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专利文献161734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等;
社会工作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颜小钗、古学斌、彭秀良等。
社会工作研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734篇
占比:99.90%
总计:161889篇
社会工作研究
-研究学者
- 颜小钗
- 古学斌
- 彭秀良
- 谢霄
- 闫薇
- 刘润华
- 张良广
- 徐屹帆
- 甄炳亮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 丁伟
- 万文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1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编辑委员会1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编辑部
- 任国英1
- 任文启
- 任炽越
- 伍欣
- 何芸
- 何雪松
- 冯佳
- 刘婷婷
- 刘小丽
- 刘志红
- 刘振
- 刘昕
- 刘林
- 刘栋
- 刘瑜
- 刘秀英
- 刘继同
- 刘艳霞
- 卫小将
- 古学斌23
- 吕新萍
- 吕楠
- 吴世友
- 吴伟东
- 吴帆
- 周婷
- 周航
- 夏学娟
- 好人生态联盟
- 姚进忠
- 姜树衡
- 孙士杰
- 孙彦川
- 孙航
- 孙金富
-
-
何雪松;
王天齐
-
-
摘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年,社会工作学界围绕着社会工作理论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发展等主题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要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讲好社会工作的“中国故事”;对标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的研究引领专业发展;聚焦政策、知识和实务的创新发展,推动社会工作研究的新基建;立足社会工作教育的转型升级,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
-
-
彭瑾;
李娜;
郭申阳
-
-
摘要:
社会工作科学化的关键性问题是研究方法。对经济学领域有关数理经济学的争论进行了回顾,结合中美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定量研究推动社会工作科学化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依循实证研究的传统,使用经验数据检验理论假设;二是吸收邻近学科的最新方法;三是解决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中最紧迫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此外,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发展“问题理论”、在干预项目测试中使用倾向值分析、使用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干预方法的有效性、更加严格地使用定量方法四个方面讨论了部分具体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
-
-
吕楠
-
-
摘要:
一、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证据为本的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被广泛应用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如教育、儿童福利、心理健康、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工作等。发展至今,西方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和实务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证据为本的干预方案与评估方法。换言之,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已经成为国际上社会工作发展的主流模式。
-
-
任文启
-
-
摘要:
前不久,《中美社工合作社》上刊出了一篇有关"各社工专硕授权点院校C刊学术论文发表状况"的文章,其中涉及的统计图由于数据难看,触动各方神经,继而引发广泛讨论。激清兄从正面讨论社工论文发表的困局与出路,世友兄从社工博士教育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社工研究的问题,目的都在改善和提升社会工作研究论文的质与量。但作为一位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窃以为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内容。
-
-
吴世友
-
-
摘要:
近日,某社工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在知网以"社会工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2020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共293篇。相比其他社会科学专业,通过同样的检索方式查看2020年的发文量,如经济学(1935篇)、社会学(714篇)及公共管理学(356篇)等,均多于社会工作专业。暂且不讨论这个检索方式的科学准确性,这些数据从某个方面倒是在直观上引起大部分社会工作学者的共鸣。
-
-
程激清
-
-
摘要:
众所周知,不论社会工作是否为一门学科,其属于社会科学的属性始终不会改变。因此,其研究必然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正如王思斌在其编著的教材中指出的:"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1])。因此,其所遵循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必然亦需要遵守社会科学的基本规范~([2])。即便如此,也因为社会工作本身的实践性、行动性等,社会工作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状态。
-
-
郭伟和
-
-
摘要:
社会科学界围绕本土化与规范化的争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本土化之争的背后是高质量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把握,而规范化之争的背后则是探讨社会科学核心方法与实质性议题的平衡关系。社会工作是一个对案主承担专业价值的实践活动,更需要在规范与使命之间保持好平衡关系,一味地追求实证科学规范,会忽略一百年前弗莱克斯纳的警醒——"社会工作与医学的界限"。因此,社会工作研究规范必须建立在专业使命之上,让实践主旨引领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不是用一种科学主义研究方法来规范其专业实践。
-
-
梅小亚
-
-
摘要: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普通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人才,满足乡村振兴对社会工作学科人才的需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校地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与实践合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觉悟高。
-
-
王萌
-
-
摘要:
理论之于社会工作是行动指南,是社会工作实务专业性的重要保障,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衡量一个专业获得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标志。由于社会工作对人、社会、文化有很强的敏感性,构建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十分重要。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进行过研究,基于当前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研究的发展现状,这里参考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斌的观点,将我国未成年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结构内容分为三类:社会工作元理论。包括对社会工作本质、实证主义的社会工作等议题的研究,具有通用性。
-
-
无
-
-
摘要:
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加强各院校、机构及相关方面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与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本集刊为小16开本,每本25万字左右,计划每年出版两本。特此向全国专业界人士征集稿件,同时也欢迎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海外专业界人士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