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粒度参数

粒度参数

粒度参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004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海洋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3年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2013耐火材料综合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13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等;粒度参数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抒、汪亚平、李志忠等。

粒度参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0049 占比:99.73%

总计:80263篇

粒度参数—发文趋势图

粒度参数

-研究学者

  • 高抒
  • 汪亚平
  • 李志忠
  • 陈沈良
  • 高建华
  • 王爱军
  • 陈君
  • 丁国栋
  • 刘智荣
  • 徐树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伟; 汤世凯; 胡艳萍; 王红艳; 石洪源; 战超
    • 摘要: 对丁字湾口外浅海区平行海岸线及垂直海岸线方向上的11个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210Pb放射性活度测试,分析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变化特征并计算了沉积速率,结合丁字湾地貌演变、流域人类活动变化,分析了人类活动对丁字湾口外滨海段沉积物粒度演变的影响。海底柱状沉积物可划分7种类型,水平方向上平均粒径Φ值从三角洲中心向四周整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垂直方向上平均粒径Φ值呈现不规则变化特征。沉积物分选性属于较好—中等,偏态为近对称—正偏,峰态为尖锐。不同沉积物类型及特征参数揭示沉积时期相应的水动力环境,砂、含砾砂和粉砂质砂及其较小的平均粒径Φ值揭示相对较强的水动力环境,砂质粉砂、粉砂、黏土和泥及其较大的平均粒径Φ值揭示了相对较弱的水动力环境。受不同水动力环境影响,三角洲顶端和前缘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51和1.19 cm/a。与1980年前相比,1980年以后人类对滩涂围垦等活动影响强度加大,海湾纳潮空间、入海泥沙流量和流速均减小,在人类影响范围区域内的沉积物颗粒具有总体向上变细的趋势。
    • 张涛; 牛丽霞; 何方婷; 刘锋; 罗向欣; 杨清书
    • 摘要: 根据2016年伶仃洋128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以及前人对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研究成果,结合Flemming沉积动力判别图解和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伶仃洋40年来的沉积格局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在伶仃洋沉积格局演变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016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粉砂组分含量最多(56.67%),黏土组分含量其次(26.08%),砂含量最少(17.23%),湾内表层沉积物总体较细,主要有砂、砂—粉砂—黏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5种类型,各类型沉积物呈现斑块状分布。2)近40年来,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粒级组分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之前的条带状分布变为斑块状分布,但沉积格局的剧烈演变主要集中于2004—2016年这十多年间,Flemming三角图分区变化显示出40年来伶仃洋沉积环境整体表现出动力增强的趋势。3)受人类大规模采砂影响,中滩区域原有的完整沉积中心被分散,分别向北和向南形成“两格局、三中心”的新型沉积模式,从而改变伶仃洋的沉积物源—汇过程。4)伶仃洋沉积物空间分布、沉积动力环境、运移趋势等特征的变化与采砂、航道浚深等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影响伶仃洋沉积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 李汉林; 何清; 赵权威; 马明杰
    • 摘要: [目的]研究帕米尔高原东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来源,为提高中国西部高原地区沉积环境认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帕米尔高原东部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后向轨迹模型探讨远源风成沉降对其表层沉积物组成的影响。[结果]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砂粒为主,表层沉积物粒径随海拔的逐渐升高而减小。初步推测表层沉积物主要为湖相沉积,远源风成沉降主要受中亚西风气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沙尘颗粒物影响。[结论]帕米尔高原东部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应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同时需防范中亚沙尘颗粒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 王佩; 马倩; 朱元璞; 曾燚
    •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北缘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为区域风沙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北缘发育典型的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分析灌丛沙堆整体及不同地貌部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粒度参数特征,探讨粒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46.48%)、中砂(41.29%)、极细砂(6.10%)、粗砂(4.26%)为主;在不同地貌部位中,中砂百分含量从迎风坡到顶部再到背风坡,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粗砂变化规律与之相反,极细粉砂、细粉砂、中粉砂、极粗粉砂、极细砂在不同地貌部位中的变化规律相近;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中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态平均值分别为2.06Φ、0.62Φ、0.04Φ、0.97Φ,表层沉积物属于细砂范围,且属于中等偏好分选性,呈现近对称分布,属中等峰态;平均粒径与偏度、峰态,峰态与偏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他粒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研究区内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迎风坡从坡底沙粒趋于细化,在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沙粒趋于细化,分选性中等偏好,分配程度均匀性良好。
    • 梁晓磊; 翟晓慧; 牛清河; 胡子豪; 王天虎; 刘万成
    • 摘要: 雅丹地层是雅丹地貌发育前整个沉积体系的物质体现,记录了沉积过程中的大量信息,而沉积物分析则是解读其关键信息的基础。以敦煌雅丹地貌为研究对象,对其出露地层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敦煌雅丹地层沉积物粒径组成以粉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1.08%(YA)、36.82%(YB)和35.41%(YC),自东向西含量递减,并含有较高比重的粗沙组分,空间变化趋势与粉沙相反。(2)雅丹地层沉积物粒径组成和粒度参数纵向变化特征显著,剖面沉积段物质以粗(中沙、细沙为主)细(粉沙、黏土为主)旋回变化为特征,交界面与雅丹三级阶梯相吻合。(3)雅丹地层是不同沉积环境和动力机制下形成的多种沉积物混杂堆积的结果,主要为风成、河流和湖泊环境交替沉积的结果,其中河流与湖泊沉积环境的亚环境类型更是复杂多样,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沙国良; 魏天兴; 陈宇轩; 傅彦超; 任康
    • 摘要: 为探究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选取草地、山杏纯林、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0~2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样品粒度组成,计算土壤粒度参数与分形维数,绘制粒度频率曲线。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粉壤土,粉粒含量约占总体的56.58%~71.67%,砂粒约占21.37%~38.71%,黏粒约占3.55%~6.96%。(2)各植物群落内土壤粒度组成随土层深度增加分布较为均一,粒径分布整体分选性均较差,呈极正偏度,峰态尖窄,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型,曲线波峰一致。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径分布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P<0.05)。(3)草地、山杏纯林、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0~200 cm土壤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2.63、2.60、2.61、2.58。分形维数与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草地土壤分形维数与黏粒的相关性最强。总体来看,黄土高原丘陵区草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显著优于人工林,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的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郝连成; 远继东; 郑立龙; 张健康; 张德程; 代友旭
    • 摘要: 根据湛江湾海域2020年10月采集的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粒度参数进行了总结,划分了沉积物类型,结合Pejrup三角图解对湛江湾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区,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探讨了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5种,其中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分布最广,粒度组成以细砂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3.93Φ,分选较差,粒度分布曲线以正偏、正态分布为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湛江湾海域沉积水动力较强,整体表现为湾内比湾外弱、湾外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弱的特征。粒径趋势分析反映出湛江湾内整体向南部潮流深槽方向运移,湾外围绕沉积中心整体呈逆时针方向运移。湛江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和分布主要受泥沙来源及潮流、波浪、沿岸流等沉积动力环境的共同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加明显。
    • 章馨谣; 戴志军; 魏稳; 陈云; 张敏
    • 摘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该区域南部为杭州湾北岸区段,是新片区重要的出海和码头集中区。研究该岸段潮滩的沉积变化过程对新片区港工建筑及海堤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06年12月和2020年12月临港新片区杭州湾北岸区段采集的潮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地形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加剧及长江水沙量减少背景下该区域沉积格局演变。结果显示:(1)临港新片区南部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径较细,类型主要为粉砂和砂质粉砂,分选性差,属正偏态,峰度较窄。(2)2020年12月沉积物相较于2006年分选性变差、正偏程度增大、峰度变宽;芦潮港-中港沉积物粒径粗化,中港-金汇港沉积物颗粒变细。(3)2006-2020年新片区内整体以冲刷为主,岸滩安全面临威胁。芦潮港-中港与中港-金汇港区域沉积地貌变化差异明显,冲刷区域沉积物粗化,淤积区沉积物颗粒变细。
    • 柳昊; 田亚铭; 邓剑; 王勇; 赵凱莉
    • 摘要: 粒度是沉积物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粒度资料可以判别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水动力条件等,是分析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基于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小河、浩口、回龙场、双流坝4条实测剖面78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表明:小河坝组搬运方式为跳跃、悬浮搬运,频率曲线以双峰态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4.49Φ、标准偏差均值为1.14、偏度均值为2.40、峰度均值9.42,整体水体动能较低,频率曲线以双峰态为主,概率累积曲线以一跳一悬夹过渡式为主;粒度参数C-M图显示为牵引流沉积、Sahu函数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纵向变化辅以C-M图等综合判断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其中小河、浩口地区经历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的沉积过程;回龙场、双流坝地区经历了河口坝—席状砂—河口坝—席状砂的沉积旋回.
    • 徐国强; 杜军; 于晓晓; 李平; 付亦鹏; 夏鹏
    • 摘要: 基于2014年10月采集的滦河口近岸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和砂质泥五种类型,粒度组分以砂组分为主,平均粒径整体呈现从滦河口门向外逐渐变细的趋势,分选性在滦河口门为较好-中等,其余区域呈离口门越远分选性越差的趋势,峰态在大部分区域>1.1,粒度频率曲线尖锐,偏度大部分区域为极正偏,沉积物粒径参数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以及Flemming三角图分类法将滦河口划分为3个沉积环境区:A区为河口强动力砂质沉积区,主要位于滦河口口门及近岸区;B区为滨岸潮流砂质沉积区,位于滦河口两侧区域;C区为低能泥砂混杂区,位于新开口外侧和滦河口外17~20 m水深范围内.研究结表明,不同沉积区与粒径输运趋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