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系数
经济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42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国农技推广、耕作与栽培、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等;经济系数的相关文献由369位作者贡献,包括孟秋峰、张正斌、徐萍等。
经济系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426篇
占比:99.65%
总计:34548篇
经济系数
-研究学者
- 孟秋峰
- 张正斌
- 徐萍
- 戴雄泽
- 李振泉
- 谭亮萍
- 贺超兴
- 马庆辉
- 万书波
- 于谦林
- 刘尚武
- 刘展
- 刘红江
- 刘震宇
- 卢合全
- 叶方
- 吕典秋
- 吕文河
- 周抑强
- 周生路
- 宿飞飞
- 张喜平
- 张雪梅
- 曲丽
- 李勇
- 李新国
- 李景娟
- 李秉柏
- 李魏强
- 杨志奇
- 杨焕春
- 温宏昌
- 王志远
- 王星玉
- 王纶
- 王绍鹏
- 盛婧
- 罗绍春
- 胡林双
- 胡梦芸
- 董合忠
- 董宝娣
- 贾利民
- 赵洪亮
- 阮书存
- 陈冰
- 陈留根
- 陈荣庚
- 雷涛
- 丁永齐
-
-
莫理莉
-
-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系统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低碳建筑园区,随着新能源的接入,建筑能源系统越来越复杂,其分析及评价越来越困难。基于经济学理论,首先建立低碳建筑园区能源系统经济学分析模型,并提出考虑效率和损作为能源系统能耗特性评价指标,损成本和经济系数作为能源系统经济特性评价指标的分析及评价方法,最后以某建筑园区能源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能源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
李晓兰;
李瑞辉;
王韶婉;
于龙君;
郑宇慧;
宋媛媛;
许志鹏;
陆鸣
-
-
摘要:
油莎豆是集油、粮、饲等一体的作物,其适应性强,适合种植在世界多个区域。本文通过从全国各地搜集油莎豆品种资源8份,种植在位于半干旱风沙区的翁牛特旗,分别测定了出苗率、株高、分蘖数、每丛干草重、每丛根重、平均根长、每丛块茎数、每丛块茎重等指标。结果表明:引自北京、四川凉山、湖北随州、海南的品种出苗率、株高、单穴块茎数、千粒重、小区实际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偏高;而根长、根干重和每丛干草重均偏低。8个品种的小区产量与每丛块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每丛根干重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从目前的结果看,北京、海南、四川凉山、湖北随州这4个品种适宜引进并在半干旱沙区种植。
-
-
桓德强;
郑菊梅
-
-
摘要:
川乌是陕西汉中产量最大的中药材,栽培加工利用历史悠久。在川乌栽培过程中根结线虫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川乌的单产和品质。根据多年观察和试验,总结了川乌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提出针对性防控技术,可以较好地控制根结线虫危害,提高川乌商品率和单产,增加川乌种植效益。
-
-
周小芹;
杨志奇;
赵尚文;
温宏昌;
张喜平;
吕莉莉;
田志强
-
-
摘要:
针对天水市磷肥施用情况及磷肥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研究磷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期、经济指标、籽粒产量、磷肥贡献率、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施磷(P_(2)O_(5))174.0、217.5 kg/hm^(2)时拔节期较减磷处理延迟1~2 d,大喇叭口期较不施磷处理和减磷处理提前1~2 d;可以影响玉米的株高、穗粗、秃顶长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磷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玉米的籽粒产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P_(2)O_(5))217.5 kg/hm^(2)最高达11112.15 kg/hm^(2),不施磷(P_(2)O_(5))处理最低为7750.5 kg/hm^(2),差异显著;磷肥贡献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磷肥贡献率为12.53%~30.25%,施磷(P_(2)O_(5))217.5 kg/hm^(2)时磷肥贡献率最高为30.25%,磷肥的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磷肥施用量呈负相关。表明在天水半干旱山区黄绵土土壤上,在保障玉米籽粒产量的同时,从经济和环境胁迫等方面考虑区域内玉米的经济安全施磷量应控制在施有机肥一般施磷(P_(2)O_(5))87.0~174.0 kg/hm^(2),不施有机肥一般施磷(P_(2)O_(5))不超过217.5 kg/hm^(2)。
-
-
王纶;
王星玉;
王海岗;
曹晓宁;
刘思晨;
陈凌;
王君杰
-
-
摘要:
为了摸清黍稷种质资源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试验以山西省1 192份黍稷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个不同生态区不同生育期经济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深入研究和利用黍稷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是随着不同生态区不同生育期类别而变化.在3个生态区中,晋北生态区种质的经济系数以生育期90 d以下的最高,为0.42;晋中生态区的种质以90 d以下和101~110 d的最高,均为0.36;晋南生态区的种质以90 d以下的最高,为0.37.3个生态区中不同生育期类别的种质,平均值以90 d以下的最高,为0.38;101~110 d的次之,为0.36;91~100 d的最低,为0.34;生育期经济系数平均值为0.36,变化幅度为0.33~0.42,这也是黍稷作物的经济系数和变化幅度.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不同生态区的无霜期、年平均气温、≥0 °C积温和年降雨量关系密切,除此之外,与人为的栽培管理条件也有关.在稀植和氮肥过量的情况下,生育期短的种质经济系数降低;在密植水肥差的情况下,生育期长的种质经济系数升高.
-
-
王纶;
王星玉;
杨红军;
那郅烨;
魏绍谦;
侯玉梅;
元改香;
元慕田
-
-
摘要:
GPIT生物制剂在不同年代育成、不同粳糯性类型、不同经济系数的3个黍稷育成种上的应用试验表明,在其高光效的前提下,强化了3个黍稷育成种的生理代谢,平衡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力,使经济系数均得到了提升。但提升的幅度均有差异,对自身经济系数原本就低的,并且育成年代短的、粳性类型的品糜1号经济系数提升的幅度最大;对育成年代居中的、糯性类型的、自身经济系数原本就较低的晋黍7号,经济系数提升的幅度也居中;对育成年代较长的、糯性类型的,且自身经济系数原本就较高的晋黍2号,经济系数提升的幅度是最低的。这个试验结果不仅对黍稷生产在应用GPIT生物制剂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对其它作物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
-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孙良斌;
刘忠山;
冯固
-
-
摘要:
棉花品种培育过程与土壤培肥、栽培技术、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品种产量性状的选育也与养分吸收利用性状存在协同选择性.为了理解品种选育过程对棉花养分效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新疆1950s—2013年不同年代培育的22个棉花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特征,分析了各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积累规律、产量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差异较大,生物量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为2.87~11.67 g·株-1、20.8~38.6 g·株-1、42.3~88.3 g·株-1和58.2~120.4 g·株-1,变异系数分别为30.2%、8.2%、5.6%和5.6%.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29.0%),衣分最小(1.0%).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分别为1.12~4.47 kg·kg-1和2.87~11.67 k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35.3%和27.6%.氮素偏生产力与生物量、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新疆过去60年棉花品种更替过程中,经济系数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始终维持在0.20~0.24 g·g-1;棉花皮棉产量性状逐渐提升,由1950s的853.6 kg·hm-2增加到2013年的1569.8 kg·hm-2;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变化较大,分别由4.12 kg·kg-1增加到7.58 kg·kg-1、由2.32 kg·kg-1增加到3.07 kg·kg-1.基于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等性状指标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3组,'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为氮高效型品种.与氮低效型组相比,氮高效型组的品种具有较高的皮棉产量和生物量.通过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棉花高产育种过程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