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专利文献1038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老年人、文史知识、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等; 卜算子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帅、张军、谢礼波等。

卜算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34.63%

专利文献>

论文:1038 占比:65.37%

总计:1588篇

卜算子—发文趋势图

卜算子

-研究学者

  • 孙帅
  • 张军
  • 谢礼波
  • 宋彩霞
  • 杨学军
  • 王勇
  • 白凌云
  • 程菊仙
  • (宋)陆游
  • 令怡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治天; 嵇峰
    • 摘要: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上,很多教师以意象、手法、情感、炼字等方面作为教学的内容,采取激趣、诵读、赏析、讲解、入情等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力求面面俱到,各个击破,结果往往是劳而无功。于教师,劳心劳力不讨好;于学生,应接不暇难消化。以八年级下册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大多数课堂教学由介绍时代背景开始,之后理解文意、分析意象、品味情感,接着诵读背诵,辅以当堂练习。
    • 张逸文
    • 摘要: 《全宋词补辑》等书根据《诗渊》所载,将《卜算子·四大因缘做》等三首词归入刘克庄名下,但这三首词并见于《全金元词》中,题为谭处端所作。《全金元词》所据之本为谭处端《水云集》,《水云集》成书时间早于《诗渊》,故《卜算子》三首当为谭处端所作。《诗渊》词选部分虽然大量收录谭处端的词作,却又隐去其名,且因《诗渊》独特的编次体例与原则,致使古籍整理者误以为《卜算子》三首为刘克庄所作。以《卜算子》三首为切入点,厘清《水云集》的版本源流情况,探索《诗渊》词选部分的编次问题,揭示其编次的体例与原则,或可有助于学界更好地利用《诗渊》这部重要的文献。
    • 胡爽
    • 摘要: 角色顶逼真,演技堪称绝。源源钱财骗到手,能诈敢挥霍。难掩是马脚,劣行岂易抹?弄巧成拙现愚蠢,被告席做“客”!
    • (宋)陆游
    • 摘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 张厚美
    • 摘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的这首《卜算子》流传千古。一江碧水流,泽被上下游。同饮一江水,除了深厚的情感渊源,还有生态利益共同体关系。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沿江省份以长江为纽带,从一域到全局治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水环境保护事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也牵动着地方发展的"绿色动能"。
    • 梁衡
    • 摘要: 词曰"卜算子":立为一棵树,倒是一座桥。桥下流水东去也,桥上行人早。一任众人踩,无言亦不恼。更发新枝撑绿伞,伞下儿童跑。游走各地见过无数的桥,大江、大河上的桥,跨海桥、铁桥、木桥、水泥桥。但只有这座桥是我记忆中的唯一:一棵树倒地为桥,但是它还活着。
    • 何英
    • 摘要: 【设计理念】选择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苏轼的《定风坡•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着重品味探究“梅”这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体现出的微妙。三首同是咏物诗,三位作者同是宋代文人,通过品味“梅”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主要探寻三首诗词中“梅”的侧重点以及诗人情志异同的原因。透过“梅”,我们看到了三种诗人:一个愿与梅化而为一的梅化诗人,一个给梅附了魂的梅格诗人,一个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爱国诗人;透过“梅”,看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姿态一隐逸淡泊、达观脱俗、坚贞不渝。透过“梅”,我们也感受到因为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个人性情、理想信念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 孟晖
    • 摘要: 按照古代传统上层社会的生活习惯,一旦季节变化,寝室与起居室也要相应更换。每当盛夏之时,讲究选择临水轩堂,或者矗立湖池当中的亭阁,作为应季的燕居之处,就如宋代词人蔡伸在一首《卜算子》词中所展示:小阁枕清流,一霎莲塘雨。风递幽香入槛来,枕簟全无暑。与今日为了隔热尽量将房间封闭不同,古时寻求的是散热通风,因此,消夏水亭的四面门窗一律拆卸下来,形成完全开敞的状态。但是在亭檐下会垂挂一圈竹帘,既围护起亭内的私密空间,又能抵挡日晒,于是,清风携带着荷花与碧叶特有的香气,从四向一起袭入帘隙。
    • 祝贵耀
    • 摘要: 文本解读一说起"春"的诗句,那就像是拧开了关不住的水龙头。当然,这样比方本身少了许多"春"的诗意。那就换种诗意的表达:若问春在何处?春在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又绿"里,春在叶绍翁游园不值的"一枝红杏"里,春在辛弃疾陌上所见"溪头荠菜花"里,春在杜牧的"千里莺啼"和"楼台烟雨"里……春,在诗人——小朋友的眼睛里。那么,请问:春归何处?有多少人曾经这样问过自己,问过他人,问过春啊?秦观问"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辛弃疾感叹"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晚春》)。
    • 孙伟
    • 摘要: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却多次被贬,并因"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等多条罪名被"请"入大牢。杀与不杀他,朝臣们争辩许久。后来,王安石上书为苏轼说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也许是王安石的声援起了作用,103天后,苏轼终于走出了京城大牢,之后打点行囊,踏上了去往黄州的路。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来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