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肝海绵状血管瘤(以下简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7﹪左右.可发现于任何年龄,直径≤4cm者多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对于较大直径,有临床症状者,如肝区刺痛、胀满感等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或自发性破裂可能者,需行手术治疗.1970年Adam曾将直径>4cm的肝血管瘤称之为巨大血管瘤,之所以划定直径>4cm为肝巨大血管瘤,可能与手术切除的风险较大有关.随着肝脏手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不断使巨大、特大的肝血管瘤切除获得成功,手术死亡率已极低.1975年吴孟超等报道成功切除了1例重18kg,体积达63×48.5×40cm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至今健康生存.所以,近20多年来有学者将肝血管瘤直径>10cm以上,称之为巨大肝血管瘤,故作者暂定直径≥15cm的肝血管瘤为特大血管瘤.在我院,尽管肝血管瘤手术切除已成为常规手术,仅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肝血管瘤1296例,然而,发现其中特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大风险,手术中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肝动脉结扎或栓塞、肝血管瘤缝扎术以及肝移植等,其中肝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一、肝切除术:特大肝血管瘤肝叶切除以切除瘤体为基本原则,故多数不作规则性肝叶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如何防治和控制大出血的问题,二、肝血管瘤缝扎术,三、肝动脉结扎和肝动脉栓塞术,四、微波凝固术,五、肝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