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术
膝关节镜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6918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全科护理、中国内镜杂志、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等;膝关节镜术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黎、杨京春、焦华琳等。
膝关节镜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6918篇
占比:99.93%
总计:217060篇
膝关节镜术
-研究学者
- 史黎
- 杨京春
- 焦华琳
- 黄金怀
- 代来
- 任春玲
- 余占洪
- 刘云兰
- 刘健佳
- 刘培羽
- 刘菲菲
- 唐伶俐
- 孔令霞
- 安世林
- 尹玲
- 张岩
- 张晶晶
- 朱秀颜
- 李德玲
- 李琤
- 李素香
- 杨雪梅
- 段永壮
- 江佳玲
- 王丽萍
- 王果
- 王琼
- 税毅冬
- 蓝丽萍
- 谢艳红
- 邓丽施
- 郑兰榕
- 金先跃
- 高竹英
- 高颖
- 魏彩梅
- 丁芬芳
- 万政佐
- 于沈敏
- 付红亮
- 任天彤
- 伊力哈木·玉山
- 伍秀东
- 何利丹
- 何志芳
- 何立宏
- 何美霖
- 何花丽
- 何骏
- 余静
-
-
钟裕新;
伍秀东;
李文华
-
-
摘要: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地塞米松关节腔注射对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至2021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5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关节腔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 d、3 d、5 d、7 d时的膝关节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时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周径分别为(44.02±2.31) cm、(44.57±2.20) 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6.39±2.72) cm、(46.98±2.6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5 d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62±0.71)分、(3.05±0.40)分、(2.16±0.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8±0.55)分、(4.12±0.59)分、(3.07±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6.92±7.33)分、(80.35±6.40)分、(133.57±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15±6.14)分、(73.26±5.17)分、(127.62±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发生。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地塞米松关节腔注射可有效促进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
翁海杰;
郭植君;
杨婵萍;
陈楚君
-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应用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或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其镇痛效果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研究将80例2018年10月到2021年5月期间来汕头市潮阳大峰医院接受膝关节镜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入观察组(应用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罗哌卡因法,共计40例)和对比组(关节腔内注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法),对两组镇痛效果做出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后2小时、4小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以及48小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镇痛满意度较对比组显著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罗哌卡因的方式效果显著,可以使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因此适合普及使用。
-
-
洪晓亮;
满毅;
戴杰;
郑川玉;
李杰
-
-
摘要:
膝关节内紊乱是一组膝关节病变的症候群,涉及滑膜、软骨和半月板病变,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囊或韧带损伤等。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弹响、交锁、打软腿、膝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膝关节内紊乱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以膝关节镜术为首选,膝关节置换常用于关节间隙严重狭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2]。我院在膝关节内紊乱的治疗过程中,早期采用膝关节镜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
邓爱群;
黄春燕;
许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4周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4周,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
-
朱萍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膝关节镜术后临床护理之中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的52例临床资料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诊的需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以每组2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护理组与观察护理组,对照护理组给予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护理组给予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护理干预后患者就临床各指标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对比,观察护理组均优于对照护理组,且组间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即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将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膝关节镜术后临床护理之中,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联合护理措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其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
-
莫秋平
-
-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相比对照组明显偏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
-
-
时瑶
-
-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患者中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需要经膝关节镜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
王丽萍;
刘菲菲;
刘培羽
-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接受膝关节镜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程序化组44例接受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程序化组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评分结果为(70.05±5.42)分、(82.62±6.19)分,均高于对照组(62.37±5.44)分、(73.62±5.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4、6.959,P<0.05).程序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5).程序化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0、4.347,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加快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负担.
-
-
王丽萍;
刘菲菲;
刘培羽
-
-
摘要:
目的研究对接受膝关节镜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程序化组44例接受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程序化组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评分结果为(70.05±5.42)分、(82.62±6.19)分,均高于对照组(62.37±5.44)分、(73.62±5.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4、6.959,P<0.05)。程序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5)。程序化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0、4.347,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加快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负担。
-
-
邓丽施;
朱秀颜
-
-
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生活指导在膝关节镜术后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镜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为生活指导,观察组35例为康复训练联合生活指导干预,对比患者康复效果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6、12周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3、11.063、11.063,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8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0、5.662,P<0.05).结论:为膝关节镜术患者予以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提升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有应用价值.
-
-
秦丹;
娄晓平;
周蕾;
汤新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之间,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膝关节镜诊治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罗哌卡因)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的比较及两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24h应用芬太尼的量.rn 结果:静态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4h,8h时,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以后两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4h,8h及12h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h以后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镇痛的持续时间上远远小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后24h应用芬太尼的量也要远远小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对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选择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则可以大大的增加镇痛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
尹玲;
税毅冬;
李琤;
代来;
王果;
刘健佳
- 《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使用冷疗法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在术后开始冷疗每8h1次,持续48h;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疼痛,用患侧、健侧腿围差值评估肿胀.分别在术前24h、术后24h、48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术前24h与术后48h评估膝关节HSS评分.rn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和肿胀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膝关节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冷疗法能够减轻患肢疼痛肿胀,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
李云莉
- 《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不同冰敷时间的方法的治疗效果.rn 方法:选择在我科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72例进行膝关节镜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冰敷辅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术后持续冰敷48小时,包括膝关节和周围的皮肤组织;对照组在术后48小时内,间断冰敷,每天3次,每次30分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疼痛、出血、肿胀以及症状缓解情况.rn 结果:在24小时之内,实验组的重度疼痛和中度疼痛分别有6例和12例,轻度疼痛为18例.对照组的重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感分别有18例和10例,轻度疼痛感有8例,在48小时后,实验组的轻度疼痛为22例,对照组的轻度疼痛为16例,证明实验组采用持续冰敷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持续冰敷,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治疗效果更好.rn 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取持续冰敷的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出血、肿胀发生,可以为今后治疗提供借鉴.
-
-
尹玲;
税毅冬;
李琤;
代来;
王果;
刘健佳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使用冷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在术后开始冷疗每8h1次,持续48h;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疼痛,用患侧、健侧腿围差值评估肿胀.分别在术前24h、术后24h、48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术前24h与术后48h评估膝关节HSS评分.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术前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和肿胀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膝关节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冷疗法能够减轻患肢疼痛肿胀,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