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病变
结肠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25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八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2011年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等;结肠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睿、孙鹤、罗学宏等。
结肠病变
-研究学者
- 吴睿
- 孙鹤
- 罗学宏
- Dwivedi M.
- Misra S.P.
- Misra V.
- S.
- 刘桂贤
- 孙旭
- 孟凡冬
- 张杰
- 李增烈
- 王晶
- 陆玮
- 陈西玲
- A.
- A.C.West-phalen
- Ali Galip Denecli
- B.M.Yeh
- C.
- C.I.B.Chang
- Cemil Caliskan
- Cheun
- Chung
- Dhar
- E.M.Webb
- F.V.Coakley
- Fukami N.
- Gupta M.
- H.
- Johnson
- K.
- KOU Suo-tang
- Kashida H.
- Kitiyakara T.
- Koch J.
- Kwok
- M.
- M.E.Kleinhenz
- MA Xiao-fan
- Mustafa Ali Korkut
- Novelli
- Ozer Makay
- R.
- Rockey D.C.
- Savas Yakan
- Selby W.
- WU Huan-gan
- Y.
- Yee J.
-
-
陈树清;
常喜豹;
张宗峰;
乔继兰
-
-
摘要:
目的:分析全腹CT三期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结肠病变患者行全腹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分析观察结果。结果: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60例患者中,27例为结肠炎,33例为结肠癌。全腹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错误的将2例结肠癌患者诊断为炎性病变外,5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和93.94%,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全腹CT三期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3.94%以及准确度为96.67%。结论:在结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全腹CT三期增强扫描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均优异,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
-
曹佳曦
-
-
摘要:
肠镜检查是指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其是如今诊断大肠黏膜病变的最佳选择,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黏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黏膜的微小变化。
-
-
马正星;
陈健;
陆鹏;
王锋
-
-
摘要:
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60例结肠病变患者中结肠炎17例、结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20例以及升结肠癌8例,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均全部准确定位,除2例结肠癌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外其余均准确检出,符合率较高;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5,x2=0.508,x2=2.034;P>0.05).结论:在结肠病变诊断中,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且灵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
-
刘杰
-
-
摘要:
目的:研究结肠病变患者治疗后出现延迟性出血,再行肠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 37 例于我院治疗结肠病变且于治疗后出现延迟性出血症状的患者,均再行肠镜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肠镜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结直肠病变位于直肠 11 例,乙状结肠 9 例,升结肠 8 例,横结肠 2 例,降结肠7 例.原发疾病:息肉2 例,腺瘤7 例,脂肪瘤3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 例;本组患者创面少量渗血7 例,创面大量渗血24 例,小血管涌血4例,动脉血管喷血 2 例,均行不同方式治疗后,治疗成功率达 97.30%.结论:肠镜诊断结肠病变效能良好,对于出现延迟性出血的患者,给予肠镜诊断并施以针对性治疗措施,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
-
-
宋心艳;
宋心才
-
-
摘要: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是由于感染了血吸虫后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血吸虫进入体内后,寄生在血管内,大量产卵,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结肠病变,也可能影响生育和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1工作目标西昌市所有的农村坝区乡镇均为血吸虫病的疫区。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需加强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联防联控的方式,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体系,联系市领导包片乡、镇,乡、镇领导及乡、镇干部包村,村包组,组长及党员和群众代表包户,层层压实工作力度,让政策措施一一落实到人头,从而有效地全覆盖所有的养殖户,消灭疫病,消除疫区。
-
-
陈越
-
-
摘要:
慢性腹泻,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或不成形,有时伴黏液、脓血为主要特点。因导致腹泻的病因、部位不同,伴随症状各异:如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常伴有脐周不适,常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的腹泻,常伴有腹部两侧或下腹不适,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则常伴有里急后重。
-
-
吴睿;
孙鹤
-
-
摘要:
目的:讨论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临床21例疑似结肠癌患者影像学相关资料,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做为金标准,观察640层螺旋CT对结肠癌的检出率.结果:CTC检出结肠癌20例,手术病理检出结肠癌21例,检出的灵敏度为90.0%,对照分析后,χ2<χ20.05 P≥0.05,表明CTC与常规结肠镜在结肠癌诊断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经640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肠癌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
-
-
杨新庆;
郑赟;
王振军
- 《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便秘患者大致构成病历介绍付xx女43岁山东人教师200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3-4天次;45分钟/次;便后有便不净、肛门坠胀伴腹部不适、腹胀.治疗经过:经饮食、生活方式调整,间断反复更换多种泻剂,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2012年:行PPH手术,症状依然无改善.诊断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PPH术后";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直肠侧侧吻合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肠"肠管扩张,结肠粘膜轻-中度慢性炎件固有层大量组织吞噬脂褐素呈黑变病改变,肠壁萎缩变薄,肌间神经结细胞减少及变性.结合临床符合顽固性便秘之结肠病变,指出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术后应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适量多进食膳食纤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
-
-
米变涛;
王新颖;
白杨;
李明松;
巩兰波;
刘思德;
张亚历;
姜泊
- 《2009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 2009年
-
摘要:
背景和目的:异常隐窝病灶(ACF)目前被认为是光镜下所能看到的最早期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判内镜下直肠ACF与结肠病变(lesion)及高危肿瘤(AN)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3月-2007年12月在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正常、息肉、腺瘤及癌的424名患者,在退镜时用0.4%靛胭脂对直肠进行染色,根据直肠ACF的数目对病人分级,无ACF者为0级,ACF数目为1-4,5-9,10+者分别为Ⅰ、Ⅱ、Ⅲ级,统计分析ACF级别与结肠病变(息肉、腺瘤和癌),高危肿瘤(≧1cm和/或绒毛状、管状绒毛状,和/或高度不典型增生或浸润癌)的关系。结果:424名参与研究的患者中,143名直肠ACF为0级,97名为Ⅰ级,82名为Ⅱ级,102名为Ⅲ级。直肠有ACF(包括Ⅰ、Ⅱ、Ⅲ级)的患者发生结肠病变及结肠高危肿瘤的概率较无ACF者明显升高,其OR(95%CI)分别为22.352(6.716-74.395),7.982(1.838-34.672)。rn 结论:直肠ACF对结肠病变及高危肿瘤有预示作用。
-
-
-
-
欧阳林;
陈晓武;
周水添;
蔡晓鹃
-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目前,胃或结肠纤维镜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X线造影检查仍是临床用于胃结肠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两者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仅限于对腔内的病灶进行观察,而且使受检者感到痛苦而恐惧,因此寻找一种方便、安全、易被患者接受、诊断准确率高且成本低的普查方法很有意义。本文尝试将新近发展起来的低剂量CT技术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技术应用于胃或结肠病变检查,探讨其作为胃或结肠病变普查工具的可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