材在国际国内具有独特市场地位。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万亿级支柱产业,对促进云南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
-
肖兴娟;
陈梦兰;
杨洪;
汤琨;
吴仙柳;
刘丽萍;
卢永仲
-
-
摘要:
对天然药用资源专利状况分析对其开发应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对2020年之前申请的所有与天麻相关的贵州省专利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专利的角度客观地反映出贵州省内的天麻开发利用的知识产权状况,并揭示开发利用天麻的产业方向。
-
-
乔福鹏;
周碧瑶;
李春菁;
张海龙;
胡樱;
贾慧萍;
费翔林;
杨敏婷;
陈雨璇;
李嘉钰;
王慧春
-
-
摘要:
通过线路调查、文献查阅、民间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峡群国家森林公园的常见药用植物。结果表明,该区常见药用植物有128种,分属41科95属,科属分布中,以单种科最多,占总科比6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72.62%),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占多数(占比72.62%);按药效分,以清热(32.43%)、解表(31.53%)、化湿(27.02%)三类占多数。该区还分布有冬虫夏草、柴胡、羌活、大黄等价值较大的药用植物。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
冯林敏
-
-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中药资源极其丰富,现有12800余种药用资源,其中有不少进行了野生家种或引种栽培,如大面积栽培生产、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植物药就有200余种。临床上,中药的使用有其规则与规律,对药效的发挥有着不小的影响。事实上,在使用中药前,采收也要遵循节气,不违农时,这一点也影响着中药的质量与疗效。
-
-
闫亚平
-
-
摘要:
繁育濒危药材丰盈国药宝藏解传统医药之窘探究活性成分阐释作用机制奠现代医药之基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是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化学、中药学和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其总体定位是:服务中药资源安全国家战略及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重点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药用资源短缺、药材质量不稳定、有效成分合成及作用机制不清楚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大宗道地和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材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药效物质基础与核心功效等三个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药用资源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推广基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药用资源安全国家战略。
-
-
王喆之
-
-
摘要: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是2008年我国首批组建的10个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在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以影响中药用药安全的濒危药材繁育、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高品质药材生产与质量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致力于保护珍稀濒危药材资源及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解决药材供应短缺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重点服务中药资源安全的国家战略,助推“三农”问题解决,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
-
吕瑞琳;
张建军;
王淳;
郑婷;
刘洋;
陈秀红;
张睦焓;
汤如莹;
费文婷;
王林元
-
-
摘要:
发热茶为马鞭草科植物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原产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腹泻、痢疾等疾病。采用外来中药研究方法,本文对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发热茶的文献进行研究,以临床应用文献为导向,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发热茶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将发热茶的中药药性概括为辛、苦、凉,归肺、大肠经,可疏散风热、清热燥湿、杀虫截疟,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湿热泻痢、虫积腹痛、疟疾寒热;外治湿疹湿疮,蜱虫。水煎服,每日用量为1~2 g;外用适量。发热茶药理作用和治病特点突出,又可内外同治,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本文首次赋予发热茶中药药性,明确其中药性能有利于辨证施治,便于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为推广扩大其应用奠定基础。
-
-
龙登凯;
宋善敏;
艾强;
王恩花;
杜富强;
魏怡冰
-
-
摘要: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花蕾及花序入药,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陕西等中南、西南地区,是重要的传统眼科用药,对干眼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效果较好,同时,还具备抗炎、抗菌、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从密蒙花的药用资源和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
-
胡樱;
甘禹鑫;
贾慧萍;
魏晶晶;
王志鸽;
张浩然;
王慧春
-
-
摘要:
目的:为摸清青海省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访谈等方法开展调查.结果:研究区有62种野生木本药用植物,分属26科39属.其中,藤本占6.45%,灌木占80.65%,乔木占12.9%;以叶入药(30.77%)、寒性(32.31%)、苦味(44.62%)、清热药(18.46%)类野生木本药用植物占优势.结论:调查结果可为青海省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
-
朱键勋;
姜大成
- 《第十一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吉林省百合属药用资源.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资源普查,并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吉林省各个地区普查的药用资源情况,归纳、研究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个市县的百合属植物药用资源概况,并介绍吉林省内百合品种的地理分布、蕴藏量、生长环境、药用功效、植物特征及区别、药材特征及区别.结果:吉林省百合属植物共有13种,具有药用记载的有12种,省内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布的品种较多,蕴藏量较大.其中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较其他品种分布广泛.讨论:我省百合属药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应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
-
-
刘昭明;
李翰祥;
陈森华;
佘志刚
-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
| 2014年
-
摘要:
目前,珊瑚、海绵以及海洋微生物是构成海洋天然产物的三大重大来源,而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中的活性代谢物质可能实际上是由于其共附生微生物产生,因此,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共附生微生物的药用资源以及对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深入研究早已成为海洋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对来源于中国南海的一株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的内生真菌NH-2109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发现其粗提物具有很好的细胞毒活性,利用活性跟踪以及HPLC-PAD指导分离得到了5个二聚型蒽醌类化合物,运用NMR,MS,X-Ray确定其结构,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5还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流感病毒以及抗HIV活性.
-
-
-
-
Burie;
布日额
- 《2015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蒙医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植物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蒙医药药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调查表明,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药用植物共71种,隶属32科、56属.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植物药物利用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相对于蒙医药知识,植物药功能主治的描述单一、笼统,还没有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相对于蒙医药,有20种植物无蒙药用记载,是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医药文化的特色之处.
-
-
Burie;
布日额
- 《2015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蒙医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植物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蒙医药药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调查表明,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药用植物共71种,隶属32科、56属.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植物药物利用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相对于蒙医药知识,植物药功能主治的描述单一、笼统,还没有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相对于蒙医药,有20种植物无蒙药用记载,是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医药文化的特色之处.
-
-
Burie;
布日额
- 《2015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蒙医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植物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蒙医药药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调查表明,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药用植物共71种,隶属32科、56属.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植物药物利用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相对于蒙医药知识,植物药功能主治的描述单一、笼统,还没有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相对于蒙医药,有20种植物无蒙药用记载,是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医药文化的特色之处.
-
-
Burie;
布日额
- 《2015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国际蒙医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对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植物药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蒙医药药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调查表明,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药用植物共71种,隶属32科、56属.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植物药物利用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相对于蒙医药知识,植物药功能主治的描述单一、笼统,还没有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相对于蒙医药,有20种植物无蒙药用记载,是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的民间医药文化的特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