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模式
管制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邮电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851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法人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年抽水蓄能学术年会、全国科技法制高峰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等;管制模式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婷、何艳玲、朱成章等。
管制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511篇
占比:99.86%
总计:68604篇
管制模式
-研究学者
- 付婷
- 何艳玲
- 朱成章
- 秦天宝
- 陈号
- 陈晟
- 韩国珍
- 马永波
- 鲍金虎
- Zou Baoling
- 于庆军
- 于建嵘
- 伍凤兰
- 何明俊
- 何贵勇
- 何远琼
- 刘东红
- 刘志勇
- 刘星
- 刘法力
- 刘瑞新
- 刘筱
- 刘艳丽
- 刘超
- 刘进利
- 区堪
- 吴婷
- 吴斐琼
- 吴正宁
- 吴祖宏
- 周文冬
- 周蓉
- 奥萨马·阿拉利
- 姜士伟
- 娄文龙
- 孔舜超
- 孟晓秋
- 宋振春
- 宋灵恩
- 宗刚
- 张文松
- 张明天
- 张晓春
- 张晖
- 张树全
- 张海夫
- 张涵卿
- 张焕波
- 张璇
- 徐昱玫
-
-
陈晟;
付婷
-
-
摘要:
管制政策的评价一般以经济效益为主,而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管制政策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每年我国管制政策的目标变化,将我国电信管制政策分为加强管制、放松管制、适度管制三类。通过对比不同管制模式下影响电信行业发展关键指标的数字特征,分析研究不同管制政策模式的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
-
张涵卿;
陈帅锋
-
-
摘要:
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是全球禁毒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美两国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的现状存在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美两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在认定方式、预警机制、列管标准、列管程序及后续司法处置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时列管制度,完善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量刑标准,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模式的建议.
-
-
陈晟;
付婷
-
-
摘要:
管制政策的评价一般以经济效益为主,而对于电信行业来说,管制政策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每年我国管制政策的目标变化,将我国电信管制政策分为加强管制、放松管制、适度管制三类.通过对比不同管制模式下影响电信行业发展关键指标的数字特征,分析研究不同管制政策模式的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
-
-
何明俊
-
-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的制度设计,而用途管制则是将未来的规划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具体行动.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用途管制的内涵已经大大扩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不同,用途管制具有依据的未来性、基础的现实性及利益的平衡性特征.在国家确定的制度框架条件下,为应对市场机制的不确定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管制方式,建立一种兼顾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分类管制模式,以提升用途管制效能.为平衡社会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则需要尽快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法规体系、精准运作的技术标准体系及涉及社会公平的政策体系.
-
-
秦天宝;
段帷帷
-
-
摘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从单一主体到多方共治,需要制度、政策、能力等各方面的配套。本文希望分析多方共治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传统政府单维管制模式下与体系构建不适应的机制政策,明晰法治建设进程中环境利益主体发生的结构性改变,探讨政府主导作用的内涵和外延。
-
-
黄锡生
-
-
摘要:
问题由来:民法典对环境权条款的回应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呈现"治理上移"的规制趋势,政府主导的行政管制逐渐取代私权救济的侵权法实施路径,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导范式。"惩罚型"管制模式在其他行政领域极富效率,然而,在环境问题上凸显出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和局限是内生的、结构性的,只有转变规制范式乃能解决。
-
-
-
孔舜超
-
-
摘要:
通过我国目前生态空间视角下管制分区的研究发现,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多维属性,揭示了生态空间的复合性和人本性,同时对于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以底线保障、精细规划、人本服务三层次上的需要为根本落脚点,让生态空间发展成为未来国土规划和构建的根本实现路径,建立与新时代、新发展、新观念相契合的经济发展秩序和前景,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
-
陈熙;
陈竹;
柳子怡;
欧阳寒旭
-
-
摘要:
我国输配电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对管制电价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输配电价管制模式和定价方式,总结了在输配电价管制模式和定价方式上的经验,以为我国输配电价改革提供经验和启示.
-
-
王卿然;
周文冬;
张晖;
王玉成
- 《2013年抽水蓄能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输配电价格管制模式是电力市场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电力交易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本文评述国外典型输配电管制模式运作方式及其特点,分析其演进过程,并分析输配电定价方法,实践表明激励性规制通过输配电公司接受利润的刺激,促进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电力产业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激励性规制政策在输配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中国电力产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改革目的。
-
-
-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高速公路车流管制之目的系为求车流顺畅与旅运时间最短等.然于车流量达到拥塞状况时,或意外事故造成车流拥塞时,则必须采取管制手段及管制模式加以管制与纾道,以能维持车流顺畅之目标.惟查台湾地区高速公路车流管制手段与模式之应用.如进口匝道仪控(Ramp metering control)、主线速率管制(Mainline speed control)及交流道车流转向改道管制(Traffic guidance control)等,均以岛外交通管制模式套装应用,并以固定表格数字方式加以执行,无法应用实际车流状况与资料作动态车流之管制.本文即针对此一不合理之管制现象,试图由不同管制模式中寻找出一套可用之车流资料搜集与分析方式,企图能够实际取得可供管制模式应用之资料,或提出建议供高速公路管制单位作为日后建置资料搜集系统时改善之用,以能使高速公路之管制真正达到动态管制及车流顺畅与旅运时间最短等之目标.
-
-
-
郑建汇;
区堪;
杨国良
- 《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在发展迅速的大都会城市,频繁的建筑活动所产生的噪声滋扰亦成为需急切应付的问题.自七、八十年代开始,欧、美及日本等已对多类源自建筑机械的噪音实施管制.及后,日本在1997年颁布有关低噪音建筑机械法规,使自2002年10月起,18类建筑机械须符合有关噪音标准及贴有[‘97低噪音标签],方可于指定地区内使用.欧盟亦已颁布2000/14/EC指令,于2002及2006年逐步收紧包括建筑机械在内的22类户外使用设备的噪音上限,和规定有关设备须贴有噪音标签.本文会重点比较上述两套管制模式,并分析当其他体系考虑订立类似管制时需关注的问题,以供参考.
-
-
马强;
石少微;
吴斐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国土空间管制体系构建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区三线"是其核心构成.目前"三区三线"体系建构中仍存在"模糊地带",而控制区与控制线的关系不明确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区三线"关系争议焦点的识别、形成原因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再理解",从而,提出构建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1+N"国家空间管制体系,制定统一的划定技术规程包的建议.
-
-
马强;
石少微;
吴斐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国土空间管制体系构建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区三线"是其核心构成.目前"三区三线"体系建构中仍存在"模糊地带",而控制区与控制线的关系不明确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区三线"关系争议焦点的识别、形成原因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再理解",从而,提出构建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1+N"国家空间管制体系,制定统一的划定技术规程包的建议.
-
-
马强;
石少微;
吴斐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国土空间管制体系构建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区三线"是其核心构成.目前"三区三线"体系建构中仍存在"模糊地带",而控制区与控制线的关系不明确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区三线"关系争议焦点的识别、形成原因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再理解",从而,提出构建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1+N"国家空间管制体系,制定统一的划定技术规程包的建议.
-
-
马强;
石少微;
吴斐琼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国土空间管制体系构建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区三线"是其核心构成.目前"三区三线"体系建构中仍存在"模糊地带",而控制区与控制线的关系不明确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区三线"关系争议焦点的识别、形成原因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再理解",从而,提出构建以"三区三线"为核心的"1+N"国家空间管制体系,制定统一的划定技术规程包的建议.
-
-
Zou Baoling;
邹宝玲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的农村农业发展中,一直表现扯出强烈的农村集体经济情结.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殊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改革转型压力.鉴于国外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一定的可鉴之处.因此,本文首先梳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东德与东欧各国、西方发达国家、东南亚各国及越南三类主体的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发展历程,然后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如何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来发展中国农村集体经济.
-
-
Zou Baoling;
邹宝玲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的农村农业发展中,一直表现扯出强烈的农村集体经济情结.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殊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改革转型压力.鉴于国外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一定的可鉴之处.因此,本文首先梳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东德与东欧各国、西方发达国家、东南亚各国及越南三类主体的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发展历程,然后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如何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来发展中国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