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膜计算

膜计算

膜计算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166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3届过程控制会议、2012河南省计算机大会暨学术年会、2015年光学精密工程论坛等;膜计算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友锐、韩涛、徐善永等。

膜计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1660 占比:99.99%

总计:691763篇

膜计算—发文趋势图

膜计算

-研究学者

  • 黄友锐
  • 韩涛
  • 徐善永
  • 王宁
  • 潘林强
  • 许家昌
  • 唐超礼
  • 兰世豪
  • 彭宏
  • 刘希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秀; 刘希林; 刘希玉
    • 摘要: 膜系统又称为P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P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细胞型、组织型和神经型三类。数值脉冲神经P系统(NSN P系统)通过引入数值P系统(NP系统)中的数值变量和生产函数获得了处理数值信息的能力。文中在NSN P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个突触通道的新型数值脉冲神经P系统(MNSN P系统)。在MNSN P系统中,每个生产函数都被分配了一个阈值用于控制触发,且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或多个突触通道用于传递产出值。文中主要研究了MNSN P系统的计算能力,即通过模拟注册机证明了MNSN P系统作为数字产生/接受设备是图灵通用的,并构建了一个包含70个神经元的通用MNSN P系统去计算函数。
    • 张露萍; 徐飞
    • 摘要: 膜系统是受到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而提出的一类生物启发式计算模型。具有突触规则的脉冲神经膜系统是一类受神经元间信息交流方式的启发而提出的膜系统,该类模型中神经元是存储信息的单元,突触是整合并传递信息的媒介,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并行方式处理信息。文中回顾了具有突触规则的脉冲神经膜系统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介绍了若干个脉冲神经膜系统变体,并对比了各系统的同异;列出了该系统及其变体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计算能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该系统在求解计算困难问题、算术运算和破解密码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尚待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具有突触规则的脉冲神经膜系统理论研究提供方向,同时为相关系统的应用研究拓展思路。
    • 杨倩
    • 摘要: 膜计算(P系统)的理论研究是为了得到等价于图灵机的高性能的非传统计算模型。在各类计算模型中,对于计算资源一般是需要的资源越少越好。在脉冲神经P(Spiking Neural P,SNP)系统中,计算资源通过神经元的个数来衡量。非线性脉冲神经膜(Nonlinear Spiking Neural P,NSNP)系统是SNP系统的一个变体,目前已经证明有一个用于计算函数的NSNP系统共有117个神经元。笔者利用注册机的特性,将该系统神经元减少至63个。
    • 杨世品; 许云辰; 李丽娟; 薄翠梅; 徐启
    • 摘要: 针对欠驱动桥式吊车如何在有效载荷情况下快速定位和消摆这一问题,笔者开展桥式吊车系统数学模型和消摆控制策略的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反义RNA 膜计算(aRNA-MC)优化算法,并将其分别用于最优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最优滑模控制器的参数估计中.受反义RNA 对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启发,笔者提出的反义RNA 动态抑制规则可根据当前搜索进程动态调节抑制概率,兼顾算法初期的全局勘探和后期的局部开采,使得算法既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又具有较高的搜索精度.为实现欠驱动桥式吊车的最优消摆控制,将该对象在不同控制策略、不同评价函数和不同参数搜索算法下进行交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反义RNA 膜计算的时间参与滑模控制可保证欠驱动桥式吊车快速、准确搬运负载的同时,抑制吊绳摆动,快速、高效地消除摆角.
    • 高健文; 黄友锐; 徐善永; 韩涛; 宋昊明
    • 摘要: 针对智能配电网WSNs数据传输可靠差、节点能量消耗快、网络生存周期短和路由空洞等问题,研究一种膜计算-蚁群路由(Membrane Computing-Ant Colony Routing,MCACR)算法;通过在状态转移函数中引入动态补偿因子,避免了 MCACR算法因信息素过高出现过早停滞现象;利用膜计算膜内运算和膜间运算的并行能力,结合引入的最优路径衡量公式,进行多路径并行搜索获取到最优的路径,提高了 MCACR算法的局部和全局收敛的能力;通过定义路由修复机制,使得MCACR算法避免了路由空洞;仿真结果表明:MCACR算法在数据的可靠路由方面有明显增强,实现节能要求以及延长了网络寿命.
    • 谢佩军; 张育斌
    • 摘要: 针对灌溉系统水肥预测计算复杂、预测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等问题,提出膜计算粒子群算法改进极限学习机(MCPSO-ELM)的水肥预测模型。为提高极限学习机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引入粒子群算法与膜计算进行优化,利用粒子群算法的高效率搜索能力与膜计算的平行计算优势,大幅度提高收敛速度和搜索精度,不断迭代优化ELM网络的连接权值和阈值以提高预测精度,种群多样性有效解决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之间的平衡。建立PSO-ELM、WPSO-ELM、IPSO-ELM和MCPSO-ELM四个模型进行对比试验,MCPSO-ELM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30 m 3/hm^(2),MAPE为2.0%,预测曲线与水肥实际用量曲线最为接近,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本文提出的MCPSO-ELM能够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更好的预测效率和稳定性,可以为智能灌溉系统提供可靠参考。
    • 宋勃升; 李艳艳; 曾湘祥
    • 摘要: 膜计算是一种生物启发式计算,其来源于对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的抽象模拟.细胞间最多建立一条链接,这条链接又称为突触,突触上有与其相关的通道状态.因此,根据此生物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带有通道状态的通讯膜系统.这类膜系统是一类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系统中细胞间的通讯主要依赖于细胞膜通道上同向/异向转运规则的使用,其中每个通道上的规则以一种串行的方式执行,且通道上的状态用来控制细胞间或细胞与环境间的通讯.文章根据带通道状态的同向/异向转运规则对细胞型通讯膜系统、组织型通讯膜系统,带有细胞分裂和通道状态的细胞型识别通讯膜系统及带有细胞分裂和通道状态的组织型识别通讯膜系统的概念分别进行了介绍,并说明了这些系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复杂性.最后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未来展望.
    • 黄友锐; 李静; 韩涛; 徐善永
    • 摘要: 现有煤矿井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采用固定步长和串行方式生成路径,存在成功率低、实时性差、效率低下等问题.将膜计算(MC)与Informed RRT* 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即MC-IRRT**算法.该算法分为快速连通和路径寻优2个阶段.在快速连通阶段,构建多步长细胞型膜结构,根据空间区域的大小来调整步长:在可行空间较大的区域采用大步长搜索,加快搜索速度;在狭小的空间使用小步长搜索,使搜索空间更加精细,提高狭小空间路径搜索成功率.在路径寻优阶段,构建多采样点细胞型膜结构,通过多个基本膜并行计算,同时在多个椭圆区域内并行搜索最短可行路径,以节省时间,提高路径优化效率.简单场景实验结果表明,与Informed RRT*算法相比,MC-IRRT*算法在快速连通阶段和路径寻优阶段的搜索效率分别提高了76%,40%.复杂场景实验结果表明:RRT*算法和Informed RRT*算法路径规划失败,PQ-RRT*算法和MC-IRRT*算法均能成功寻得可行路径;与PQ-RRT*算法相比,MC-IRRT*算法的速率提高了12.79%,规划的路径长度缩短了8.18%;MC-IRRT*算法不仅可以迅速通过较窄可行区域,而且在路径转折处可以选择使用较小步长,使路径更加平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