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失健运
脾失健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6805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福建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一次推拿学术交流会、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2008年‘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等;脾失健运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东、姜云利、张北平等。
脾失健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805篇
占比:99.49%
总计:36994篇
脾失健运
-研究学者
- 刘小东
- 姜云利
- 张北平
- 张桂菊
- 时春梅
- 李素月
- 江蕾
- 郭迎春
- 陈德兴
- 陈明仙
- 于兰
- 于天启
- 于科
- 亢泽峰
- 仲跻明
- 任勤
- 任滨
- 任顺平
- 何文智
- 何桂莲
- 何粒立
- 何维东
- 佟珍
- 侯凤茹
- 侯建春
- 倪诚
- 关艳楠
- 冯尔宥
- 冯晓纯
- 刘丰
- 刘丽萍
- 刘力荣
- 刘君
- 刘学东
- 刘宇航
- 刘希茜
- 刘建忠
- 刘振华
- 刘晋芳
- 刘晓明
- 刘晓歌(指导)
- 刘杨
- 刘永
- 刘涵容
- 刘清鹏2
- 刘玉云
- 刘玉墨
- 刘玉山
- 刘玉琴
- 刘玉雯
-
-
高百佳;
李玉清
-
-
摘要:
吴少怀认为鼓胀的发生与情志不畅、酒食不节、黄疸失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由肝、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肝病日久,木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阻碍气机,气不行血,瘀血阻络,发为鼓胀。治疗上从肝、脾、肾三脏入手,疏肝健脾、行气利水、活血祛瘀。临证注重补中健运,治水不离治气,善用温药,攻补兼施,活用五苓散、自拟和肝丸和自拟乙癸丸等方剂治疗鼓胀,常能收到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
-
-
刘宇航;
陈明达
-
-
摘要: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最常见的就是Ⅱ型糖尿病,而消渴病的传统辨证论治体系,都以三消体系最为完善,而目前一些现代医家则从肝脾入手,提出了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观点,文章则是通过分析糖尿病发病病因病机与肝脾两脏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医家运用这一理论在临床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和参考。
-
-
宋杰林;
周正华;
王威
-
-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机复杂,主要在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导致胃气上逆,进而蕴生湿浊、郁火等病理产物加重病势,致使疾病迁延难愈。其中木土关系失衡是主要矛盾,故将其核心病机概括为“土虚木贼”,并基于此以肝脾胃为主线,分别施以健脾燥湿、清热化湿、疏木清肝、宣降肺气、滋水涵木之法,取得较好疗效,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
-
宋添力
-
-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医家就特别重视吃饭要细嚼慢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每日自咏歌》中言:“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那么,细嚼慢咽究竟对身体有何益处呢?保护脾胃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被津液输送于脾,再经过脾主升清的生理功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布散心肺、营养全身,帮助减轻脾胃负担。反之,若吃饭过快则食物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便被吞咽进胃里,无形中加重脾胃负担,使其分泌出更多的消化液去消化还没嚼透的食物,久之脾失健运,容易导致纳呆食少、脘腹痞满、泄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
-
刘晓歌(指导);
王旭
-
-
摘要:
王旭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兼夹血瘀、痰凝,但肝气乘脾的基本病机贯穿始终,病久可累及心、肺、肾。治疗上以调和肝脾为核心,兼顾他脏,并将甲状腺癌术后分为3期,认为疾病初起主要涉及肝脾,疾病中期累及心肺,疾病后期脾病及肾,且有久病入络之虞,故在不同时期根据病位所在,辨证论治,并中西贯通。
-
-
康意;
吕杰
-
-
摘要:
消渴病肾病发生的病因与脾密切相关,脾散精功能障碍是导致消渴病肾病发生的始动环节,脾失健运、脾病及肾是消渴病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治疗时应重视从脾论治,重在恢复脾运。早期内热滞脾,方以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开郁清热、恢复脾运;中期脾虚痰瘀,癥瘕扰肾,方以参苓白术散合肾炎防衰液加减,健脾升清,运脾化痰,逐瘀消癥;晚期脾肾衰败,癥瘕积聚,方以真武汤合肾炎防衰液加减,温补脾肾,消癥散结。病程中尤应抓住消渴病肾病早中期的关键时期,健脾运津,脾肾同治,使脾安则肾愈安,力求治病求本。
-
-
缪光源;
王卫星(指导)
-
-
摘要:
中医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内经》中有目不瞑、不得卧等名称。不寐的基本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肝、胆、脾、胃、肾、脑与不寐的发生均有关,尤其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孙思邈曾说过:“凡眠,先卧心,后卧眼。”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因此睡眠实际由心神控制。若情志不遂,肝气不畅,肝郁化火,邪火可扰心神,心神不宁则不寐;或平素胃火旺盛,兼因喜怒不节、饮食失常等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内蕴,郁久化火,痰火上行,则扰乱心神,心神受扰、神不守舍,从而导致失眠。
-
-
刘小东
-
-
摘要:
中医认为,“地图舌”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属于后天失养,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现代医学把这种问题归属于口腔疾病,称为良性游走性舌炎,认为与儿童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
-
-
李朝
-
-
摘要:
近来天气多变,骤雨频发,你有没有觉得腿很重,感觉不甚舒适?湿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指外界湿气侵袭人体,或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从事水中作业。外湿入侵会头痛,并伴有肢体困重麻木。内湿指体内水湿停滞,多由脾失健运,以致水湿停聚,症状多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等。
-
-
-
-
摘要:
夏天都想减肥,但我不想运动,减肥药又不敢随便吃,就想到了中医。请问,中医有什么减肥的好方法吗?湖南龙女士龙女士:中医认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大小肠,病机是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痰湿阻滞,气滞血淤。诸如拔罐、针灸、埋线等方法可以通过健运脾胃、祛痰除湿、通畅经络,疏通经络中淤滞的气血,达到减肥目的。它们各有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事半功倍。
-
-
姜云利
-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第十一次推拿学术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推拿法治疗脾火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应用健脾推拿法,对照组应用白苓健脾颗粒进行治疗。rn 结果:健脾推拿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30例: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100%;白苓健脾颗粒组治疗30例: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7例,痊愈率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健脾推拿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