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温带
积温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2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农业气象、现代化农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积温带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秋竹、孔宇、解保胜等。
积温带
-研究学者
- 于秋竹
- 孔宇
- 解保胜
- 陈东升
- 徐正进
- 朱广石
- 姚卫华
- 姜丽霞
- 朱海霞
- 乔荣占
- 于荣环
- 孙爽
- 尹静
- 张云芬
- 徐田军
- 李秀芬
- 樊霞
- 焦浏
- 王萍
- 肖佳雷
- 董志强
- 邹秋菊
- 金桂芬
- 陈传晓
- 高娇
- 黄晓丽
- CHEN Dongshen
- KONG Yu
- XIE Baosheng
- XU Zhengjin
- YU Qiuzhu
- ZHU Guangshi
- 严洪冬
- 于丽新
- 于永富
- 付洪义
- 付秀玲
- 何文涛
- 佟会军
- 兰英林3
- 关世武
- 冯军
- 冯继双
- 刘亮
- 刘兴焱
- 刘培靖
- 刘天玲
- 刘宇
- 刘志新
- 刘旭辉
-
-
-
-
摘要:
近期,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作物育种、栽培、推广专家,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2022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以下简称《区划布局》),对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指导。《区划布局》从积温带的角度,将该省玉米、水稻、大豆等9大类农作物品种及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具体划分。
-
-
王毅平(编译);
王应宽(审核)
-
-
摘要:
玉米籽粒的成熟和干燥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干燥特性和区域内积温(≥0°C)分布对合理配置玉米品种,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提高玉米收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2016-2018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开展多点试验,同时根据78个当地气象站的气候数据,在80%的积温保证率下以100°C为间隔将该玉米种植区划分为15个积温带,结合已建立的玉米籽粒脱水预测模型,计算了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降至不同含水率的积温需求,构建了该种植区内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收获空间区划。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积温带13-15都无法达到生理成熟,玉米种植存在风险;随着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从播种到生理成熟、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5%和20%的积温需求增加,不适宜种植的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可收获的区域也逐渐南移。此外,在积温带1-2内,即使品种的积温要求相对较高,在20%的含水率下仍然完全有可能实现机械籽粒收获。综上所述,基于东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的积温需求规律和当地热量资源分布进行不同收获场景的布局优化,不仅能为春玉米种植区内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依据,也有利于促进春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
-
-
-
-
摘要:
近期,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黑龙江省关于申报实施2022年新增耕地轮作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该省申报实施2022年新增耕地轮作试点种植面积、模式、补助对象、标准等事宜做具体部署。《通知》指出,国家拟初步安排黑龙江省2022年耕地轮作试点面积1500万亩,全省新增耕地轮作试点全部为实施1年试点任务,以第二、三、四、五积温带为主,兼顾其他积温带,优先考虑集中连片地块。
-
-
李亚滨;
陈莉;
魏磊;
王一达;
刘栋;
孙爽;
王丽岩;
黄英伟
-
-
摘要:
肩负粮食安全重要职责的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温度资源是限制该省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10°C积温及积温带的变化,对农业品种布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量形成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采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31个国家气象站实测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基于城市化偏差订正的中国大陆月平均地面气温网格数据集”资料,进行了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10°C积温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去城市化作用前相比,去城市化作用后近60a黑龙江省积温线性变化趋势和变化倾向率有所放缓;1991−2020年近30a积温平均值普遍降低,城市化作用导致的积温增量孙吴站超过200°C·d,呼玛、黑河、尚志、北安站超过100°C·d,其他大部地区在20~100°C·d;黑龙江省6条积温带中有5条因去城市化作用而调整,第一积温带范围大幅缩小,进而导致第二积温带范围显著增大,第三、四、五积温带有所南移。
-
-
严洪冬
-
-
摘要:
cqvip:龙帚2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我国第一个帚用型高粱杂交种,具有早熟、抗倒伏、抗病、籽粒产量高等特点,2015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种植,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8天,需≥10°C活动积温2300°C左右。
-
-
芦艳珍;
杨三维
-
-
摘要:
据山西省地理及气候条件,确定了积温区划指标;利用全省109个气象站1979年-2016年间气温日均值资料和高精度DEM资料,建立了积温带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支持平台,综合考虑经纬度、地形和海拔等的影响,按100×100 m网格推算出各点的积温分布,绘制积温带分布图,并对1979年—2008年积温带与1987年—2016年积温带作了对比,结论:山西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和东扩,气候增暖趋势明显.
-
-
刘春来;
杨帆;
王爽;
刘亮;
蒋希峰;
刘宇;
李新民
-
-
摘要:
为指导玉米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以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穗腐病为靶标病害,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供试玉米品种进行了2年的重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同一病害抗性差异明显.经2年重复抗性鉴定,筛选出对玉米大斑病和茎腐病均表现出中抗以上品种19份,其中富尔1号、福园2号、龙单38、北单3号和金庆707为多抗品种;在对大斑病和茎腐病均表现中抗以上的基础上,筛选出兼抗穗腐病玉米品种18份,兼抗灰斑病玉米品种5份.
-
-
周晓超
-
-
摘要:
一水护田将绿绕,豆苗成畦金两岸。黑河市作为"中国大豆之乡",一直以来都有种植大豆的传统,孙中山《建国方略》中载有":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类。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近年来,随着镰刀湾地区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北移到以黑河市为主体的第四、第五积温带地区。
-
-
李长江;
曹众
-
-
摘要:
“六山一水一草两分田”,人口10万,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典型农业经济,富农兴县的产业在哪里?汉麻7年发展,孙吴县自信地向中国乃至世界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经济名片:“中国汉麻之乡”。最大!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县份,在孙吴县近200万亩耕地中,很多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因为缺少调茬作物,重迎茬带来很多病害,主要农作物大豆和玉米产量低、收益少,农民增收动力始终不足。
-
-
黄晓丽
-
-
摘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从水稻苗床选则、育苗大棚设计、苗地整理技术、种子选择技术4个方面阐述了高标准农田水稻育苗的播前准备技术,围绕播种时期、播种量、播种方式3个角度介绍了高标准农田水稻玉苗的播种技术,从大棚温度管理、病虫害防治管理2个层面入手,分析了高标准农田水稻育苗的田间管理技术.
-
-
YU Qiuzhu;
于秋竹;
KONG Yu;
孔宇;
CHEN Dongshen;
陈东升;
XU Zhengjin;
徐正进;
ZHU Guangshi;
朱广石;
XIE Baosheng;
解保胜
- 《全国第十六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分析不同积温条件下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选取32个代表不同积温带的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于物质生产、分配及运转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形成规律,为不同热量条件下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总量在生育前期均表现为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四积温带;而在生育后期则表现为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四积温带.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在生育前期侧重各不相同,但进入生育后期各积温带间水稻品种穗部分干物质分配率依次为第三积温带>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第四积温带,第一、第三积温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9.33%和59.88%,但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积温带.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物质表观输出率远远大于表观转化率,因此,为提高水稻品种产量的研究工作应主要放在调控生育后期干物质的分配与转运方面.
-
-
于秋竹;
孔宇;
陈东升;
徐正进;
解保胜
- 《全国第十五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为准确评价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品种稻米品质现状,选取32个代表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水稻品种,对品质特性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剖析了各项品质的指标对品质的贡献率及综合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在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水稻品种综合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米二、三级标准的水稻品种所占比例较大,而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的稻米综合品质评价情况相比其他积温带更为优良;外观品质垩白率、垩白粒率和营养品质等相关指标表现较好,但加工品质中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