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摘要

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野木耳菜、樱桃叶、梧桐子、棒棒草、乌金草、橙皮、刘寄奴、番石榴果、白术、枸杞子、桔核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456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房有福;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32579.7

  • 发明设计人 房有福;张红梅;

    申请日2014-04-03

  • 分类号A61K36/899(20060101);A61P1/14(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31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 代理人刘尔才

  • 地址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玲珑山南路413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0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 登记生效日:201705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0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5-04

    授权

    授权

  • 2014-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404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6-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低下,甚至拒食的一种病证。多因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过食肥甘、生冷杂物,喂养不当或久病后中气未复所致。小儿厌食症直接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育。古代文献中无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病名,而其中的“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程长者,可出现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等症状,对患儿有不良影响,故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但往往西药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野木耳菜、樱桃叶、梧桐子、棒棒草、乌金草、橙皮、刘寄奴、番石榴果、白术、枸杞子、桔核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木耳菜50-70份、樱桃叶20-30份、梧桐子20-30份、棒棒草15-25份、乌金草15-25份、橙皮10-20份、刘寄奴10-20份、番石榴果10-20份、白术10-20份、枸杞子10-20份、桔核10-20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野木耳菜60份、樱桃叶25份、梧桐子25份、棒棒草20份、乌金草20份、橙皮15份、刘寄奴15份、番石榴果15份、白术15份、枸杞子15份、桔核15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野木耳菜:微苦、辛、平。清热解毒,调和脾胃。用于感冒、肠炎、痢疾,口腔炎症,消化不良等症。

樱桃叶:甘、温。归肝、脾、肺经。温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杀虫。临床用于胃寒食积,腹泻,咳嗽,吐血,疮疡肿痈,蛇虫咬伤,阴道滴虫等症。

梧桐子:甘、平。归心、肺、胃经。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用于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等症。

棒棒草:甘、苦、微温。补肺健脾、养阴生津。用于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疲惫乏力,口干等症。

乌金草: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平肝阳,养心安神,养血调经,用于头晕,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贫血,月经不调等症。

橙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临床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隔满闷,梅核气等症。

刘寄奴:辛、苦、温。归心、肝、脾经。破瘀痛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烫伤,食积腹痛等症。

番石榴果:甘、涩、平。健脾消积,涩肠止泻。临床用于食积饱胀,疳积,腹泻,痢疾,脱肛,血崩等症。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胎动不安等。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补肝肾,明目。用于肝肾不足,腰酸遗精,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消渴等。

桔核:平、苦,归肝、肾经。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

小儿厌食应首先寻找厌食病因,治疗原发病极为重要,改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纠正过分溺爱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幼科发挥》亦说:“重在助运,贵在中和”。将运脾作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大法。本发明中野木耳菜清热解毒、调和脾胃,为君药,樱桃叶温中健脾,梧桐子顺气和胃、健脾消食,为臣药,棒棒草补肺健脾、养阴生津,乌金草养心安神,橙皮行气健脾,刘寄奴消食化积,番石榴果健脾消积,白术补气健脾,枸杞子补肝肾,桔核理气、止痛。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调和脾胃,温中健脾,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之功效,达到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于2009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5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年龄1-8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4.1岁。

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2.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2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2.3 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症症状: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均基本正常,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3、治疗方法 

3.1处方:野木耳菜60g、樱桃叶25g、梧桐子25g、棒棒草20g、乌金草20g、橙皮15g、刘寄奴15g、番石榴果15g、白术15g、枸杞子15g、桔核15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6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

未愈:食欲未见改善。

4.2结果:57例患者中,痊愈31例(54.4%),好转21例(36.8%),未愈5例(8.8%),总有效率为91.2%。 

典型病例 

1、杨某,男,5岁,食欲不振持续2个月,近来厌食、拒食。服用锌制剂、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及捏脊疗法,收效甚微。形体消瘦,面色不华,食少饮多,神情不稳定,大便干,舌白、苔白腻,脉细。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患儿主动觅食,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未再犯。

2、张某,女,3岁,长期胃纳不佳,不知饥饿,不欲饮食,面色萎黄、口唇干裂,大便干,小便偏黄,舌质红、苔白而薄腻。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各种症状较前好转,大便成形易解。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儿食量已于同龄人相同,后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患儿体重增加,随访1年,患儿状况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野木耳菜50g、樱桃叶20g、梧桐子20g、棒棒草15g、乌金草15g、橙皮10g、刘寄奴10g、番石榴果10g、白术10g、枸杞子10g、桔核10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野木耳菜60g、樱桃叶25g、梧桐子25g、棒棒草20g、乌金草20g、橙皮15g、刘寄奴15g、番石榴果15g、白术15g、枸杞子15g、桔核15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的中药,是由野木耳菜70g、樱桃叶30g、梧桐子30g、棒棒草25g、乌金草25g、橙皮20g、刘寄奴20g、番石榴果20g、白术20g、枸杞子20g、桔核20g制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