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神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7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91226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前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2008年国际形势研讨会等;精神生产力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鸿烈、胡义成、张晓洪等。

精神生产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1226 占比:99.96%

总计:991605篇

精神生产力—发文趋势图

精神生产力

-研究学者

  • 李鸿烈
  • 胡义成
  • 张晓洪
  • 张蔚萍
  • 彭熙
  • 谢名家
  • 吉彦波
  • 吴江华
  • 孙来斌
  • 戴述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项久雨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其中,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中国样本。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刷新的创造史。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新的精神财富。
    • 摘要: “设计是融合技术创新、时尚创意、文化认知和生态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作为由个人、企业、社会共同组成的新型生产力系统,设计兼具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双重属性,它绝不仅仅是“形而上”,而是在创造“接地气”的经济价值。“新设计”具备了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创意密集的常态性以及不断升级的科技性。
    • 刘方喜
    • 摘要: 马克思生产工艺学批判揭示,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锻造出越来越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体系,释放出越来越发达的生产力,将使物质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趋近于零,而剩余劳动时间及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将趋近于无限大;让剩余价值游离出物质生产而转移到文化生产中,精神生产力会获得大发展,必然王国和物质生产领域会越来越趋近于零,而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会趋于无限扩展,由此将引发文化奇点或自由奇点的来临;资本主义一方面为这种奇点来临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是这种奇点真正来临有待克服的制度瓶颈.第一次机器动能自动化革命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力,但却对蓝领工人雇佣性体力劳动形成威胁;当今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第二次机器智能自动化革命,精神生产力将得到大大提高,但却对白领工人雇佣性智力劳动形成威胁.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瓶颈、扬弃劳动的雇佣性,人工智能将成为精神生产力得以解放的手段,自由王国和自由的精神生产疆域将会无限扩展.在当今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充分认识其文化思想的巨大丰富性,更全面认识其文化理论的完整体系,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孙贺
    • 摘要: 文化是最公平的扶贫公共品,发挥文化在扶贫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文化扶贫是文化之于扶贫实践的术语表达,文化扶贫首先是作为政策性话语出场而后发展演化为学术性术语.文化扶贫的本质是文化要素和文化要素禀赋的“转化”,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两种运行机理释放文化的生产力红利.当前,我国文化扶贫进入了文化精准扶贫阶段,深入推进文化扶贫要着力构建文化扶贫产品供给的“最大公约数”,打通文化扶贫产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延展完善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拓展贫困群体参与分享文化红利渠道.
    • 刘金艳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人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因素相关,是种精神生产力.相对于物质生产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生产力在刺激经济发展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精神生产力给予足够重视.
    • 金春峰
    • 摘要: 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经过反思的历史与客观自在的历史过程并不相同.史学理论则是反思的反思.从今天看,此种“反思”的史学理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科学”的,或自觉以科学眼光研究历史的理论;一种是人文史学的.前者重资料与事件的客观记述,重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后者重文化精神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对历史的价值意义的发掘与弘扬.前者着重的是物质、物质生产力;后者着重的是精神、“精神生产力”.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特征是道义史观与文化史观.道义史观强调修史以明道,修道以明史;文化史观则注重文化的成就和它的发展,把精神生产力所创造的文化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孔子是这两种人文史观的首位自觉奠基者.人文史观能够对科学史观形成重要补益.仅仅以科学史观反思历史,容易出现见物、见事不见人的问题,或者忽略文化、道德价值、人性力量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动态作用.人类历史绝不是低层次的或自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重复累积,物质生产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精神力量、精神风貌、精神成就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没有精神文化的进步就没有人的进步,没有人的进步就不可能推动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即使是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与斗争的也往往只能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才能成功.事实证明,只有将人文史观与科学史观有机结合,才能对历史作出更为合理和完整的分析与评价.
    • 宋镠洋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理论为理论基础,它的学科化和科学性 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的。本文以“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 工作和生产力二者的关系,认为精神生产力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 张莉
    • 摘要: 著作《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力的相关思想表明: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既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也包括外延与内涵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同时物的因素会反过来作用人的因素。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人是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生产工具是被人制造出来的,同时人也利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人也影响生产资料的开发程度。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外延的生产力与内涵生产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作用的分析利于我们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张莉
    • 摘要: 著作《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力的相关思想表明: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既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也包括外延与内涵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同时物的因素会反过来作用人的因素.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人是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生产工具是被人制造出来的,同时人也利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人也影响生产资料的开发程度.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外延的生产力与内涵生产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作用的分析利于我们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袁丽丽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深层次矛盾,提出消灭私有制,实现全人类解放,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也强调社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时期,生产力的内涵也会有新的变化,但是发展生产力的主题是不变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定要始终将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