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从作为输入部的通信部(16)输入由检测装置(12)检测到的、车辆的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多处的涂膜厚度数据。在作为计算部的控制部(13)中,根据各个外板的多点的涂膜厚度数据来计算每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并且计算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在作为比较部的控制部(13)中,将点平均涂膜厚度与外板平均涂膜厚度进行比较。该比较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7)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0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通商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02762.4

  • 发明设计人 窟口哲矢;

    申请日2012-05-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丁国芳

  •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名驿四丁目9番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2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Q10/06 专利号:ZL2012800027624 申请日:20120530 授权公告日:201608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10 申请日:2012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检查汽车等车辆的维修史时使用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涂膜 厚度计算方法、以及使计算机起到该涂膜厚度计算系统的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通常,在买卖旧车辆时,该车辆的维修史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评估价格和买卖价 格。在这种情况下,在撞击事故等中会有很大的冲击能量施加在车身上,该冲击到 达车身的骨架部,从而使该骨架部变形、或者留下变形的痕迹。这样的车辆即使在 部件更换以及修理后,也会被作为有事故史的有维修史车来处理。对此,在冲击没 有到达骨架部而只是外板有变形或受损的情况下,则不作为有维修史的车来处理。

也就是说,车辆的骨架部会一直接收车辆在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和扭曲等变形负 荷。由于在有维修史的车的情况下骨架部有变形史,所以即使修理后,原来的设计 性能也有可能下降。例如,车辆的骨架部可保持车辆强度,另一方面具有吸收事故 时的冲击的功能,但在很多情况下有变形史的骨架部在性能上是低于新车的。因此, 以往就希望可适当地对有维修史的车进行判断。

于是,以往作为对这种车辆的维修史进行检查的检查系统,提出了如专利文献 1公开的技术。在该以往技术中,车辆的外板的涂膜厚度的基准值按照车辆的车型、 年式、行驶距离、以及地域来设定。然后,通过测量装置对作为检查对象的车辆的 外板的实际的涂膜厚度进行测量,然后对该测量结果与涂膜厚度的基准值进行比 较,并且根据该比较结果来确认外板的修理部位,由此来判断有无维修史。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77867号公报

然而,车辆厂商一般很少会公布作为基准值的涂膜厚度。因此,在采用所述以 往技术的情况下,作为涂膜厚度的基准值,基本上只能使用由参与旧车的评估或买 卖的同业者、车辆修理同业者等对车辆的涂膜厚度进行实际测量并对这些测量数据 进行积累而得到的值。所以,对于刚出售的新车型或流通量少的进口车等,由于车 辆数少,所以很难确保涂膜厚度的测量数据。另外,即使是流通量大的车,也很难 收集按照所述的每个车型、每一年式、行驶距离、每个地域细分化了的测量数据。

假设能够收集到这些测量数据,这些测量数据也是从许多不同的同业者那里收 集的。所以,无法避免测量器和测量作业者等在测量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会得到不同 的测量数据。因此,这些测量数据不是以统一的基准来收集的。所以,在专利文献 1的技术中,会导致测量数据以及以该数据为基准的基准值缺乏可靠性。

这样,在基准值缺乏可靠性的条件下,按照车型或年式尝试对基准值进行细分 化会导致基准值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要设定与行驶 距离的长短或不同的地域对应的基准值,但因这些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涂膜厚度的 差并不是那么明显,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该涂膜厚度的差不被认可。因此,对应于行 驶距离的长短或不同的地域而进行的基准值的设定很可能毫无意义。

如上所述,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基准值缺乏可靠性,所以在采用了专利文献1 的情况下,会导致对车辆的外板有无被修理或修理部位的确定不正确,从而多半会 出现很难适当地对有维修史的车进行判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这种以往的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能够适当地对有维修史的车进行判断的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涂膜厚度 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在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所涉及的发明中,所述车辆 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具备:输入部,对车辆的多个部位的外板的涂膜厚度数据进行 输入;计算部,对所述多个部位的外板的所述涂膜厚度数据的值进行平均来计算外 板平均涂膜厚度;比较部,将所述外板平均涂膜厚度与一个外板的涂膜厚度进行比 较;以及显示驱动部,以将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形式动作。

因此,在使用该发明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来检查车辆的外板的情况下,从输入 部输入多个部位的外板的涂膜厚度数据。然后,在计算部中根据外板的涂膜厚度数 据来计算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平均涂膜厚度,并且在比较部中对涂膜厚度的值与外板 平均涂膜厚度的值进行比较。进一步,通过显示驱动部的动作,该比较结果显示在 显示部上。所以,与以往构成不同,在不使用缺乏可靠性的涂膜厚度的基准值的情 况下,能够根据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实测涂膜厚度数据来正确地确定外板有无被修 理,从而能够适当地对有维修史的车进行判断。

在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方法中,对车辆的多个部位的外板的涂膜厚度进行检 测,并将所述涂膜厚度数据的值进行平均,由此来计算所述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外板 平均涂膜厚度,并对所述涂膜厚度以及计算结果进行画面显示。因此,能够获得与 所述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相同的效果。

优选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起到上述的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的作用。这 样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发明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框图,其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

图2是流程图,其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的程序的动作。

图3是对在图2的外板涂膜厚度的计算动作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第1画面进行 表示的图。

图4是对在上述外板涂膜厚度的计算动作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第2(A)画面 进行表示的图。

图5是对在上述外板涂膜厚度的计算动作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第2(B)画面 进行表示的图。

图6是对在上述外板涂膜厚度的计算动作中显示在显示部上的第3画面进行表 示的图。

图7是表示引导追踪检查的第4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引导追踪检查的第5画面的图。

图9是表示引导追踪检查的第6画面的图。

图10是对显示有车辆检查的评价结果的第7画面进行表示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终端装置;12…检测装置;13…构成计算部、比较部、判别部以及显 示驱动部的控制部;14…存储部;16…作为输入部的通信部;17…显示部;18… 检测部;20…发送部;271、281、291、301…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该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具备作为带有计算机功能的多功 能便携终端的平板型的移动电话、即由智能手机构成的便携信息终端装置(以下, 称终端装置)11。在对车辆的外板的涂膜厚度进行测量时使用检测装置12。

终端装置11具备对整个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3。另外,终端装置11 具备存储部14,在该存储部14中存储有使控制部13起到涂膜厚度计算系统的作 用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在存储部14中暂时存储有伴随作业者的作业而产生的工 作数据,例如涂膜厚度的测量数据。在终端装置11上设置有:操作部15,具有多 个操作键;作为输入部以及输出部的通信部16,用于输入或输出外板的涂膜厚度 数据等;以及显示部17,用于对外板的涂膜厚度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各种数据或图 像进行显示。另外,操作部15由显示在显示部17上的键等构成,与显示部17兼 用。

如图1所示,在所述检测装置12上设置有:检测部18,用于分别测量并检测 车辆的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多处的涂膜厚度;控制部19,对来自于该检测部18的检 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发送部20,其使用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通信技术 将被处理的检测数据无线发送至终端装置11的通信部16。所述检测部18由笔状 的探测器(probe)构成,通过对在所述外板产生的涡电流或磁力进行检测,来检 测外板的涂膜的厚度。

然后,所述终端装置11的通信部16对从检测装置12的发送部20发送出的外 板的涂膜厚度的检测数据进行接收,并将其转送至控制部13。

所述终端装置11的控制部13构成计算部,该计算部对各个外板的多个位置的 点的涂膜厚度数据的值进行平均来计算每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并且进一步对 每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的值进行平均来计算整个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另 外,控制部13构成了将各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与外板平均涂膜厚度进行比较 的比较部、和根据该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对点平均涂膜厚度的值大于等于预定水平的 外板进行判别的判别部。另外,控制部13构成了显示驱动部,该显示驱动部以将 点平均涂膜厚度与外板平均涂膜厚度的比较结果、和用于对点平均涂膜厚度的值大 的外板进行判别的判别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7上的形式动作。

所述通信部16将点平均涂膜厚度与外板平均涂膜厚度的比较结果以及点平均 涂膜厚度的值大的外板的判别结果等各种信息发送至基站21。管理旧车信息的例 如全国统一的管理中心22将所述各种信息从基站21经由网络23读入至服务器24 中,并对每个车辆进行信息管理。然后,被读入到服务器24中的各种信息作为数 据库被管理。可使用外部的个人电脑等信息终端25经由网络23阅览该数据库内的 数据。

另外,实行例如车辆检查的同业者的个人电脑(未予图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 的方式与所述通信部16连接,涂膜厚度的检测结果等各种信息也可在该个人电脑 上确认。

接着,对使用以所述形式构成的车辆的涂膜厚度计算系统来检查车辆时的作用 加以说明。

在该涂膜厚度计算系统中,控制部13运行存储在终端装置11的存储部14中 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对控制部13的控制,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各个步骤(在附图 中用记载为S)的动作按顺序进行。

也就是说,在步骤1中,一起动系统,就在显示部17上显示图3所示的第1 画面27。在该第1画面27上以略图的形式显示有车辆的左前车门、左挡泥板、机 盖、右挡泥板、右前车门、顶盖等多个部位的外板271。在各个外板271的图形中 显示有:号码272,表示外板271的种类;以及多个“×”的点标记273,表示各 个外板271的涂膜厚度的检测点。

在下一步骤2中,作业者通过终端装置11的操作部15一指定检测对象的外板 271,在步骤3中,就在图3所示的显示部17的第1画面27中,闪烁显示被指定 的外板271的号码272,并且闪烁显示作为最初的检测点的点标记273。接着,在 步骤4中,作业者使用检测装置12的检测部18,一检测出被指定的外板的检测点 的涂膜厚度,就将该检测数据从检测装置12的发送部20发送至终端装置11的通 信部16。然后,在步骤5中,涂膜厚度的检测数据从通信部16被转送至控制部13 后,被存储在存储部14中。

接着,在步骤6中,判断对被指定的外板271的所有的检测点的点标记273 进行的涂膜厚度的检测是否结束。在该步骤6的判断中,在所有的检测点的检测没 有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7中,在显示部17的第1画面27中的指定外板271中, 检测点的点标记273的点亮显示切换到下一位置的点标记273。然后,返回所述步 骤4,反复进行步骤4~步骤6的动作,指定外板271的多个检测点的涂膜厚度的 检测数据被读入到存储部14中。

然后,在所述步骤6的判断中,在所有的检测点的检测都结束的情况下,程序 进入到步骤8,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指定外板271的多处的涂膜厚度数据的 值来计算指定外板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并将该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存储在存储 部14中。接着,在步骤9中,判断对显示部17的第1画面27所显示的所有的外 板271进行的多处的涂膜厚度的检测以及该检测数据的处理是否结束。在该步骤9 的判断中,在对所有的外板271进行的涂膜厚度的检测以及检测数据的处理没有结 束的情况下,程序返回所述步骤2,反复进行步骤2~步骤9的动作,按顺序对各 个外板271进行多处的涂膜厚度的检测以及检测数据的计算处理。另外,不需要对 所有的外板271进行涂膜厚度的检测,在考虑到工作效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检测 须要做车辆骨架检查的外板271的涂膜厚度。

在所述步骤9的判断中,在对所有的外板271进行的涂膜厚度的检测以及检测 数据的计算处理结束时,程序进入到步骤10,根据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各个外板 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来计算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并将该外板 平均涂膜厚度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4中。在之后的步骤11中,分别将各个外板271 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与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进行比较。然 后,在下一步骤12中,判断各个外板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是否有异常、 即各个外板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是否处于超出了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 涂膜厚度数据的值的预定倍(例如,1.7倍)的范围的异常水平。另外,由于车辆 厂商通过静电涂装的方式进行外板的涂装,所以无维修史车的该涂膜薄。对此,维 修工厂进行的修理如下,将腻子涂抹在维修部位上并进行平滑处理后进行喷涂。另 外,为了使更换部件匹配周围的颜色,对该更换部件也进行喷涂。所以,已维修好 的车的涂膜变厚。

在所述步骤12的判断中,在外板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为异常水平 时,在步骤13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图4所示的第2(A)画面28。与所述第1 画面27相同地,在该第2(A)画面28上以略图的形式显示有车辆的各个外板281。 在各个外板281的图形中显示每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282,并且对于 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表示异常值的外板271附加手指指示标记283。另外,在第2 (A)画面28的上部显示有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284、以及表示 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异常水平的异常值285。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12的判断中,在外板271的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没有 出现异常值的情况下,在步骤14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图5所示的第2(B)画 面29。与所述第2(A)画面28大致相同,在该第2(B)画面29上以略图的形式 显示有车辆的各个外板291,并且在各个外板291的图形中显示有每个外板的点平 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292。另外,在第2(B)画面29的上部显示有所有外板的外 板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293、以及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异常值294,并且在第 2(B)画面29的下部显示有确认的键以及手指指示标记295。

然后,在所述步骤13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第2(A)画面28之后,在下一 步骤15中,当作业者通过操作部15对附加有手指指示标记283的表示异常值的外 板271进行再涂装部位的确定时,在之后的步骤16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图6 所示的第3画面30。与所述第2(A)画面28大致相同,在该第3画面30上以略 图的形式显示车辆的各个外板301,并且在各个外板301的图形中显示每个外板的 点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302。在这种情况下,对进行了再涂装部位确定的、表示 异常值的外板301进行红色等着色显示303。另外,在第3画面30的上部显示有 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值304、以及平均涂膜厚度数据的异常值305, 并且在第3画面30的下部显示有确认的键以及手指指示标记306。

进一步,当在所述步骤14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第2(B)画面29的状态、在 所述步骤16中在显示部17上显示第3画面30的状态下,在下一步骤17中,作业 者通过操作部15一指示画面29、30的显示确认,就进入到步骤18。然后,在该 步骤18中,各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的比较结果、和点平均涂膜厚度的值大的 外板的判别结果等各种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14中。

接着,程序进入到步骤19,判断是否需要追踪检查。当判断外板没有膜厚异 常时,车辆不是有维修史的车。也就是说,当在第3画面30上没有着色显示303 时,由于未发现车辆有维修史,所以不需要做进一步的追踪检查。然后,在步骤 20中,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所述各种信息从终端装置11的通信部16经由基站21 以及网络23被转送至管理中心22,并且按每个车辆管理信息。

在此,追踪检查是指:当车辆的外板的涂膜厚度的数据达到了表示所述异常值 的异常水平时,追踪检查与异常涂膜厚度的外板关联的车辆的部位,以发现车辆骨 架等的异常。例如,在挡泥板的外板的涂膜厚度示出异常值时,由于即使在维修后 也会在发动机室内的部件、或螺栓等部位留下痕迹,所以可以通过对这些部位进行 确认来判断是否为有维修史的车。即使在涂膜厚度示出异常值的情况下,当判断骨 架没有异常时,也不作为有维修史的车来处理。

于是,该实施方式的装置具有用于引导追踪检查的功能。

在所述步骤19中判断出需要追踪检查时,程序进入到步骤21的子程序。

在该子程序中,首先,在显示部17上显示有图7所示的作为引导画面的第4 画面31。在该第4画面31中,在上部显示有除了第3画面30的确认键以及确认 标记306以外的图形,即车辆的各个外板301的示意图。另外,在此基础上,还显 示有对损坏的小中大进行表示的损坏程度键311、312、313、和注释栏314。损坏 的小中大为作业者根据判断所输入的损坏的程度。另外,这些损坏程度键311、312、 313可以更改为小中大的文字显示,或者也可以更改为蓝色、黄色、红色等着色显 示。作业者通过轻按注释栏314,可在该部分写入某些注释。

当损坏程度键311、312、313的任意一个被接通操作时,如图8所示,在显示 部17上显示作为引导画面的第5画面32。该第5画面32为上下3段显示,在上 端配置有存储键321,在上段配置有作为指定部的指定栏322,在中段配置有插图 栏323,在下段配置有照片栏324。在指定栏322中设置有对多个损坏的种类进行 表示的键325、326。另外,在指定栏322中显示有所述各个外板301的示意图的 缩小图。在插图栏323中显示有该外板的插图,在该插图中显示有注意部位。在照 片栏324中显示有照片327,该照片表示用于追踪检查的注意部位的部分。

所以,作业者根据该外板的插图以及照片来确定损坏的种类,并通过损坏的种 类的键325、326来指定有无该损坏。然后,如果对存储键321进行接通操作,操 作内容就被存储在存储部14中,并且与损坏的种类相对应而显示图9所示的作为 引导画面的3段构成的第6画面33。另外,也可以省略存储键321,通过对损坏的 种类的键325、326进行接通操作来将操作内容存储在存储部14中,并且显示第6 画面33。

在该第6画面33中,在上段配置有存储键331,在中段以及下段配置有:指 定栏332,表示损坏种类和外板的缩小示意图;插图栏333,显示有外板的插图; 以及照片栏334,显示有注意部位的照片337。所以,可以根据该显示进一步进行 追踪检查。

按以上的形式实施,在识别出示出涂膜厚度异常的外板时,根据该外板的种类 以及损坏的种类,显示引导作业者进行追踪检查的引导画面。因此,只要作业者根 据画面显示进行追踪作业,该作业结果就被存储在存储部14中。在该实施方式中, 按照车辆的每个外板、并且按照外板的每一损坏种类来显示引导画面。

按这样的形式实施,追踪检查的最终的引导画面的存储键一被接通操作,在所 述步骤S20中,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所述各种信息就从终端装置11的通信部16 经由基站21以及网络23被转送至管理中心22,以供每个车辆的信息管理用。因 此,在判断出外板有涂膜厚度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且在短时间内对与该外板 附近的部位等涂膜厚度异常的外板关联的车辆部位进行追踪检查,来评估是否为有 维修史的车。

另外,与此同时,如图10所示,显示有作为评价画面的第7画面34。在该第 7画面34中显示有对检查结果的评价进行表示的雷达图(cobweb chart)341以及 对象车型的照片342,作业者可以确认检查结果。另外,即使在不经过所述步骤21 的子程序的步骤20,也显示该第7画面34。另外,虽然所述各个画面根据对存储 或状态指定等键的操作而被转换,然而也可以在画面中设定画面转换专用的键。另 外,只要对图8~图10所示的键328、338、348进行接通操作,就可以返回上一 画面。

因此,基于该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在检查外板有无修理部位时,车辆的多个部位的外板的多点的点涂膜厚 度数据从作为输入部的通信部16被输入至控制部13。然后,在作为计算部的控制 部13中,根据各个外板的点涂膜厚度数据来计算每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并 且算出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然后,在作为比较部的控制部13中,将各 个外板的点平均涂膜厚度与所有外板的外板平均涂膜厚度进行比较。进一步,通过 作为显示驱动部的控制部13的动作,该比较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7上。

所以,与以往构成不同,不需要由很多的同业者等收集膜厚数据,省去了麻烦。 于是,在不使用缺乏可靠性的涂膜厚度的基准值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多个外板的多 点的实测涂膜厚度数据来正确地确定外板的修理部位,从而能够适当地对有维修史 的车进行判断。

(2)由判别部根据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可判别点平均涂膜厚度的值大的外 板。然后,作为所述显示驱动部的控制部13将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显示在显示部17 上。所以,通过显示部17的显示,能够容易地用视觉确认平均涂膜厚度的值大的 外板,能够容易地对外板的修理部位进行确定,从而有助于易于正确的认定有维修 史的车。

(3)具备检测装置12,其设有对所述外板的涂膜厚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18 以及对该检测部18的检测数据进行发送的发送部20。然后,作为所述输入部的通 信部16对来自于发送部20的检测数据进行接收并将其转送至作为所述计算部的控 制部13。所以,能够使用检测装置12容易地对多个外板的多点的涂膜厚度进行实 测,从而能够高效地对外板的修理部位进行检查。

(4)由于在判断出外板的涂膜厚度有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画面显示来引导与 该外板关联的车辆部位的追踪检查,所以即使作业者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或熟练的 经验,也可以容易地且在短时间内进行车辆检查。

(变更例)

另外,该实施方式也可以更改并具体化为以下的形式。

·采用以下构成以及方法,从涂膜厚度计算系统中除去检测装置12,并且通过 从涂膜厚度计算系统中独立出来的检测装置对涂膜厚度进行检测,由作业者在操作 部15上手工输入该检测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部15为计算系统的输入部。

·在不算出点平均涂膜厚度的情况下,将点涂膜厚度的检测中测量出的至少一 个测量值与外板平均涂膜厚度进行比较,来判别异常值。

·在外板平均涂膜厚度的算出中,不按照每个外板进行平均,而对外板的所有 测量点进行总体平均。

·在图2的流程图中,省略点的闪烁显示、或者外板的闪烁显示。

·通过有线的方式发送来自于检测装置12的数据。

·使用个人电脑作为终端装置11,来代替便携终端。

·将该发明具体化到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工程机械的涂膜厚度检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