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问题
种族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专利文献6499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国际展望、东南亚研究、法国研究等;
种族问题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Bill、Simons、程恩慧等。
种族问题
-研究学者
- Bill
- Simons
- 程恩慧
- 纳西斯
- Eriksen
- Hylland
- MoMo
- Slan
- Sylvia Yang
- Thomas
- seacake
- 一凡
- 东来
- 严瑜
- 乔丹·扎卡林
- 乔依
- 习颖娣
- 于展
- 付宝岩
- 仲昱洁
- 何帆
- 何雨薇
- 何龙
- 佟文斌(编译)
- 保罗·吉尔罗伊
- 元鹏成
- 冯一迪
- 刘力
- 刘卫东
- 刘宇
- 刘心印
- 刘永涛
- 刘淑春
- 刘珥婷
- 南希·B·里奇
- 叶凡美
- 叶英
- 司马勤
- 向荣
- 周晶12
- 周洁
- 天海
- 姚励捷
- 姚艳
- 姜琨
- 孙燕
- 孙燕1
- 孙生尊
- 宁宁
- 宋兵
-
-
赵昌
-
-
摘要:
悉尼湾区是孕育澳大利亚种族问题的温床。在悉尼湾区,随着白人内部融合的加强,生成了一种“盎格鲁—凯尔特”式的民族认同,而与此同时对土著的排斥和压迫也日益加深,从而埋下了种族歧视观念的种子,对澳大利亚的种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虽然澳大利亚的种族和解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种族对峙的基本关系状态依然没有改变。澳大利亚的种族问题已经由法律问题转为历史问题,必须破除自悉尼湾区拓殖时期即已形成的不平等的种族关系,方能实现真正的种族和解。
-
-
李小婉;
田耀
-
-
摘要:
电影《你给的仇恨》(The Hate U Give)改编自美国非裔女作家安吉·托马斯(Angie Thomas)所著同名小说,于2018年九月在北美上映。该影片围绕一名非裔少女的生活展开,以一名非裔男孩被白人警察击毙为重要线索,聚焦白人警察暴行与非裔种族问题。本文将从影片入手,重点剖析其中折射出的当今美国社会中非裔面临的诸多困境,如警察的暴力与不公正执法,隐形的隔离,非裔社区内部的混乱等,并探讨非裔该如何面对片名中的“仇恨”。在当今种族问题依然存在且愈发复杂的美国,该影片对非裔逃脱困境有何启发。
-
-
-
姚励捷;
杨又
-
-
摘要:
在《鲁滨逊漂流记》《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福》这三部互相对照的小说中,始终贯穿着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塑造是土著人"礼拜五"及种族问题.前者反映了殖民主义视阈下白人种族对原住民的殖民化改造及带来的影响;中者凸显出有色种族能够充当白人种族的引路人身份;后者表征着后殖民主义时期,作者对黑人种族的弱者关怀.三位作家对"礼拜五"种族问题的解析,隐含着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种族问题的深刻思考,为理解当代西方种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
-
张艳蕊
-
-
摘要: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对美国种族问题的言说呈现正反悖谬特征:在主人公身份设置、人物关系以及情节走向等显性叙事层面,颠覆了好莱坞电影对黑人白人关系的传统表达,表现出突出的平权意识;而在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阳刚与阴柔对照、二者之间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互动模式等深层隐喻层面,显性的种族歧视被隐晦地置换为性别歧视,本质上表达的仍是种族不平等.《绿皮书》对种族平等问题的悖谬指涉,很大程度上正是美国当代社会种族问题的折射,是白人话语权主导下对他者的建构.
-
-
-
沈若然;
保罗·吉尔罗伊
-
-
摘要:
保罗·吉尔罗伊是英国著名的黑人理论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现为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创始主任。1986年吉尔罗伊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取得博士学位,是斯图亚特·霍尔的得意门生,也被认为是霍尔之后最重要的种族理论家之一。本次访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吉尔罗伊的学术背景和作品、黑人音乐和流行文化以及当前英国的种族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