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分布型

空间分布型

空间分布型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83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1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084549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华东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空间分布型的相关文献由21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平、兰星平、杨信东等。

空间分布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4549 占比:99.92%

总计:1085381篇

空间分布型—发文趋势图

空间分布型

-研究学者

  • 李平
  • 兰星平
  • 杨信东
  • 汪恩国
  • 郑永利
  • 段显德
  • 刘庆年
  • 潘涌智
  • 邵元海
  • 陈乾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玉华; 肖京林; 李子玲; 刘斌; 张萌; 罗晨曦
    • 摘要: 【目的】了解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成虫在平菇种植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其田间调查抽样技术,为异迟眼蕈蚊的虫情监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3—5月,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宇辉食用菌种场平菇种植棚内采用密集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通过计数悬挂于样点的透明粘虫板粘着的成虫数量,了解异迟眼蕈蚊成虫的飞行活动高度;采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和Iwao线性回归法等对异迟眼蕈蚊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异迟眼蕈蚊成虫在平菇种植棚的空间分布型;通过Iwao回归方程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通过模拟抽样法计算不同取样方法的误差率和适合度。【结果】在平菇种植棚中,菌包上方10.00 cm处粘虫板粘附的成虫数量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5),表明3次调查结果的χ^(2)值均符合负二项分布。调查所得异迟眼蕈蚊成虫的扩散指数C>1.000,负二项分布指数00,聚块性指标m^(*)/m>1,空间分布型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由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拟合模型得出菇棚中异迟眼蕈蚊成虫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属于聚集分布,与聚集度指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在不同取样方法的适合度比较中,误差率较小的是Z字形取样法(5.72%)和对角线取样法(5.71%),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t^(2)/D^(2))(1.4741/m+0.3824)。【结论】在平菇种植棚内,异迟眼蕈蚊成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菌包上方10.00 cm,空间分布以高度聚集的负二项分布为主,在进行异迟眼蕈蚊田间调查时较理想的抽样方法为Z字形取样法和对角线取样法。
    • 李少华; 王云鹏; 王荣成; 尹萍; 李向东; 郑方强
    • 摘要: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_(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_(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417、854和380株;当m_(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717、429和191株;当m_(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150、287和128株;当m_(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 赵玉雪; 朱佳敏; 杨霞; 胡译文
    • 摘要: 为了探明核桃长足象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采用5种聚集强度指标和Iwao、Taylor回归分析法,对核桃长足象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及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长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其产生和聚集是由昆虫自身的行为或当地的环境状况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且其幼虫个体间是相互排斥关系,聚集强度与密度有关。同时,建立了核桃长足象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6(-0.8275/m+0.5122)/D^(2),和其序贯抽样模型为d=nm_(0)±1.96√[n(-0.8275m_(0)+0.5122m_(0)^(2))],对于核桃长足象的林间预测预报及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有很大意义。
    • 李志文; 彭恋; 陈越华; 李有志
    • 摘要: 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和9月分别在立架栽培的丝瓜地和“苦瓜桂花”系统采用黄板诱捕实蝇类害虫,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t测验分析不同生境南亚实蝇雌、雄成虫种群密度的差异显著性,用2个常用的聚集度指标(C和k)和2个回归模型(Taylor幂回归模型和Iwao的m*-m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的空间格局。共诱集实蝇成虫3542头,“苦瓜桂花”系统只诱集到南亚实蝇,丝瓜地诱集到4种果实蝇,其中南亚实蝇占97.2%,为优势种。桂花树上的南亚实蝇雌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苦瓜地(Z=-2.932,P=0.003),为后者的1.87倍;丝瓜地样地Ⅱ中的雌虫种群密度显著大于样地Ⅰ(Z=-7.160,P0,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雄虫,α=0.018≈0,β和b>1(t_(c)>t_(t)),揭示其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雌虫+雄虫”β和b>1(t_(c)>t_(t)),α>0,显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呈聚集分布。雄虫和“雌虫+雄虫”的k c值分别为4.878和7.133,进一步证明了二者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南亚实蝇成虫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行为习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明确了南亚实蝇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差异化的分布格局,并制定了理论抽样方案,为南亚实蝇管理决策和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 苏恒; 李国平; 孙小旭; 封洪强; 张金勇
    • 摘要: 近年来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越冬卵在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苹果园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同时对苹果园绿盲蝽越冬卵聚集的原因和最适理论抽样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显示,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越冬卵密度的增加,分布越聚集。绿盲蝽越冬卵的种群聚集是由其生活习性与周围环境共同引起的。运用绿盲蝽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明确不同密度下绿盲蝽越冬卵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为今后绿盲蝽越冬卵在苹果园内密度的准确调查和种群密度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 殷郑艳; 罗优; 武承旭; 赵如娜; 何应琴; 代祥青; 陈文龙
    • 摘要: 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茶网蝽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使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其理论抽样数和若虫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成虫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若虫密度低于2.6249头/叶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虫密度高于2.6249头/叶时由环境因素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对若虫进行序贯抽样,当防治阈值为4头/叶、分布临界值为1.96时,防治上、下限方程分别为:T_(1(n))=4 n+7.0771 n和T_(0(n))=4 n-7.0771 n,百叶若虫量达到471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
    • 阎雄飞; 杨涛; 王亚文; 刘永华; 李刚; 陈佳平
    • 摘要: [目的]明确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陕北沙区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枣飞象的监测和科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4月,在陕西省榆林沙区,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抽取受害长柄扁桃植株,使用全株调查法统计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数量.运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阿拉善舌喙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探讨.[结果]阿拉善舌喙象成虫在长柄扁桃上的空间分布型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其密度越大,个体群的聚集度越高;聚集因素分析表明,该虫聚集分布是由某些环境成分和自身的聚集习性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依据Iwaom*-m回归分析确定阿拉善舌喙象成虫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利用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对该虫进行抽样,当阿拉善舌喙象的防治阈值为6头/株,调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大于85头时,则需进行及时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小于35头时,则不需进行防治;若10株长柄扁桃树上的累计虫口数量为35?84头,则需要继续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结论]建立的空间分布型和最佳理论抽样公式,可用于陕北沙区阿拉善舌喙象的监测和综合控制.
    • 蔡婷婷; 周军; 高永茜; 金蔚; 夏嘉禹; 李冬梅; 李彪
    • 摘要: 运用聚集度指数法、频次分布检验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探讨了桂花树上的一种重要的害虫桂花网蝽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了其成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结果 表明,桂花网蝽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根据Iwao的m*-m的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05、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桂花网蝽为1头/20 cm枝梢、2头/20 cm枝梢、4头/20 cm枝梢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限分别为3440、215和1 755,下限分别为1 10、913、57.
    • 李平; 戴伟
    •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潜叶蝇幼虫在二月兰的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6/D2(1.5412/x+0.0306).
    • 李平
    • 摘要: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洋葱生长初期洋葱根腐病在育苗田间的分布规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洋葱2~3叶1心期洋葱根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分布受栽培环境的影响较大.建立了洋葱育苗初期洋葱根腐病株的最适抽样模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