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门

苏门

苏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专利文献126106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州学刊、看世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苏门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胜宽、付嘉豪、刘佳等。

苏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6106 占比:99.91%

总计:126214篇

苏门—发文趋势图

苏门

-研究学者

  • 杨胜宽
  • 付嘉豪
  • 刘佳
  • 吴玲
  • 崔铭
  • 李曼
  • 罗强
  • 谭万忠
  • 三舍卡通
  • 乔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墨君
    • 摘要: 晁补之的诗风调近唐,不类宋格,气韵上也有华藻秀外、清骨惠中的特点.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经历也与李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诗歌有许多近似李白的特点.然而,晁补之对李白诗歌的接受其实是零散且无意识的,纵使外在相似,精神内核上却不尽相同.因此相比诗学李白,诗近李白才更切合晁补之的诗歌接受特点.
    • 张再林
    • 摘要: "苏门"是指北宋以苏轼为领袖和盟主的文人集团."苏门"虽从"欧门"孕育、发展而来,但"苏门"集会的次数和参与的人数均远超"欧门",集会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和广泛.神宗熙宁至元丰年间,苏轼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文人集会活动,促成了"苏门"的萌芽.哲宗元祐年间,苏轼主要在汴京为官,经常发起和主导各种集会,将北宋文人集会的风气推向了极盛,"苏门"也迎来了正式确立和最为活跃繁盛的时期.哲宗绍圣至徽宗崇宁年间,随着苏轼政治命运的波折,苏门文人集会的次数、规模以及影响均大不如前,"苏门"逐渐进入衰落和转化期.文人集会不仅清晰地展示了"苏门"从萌芽到确立、再到衰落转化的演进过程,而且也为探讨"苏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文人集会是考察"苏门"乃至宋代文人结盟问题的非常重要而又切实可行的角度.
    • 李茜
    • 摘要: “诗书传家门毓秀,博爱处世人长久。”眉州苏氏,人才辈出,老而发奋的苏洵,经世治国文章天下才的苏轼苏辙,三苏的性格养成背后,有着怎样的家风润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处事必公、为官必廉、敦亲睦族、敬老尊贤……”这些家训中,又有着怎样的家风之道,他们怎样践行齐家治国的大义,又是怎样处理夫妻、亲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怎样平衡忠与孝的两难。苏门家风,堪作当世圭臬。
    • 海飞
    • 摘要: 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名照相师因缘际会成为隐秘战线特工,为信仰而战的故事。小说情节惊险,悬念重重,层层反转,展现了黎明之前多方势力的角逐和暗战。照相师陈开来目睹身为共产党特工的师父被日本人杀害后,怀揣秘密信息来到上海。阴差阳错地卷入一场军统刺杀行动后,成为日伪高官苏门的照相师,并获得了杜黄桥的帮扶,与赵前兄弟相称,受到金宝的爱慕……
    • 蒋光耘
    • 摘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句飘荡在空中的时候,我们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到一千多年前:苏东坡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之下,写下了这首思念故乡的美丽诗句呢?苏东坡的故乡在四川省眉山市。那个小城,走出了名贯中华的苏门三大家。
    • 黄盼1
    • 摘要: 苏门以苏轼为领袖,是北宋重要的文学群体之一,其词学批评活动亦具有群体属性,表现为苏门文人间的互动。他们不仅在具体词学批评活动中使用相近的审美范畴如''清''和''高'',在''寄托''和''动人''等理论上存在相近观点,而且不同的评论者往往做出相似评语。另外他们互相品评同辈词人词作,争鸣词学相关问题。苏门词学批评的互动活动,既有利于后世了解诸位词人词作的风格概貌,又促进了词作的传播,苏门词学批评形成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开启了词学批评史上的''自觉''时代。
    • 袁培根
    • 摘要: 也曾竹杖芒鞋,未曾学到苏门啸。人间底事,曲终须散,酒阑便了。落叶飞花,管它鲜朽,得闲时扫。奈柴门苹径,村醪破盏,谁人会,来高揭又是秋风吹到伴银笪、朱弦古调.瑶池荫密,鸾回凤舞,戴花人少、洗我清轉,接天新露/勒诗华表3共半山亭上,青天月下,听鸡鸣晓。
    • 赵德铭1
    • 摘要: l、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 覃勇
    • 摘要: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竞相挥洒创作,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咏茶诗词作品。苏门成员之间交往密切,交往的同时品茶赏茗,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咏茶诗词并流传于世,他们的咏茶诗词准确再现了当时的茶礼、茶俗、茶艺等,承载着丰富的茶文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