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33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唯实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2012年“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讨会、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城市化加速期社会建设等;社会态度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宗粤、李培林、李炜等。

社会态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11.4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2233 占比:88.40%

总计:2526篇

社会态度—发文趋势图

社会态度

-研究学者

  • 刘宗粤
  • 李培林
  • 李炜
  • 顾辉
  • 严翅君
  • 方金友
  • 李小红
  • 王开玉
  • 陈抗
  • 俞国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晓蓉; 张昆贤; 张汝立; 黄培宏
    • 摘要: 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阶层的流动以及利益分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对未来的主观预期影响着个体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青年而言,由于背负着扮演好多方社会角色的压力,对未来流动的预期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主观评判。基于此,文章运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使用双中介模型,以衡量生活质量的两个维度——公共服务获得感和生活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青年流动感知对其社会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预期向上流动的青年往往抱有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进一步地,这一效应通过提高青年的公共服务获得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中介机制实现。预期向上流动的个体在主观上不再受限于阶层的固化,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够打破阶层之间的界限,因此往往会更容易从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自我的生活中获得满足,从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评价。此外,双中介模型也丰富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即流动感知通过影响公共服务获得感,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最后影响社会态度。这也说明了生活满意度的来源之一是对公共服务的获得感。这一研究启示我们在变化的时代中要重视培育“青年积极公民”的政策制定和格局建设。
    • 周妙
    • 摘要: 居民幸福感是衡量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7年的数据(CGSS2017),主要考察社会态度和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通过对社会态度、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运用stata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社会态度和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态度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增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公平、加强公众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能力,最后提出提升居民互联网使用频率和互联网使用能力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对于居民幸福感的研究。
    • 梁敏棋; 周海波
    • 摘要: 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具有显著的作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15年度调查数据(CGSS2015),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态度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态度对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整体上显著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2)我国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身体健康水平越高;(3)居民在社会幸福感知和社会信任感知良好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概率会越大,从而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对社会和政府而言,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社会幸福感等方面出发,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 王磊; 陶实
    • 摘要: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产生的社会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交流等,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基本状况、社会态度、社会参与调研分析,提出优化界定分类,理清工作思路;推进融合发展,有效组织起来;实施分类引领,切实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供参考。
    • 严飞; 祝宇清; 李不群
    • 摘要: 中国数字化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媒体的繁荣.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数字信息时代注入了崭新的活力.新媒体成为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的重要渠道.2019年,伴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市场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8亿,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6亿.故新媒体阶群也成为学界研究的关注对象.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对新媒体阶群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社会环境与行业结构探讨其信任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如何形成发展.本研究认为,新媒体人士对承担社会责任态度积极,信任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相对稳定,但普遍受到政府管控与舆论环境的影响,政府需要在行业管理上做进一步改进,以平衡二者之间关系.
    • 张海霞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总体水平也稳步提高。本研究使用CGSS2015的数据样本,利用卡方检验证明了公众健康水平在各社会因素上均存在差异性,比较了城乡、性别、地域、收入健康不平等现象,分析了学历、政治面貌、社交、锻炼情况、自评社会等级与社会地位的健康不平等。本文认为健康不平等现象在社会因素各方面都普遍存在,且处于优势地位一方的群体往往拥有更高的健康水平。通过ordinal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健康水平对公众信任度、公平度、幸福度均有正向影响,与正义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所以健康水平对公众社会态度具有正向积极影响。因此若希望公众社会态度倾向于积极方向发展,要形成以立法、行政、战略与绩效管理为体系,经济发展为主要手段,宣传、应急机制为辅助手段的完整战略来提高公众整体健康水平,促使公众社会态度向积极正向化发展。
    • 周鹏生
    • 摘要: 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探讨中年人对事物的容忍度及其背后的动因.结果表明,中年人对家庭内各种关系的社会态度中,无法忍受子女不上进和不听话,而听话的表现就是要好好学习;中年人盼望婚姻忠诚,希望相互关爱,爱人能够上进,并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中年人希望朋友之间讲究诚信,不能忍受他人的欺骗,希望交往双方相互尊重,希望他人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中年人对金钱给予过多的关注,非常关心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中年人虽然经历了许多磨炼,但仍然表达了为数不少的不能忍受的情绪.因此中年人需要提升挫折应对能力,正确面对情绪困扰,灵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刘浩
    • 摘要: 大学生社会态度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表征和影响着当代社会转型过程.文章采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首轮数据,从个体、经济、社会、政治等维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及其微观影响因素.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态度较为积极,社会满意度、个体幸福感和社会公平感均较高,政治参与感则较为中庸,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社会冲突观较为负面.大学生的社会态度呈现出群体异质性,家庭背景更好、普通大学、低年级的大学生持有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在个体和家庭之外,大学的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以及社会实践均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学校和院系满意度、亲密的同学和师生关系以及丰富的社团和学生会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改善社会态度.
    • 柴哲彬
    • 摘要: 新兴媒介碎片化、扁平化和快节奏的信息获取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以独特的媒介特性影响和塑造着社会的各个场域.本文基于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发现新社会阶层在媒介使用的偏好和态度上具有明显差异;对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媒介的使用频率直接影响了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态度.
    • 廉思
    • 摘要: 中国青年群体可分为八类,推算出每类群体的人口规模和所占比重,从五个方面剖析每类群体的社会政治态度,并研判各群体的功能结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抽象的政治优越、体制优越的表现,而且要能把政治上的优越性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