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学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77467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图学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5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术会议、2008年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等;科学可视化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燕、刘永军、单桂华等。

科学可视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7467 占比:99.97%

总计:577617篇

科学可视化—发文趋势图

科学可视化

-研究学者

  • 王国燕
  • 刘永军
  • 单桂华
  • 李宏男
  • 田东
  • 林皋
  • 汤书昆
  • 解利军
  • 刘俊
  • 徐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焱松; 王之纲
    • 摘要: 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传播使命特性出发,提出从“信息可视化”向“科学可视化”的设计观念转向。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需要将科学可视化的技术路径、展陈设计的艺术策略与设计传播的效度研究相结合,既关注空间展示的视觉效果与感官体验,又注重表现科普主题内容及教育意义,建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现代科普展示设计理念。
    • 沈兰兰
    • 摘要: 科学可视化在解释自然科学概念、模拟自然科学过程时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探究性等方面的价值,同时符合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科学可视化技术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形象化、交互性、多维性、趣味化。若将科学可视化融入到高三地理复习课堂中,使其常态化并被师生所接受,就必须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和规划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设计。
    • 林佳琦; 解利军; 季候风; 陆曼君
    • 摘要: 为了解决大规模计算流体力学数据量巨大引起的可视化和数据存储困难,提出一种原位流线提取和速度场压缩方法.在计算流体数值模拟的原位,首先使用均匀随机方法在流场中分布和生成一定数量的流线;然后基于该组流线训练一个深度神经回归网络模型StreamLNet,该模型以流场中任意位置的速度作为输出,以该位置周围若干流线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和速度属性作为输入,学习二者间的映射关系;最后舍弃原始流场数据,仅存储该组流线和StreamLNet模型用于后续数据可视化和流场恢复.对典型流体仿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原位实现流线可视化的同时,可以以2%~3%的相对误差的代价获得几十倍到几百倍的压缩比.
    • 玄颖双
    • 摘要: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享、理解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性途径之一,故从某种角度来讲,数据可视化为人类感知世界、洞察世界、理解世界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手段。但面对日益混乱与复杂的多源异构数据,传统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求,其迫切需求能够适应当前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新形势,以及满足复杂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新可视化方法。一言以蔽之,大数据尤其是多源异构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可视化逐渐成为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由陈为、沈则潜、陶煜波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数据可视化》(第2版)一书,以数据作用为切入点,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较为系统全面地的阐述了数据可视化的定义、方法、功效和实用软件,契合了多源异构数据可视化方法创新发展的需求,为多源异构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 姚鹏; 崔之进
    • 摘要: 基于米歇尔的批判图像学理论,以艺术符号阐释科学图像的"陌生化"叙事、"元图像"指涉,以及"视知觉"等特征.厘清图像视阈下艺术和科技之间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传统与科学的间离、神话与科学的互文;以及"元图像"的象征叙事、矛盾空间的科学隐喻的叙事关系,突破文字叙述的局限,建构科学图像可视化传播模式.
    • 高婷婷; 王梓馨; 王金宝
    • 摘要: 由于化学物质性质的特殊性和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之中演示,更没有办法让学生亲自探究.利用美丽科学平台科学实验可视化、艺术化的特征,将其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实验难"这个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信息素养和美育素养.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为例,呈现将美丽科学平台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 周华清; 李小霞
    • 摘要: 采用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以《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刊文为例,了解国内外医学期刊科学可视化设计的现状与规律.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外医学期刊都注重数据可视化,强调可视化设计的具象表达.国外医学期刊比国内医学期刊可视化形式更多样化,在医学知识可视化设计与科普上积累了较多经验.国内医学期刊应重视科学可视化设计,提高可视化设计的审美性,探索丰富多样的科学可视化表现形式;作者、期刊社可以加强与专业设计师或设计科系的合作,提升医学研究与期刊的可视化设计能力,在科学可视化设计中探索与AR、VR等新技术融合出版形态.
    • 李观; 张逸涵; 芦旭熠; 张天驰; 单桂华; 陆忠华
    • 摘要: 数值模拟是宇宙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宇宙演化过程和验证理论模型.可视化是分析模拟数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可视化和交互式探索可以极大提高科学家的分析效率.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和宇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数值模拟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精度越来越高,这对可视化产生了多种分析需求和数据处理挑战.本文概述了宇宙数值模拟中可视化的主要方法,并且通过多个研究案例展示了可视化方法在宇宙模拟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面临的挑战.
    • 杨昌和; 李彦达; 张江; 王昉; 袁晓如
    • 摘要: 随着当下计算能力和存储性能的提升,流场数据产出的规模越来越庞大,针对流场数据的可视化应用对于硬件及软件算法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基于国家数值风洞(NNW)工程支持,主导设计并开发了高性能流场并行粒子追踪数据管理系统,帮助用户探索和分析大规模流场数据.该系统针对流场数据提供多种高效的数据管理方法,在超算集群上针对并行粒子追踪过程进行了数据预取优化与负载均衡优化.对于粒子追踪过程中产生的流线(或迹线)及进程工作记录数据,该系统支持用户在本地平台上进行性能诊断和分析.使用不同流场数据集开展的两个应用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 姜牧君; 李民; 马琳艳; 宋宜宁; 董淑英
    •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为提高《药理学》在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采用将科学可视化(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V)作品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评价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医学二系共8个班级的学生(250人)进行《药理学》教学,采用随机数法将8个班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班级共1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采用科学可视化作品辅助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互动及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阶段性测试成绩为(81.21±15.30)分,对照组成绩为(66.00±21.70)分;观察组学生及格率为91.20%(114/125),对照组学生及格率为60.80%(76/125)。经分析,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学生阶段测试成绩及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均P<0.01)。在收回的12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观察组中73.6%(92/125)的学生认为该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92.0%(115/12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够帮助自己梳理知识点,86.4%(108/12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结论合理利用科学可视化作品能够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