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路饱和
磁路饱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853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科技创新导报、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2014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200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磁路饱和的相关文献由19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嵩、严欣平、李红梅等。
磁路饱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853篇
占比:99.59%
总计:19935篇
磁路饱和
-研究学者
- 黄嵩
- 严欣平
- 李红梅
- 杨丁贵
- 辛懋
- 魏华
- 刘刃
- 刘博
- 刘子豪
- 刘新正
- 刘晓芳
- 周亚男
- 周元钧
- 夏超英
- 孙慧芳
- 康锦萍
- 廖勇
- 张能
- 徐晔
- 戴熠晨
- 李峰
- 李春
- 李计亮
- 杜肖飞
- 梁得亮
- 汤宁平
- 王业
- 王爱元
- 王群
- 邝俊生
- 郭农生
- 钱辉敏
- 韩建科
- 顾红波
- 高琳
- 黄克峰
- Chen Z
- DAI Yi-chen
- DU Xiaofei
- GUO Longsheng
- P·科佩季科
- Tang Ning-ping
- YANG Ding-gui
- ZHOU Yuanjun
- 丁孝华
- 丘东元
- 何子春
- 党杰
- 兰华
- 冯创
-
-
王训栋;
边敦新;
赵巧静;
张国伟
-
-
摘要:
针对存在强耦合强非线性的同步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磁路饱和的改进滑模观测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电流与电感的数据组合和考虑电感变化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曲线,以实现电流的最优控制;其次对传统滑模观测器进行改进,用分段指数型饱和函数替代符号函数,减少滑模的固有抖振,并采用正交锁相环技术对电机转子位置与转速进行估算。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同步磁阻电机转子位置与速度估算上具有良好效果。
-
-
朱龙飞;
刘佳妮;
李敏
-
-
摘要:
针对非晶材料饱和磁密低,非晶永磁电机性能易受铁心饱和作用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饱和磁密解析模型用以分析定子铁心齿部饱和作用产生的影响,该模型的特点是利用饱和前后气隙磁密的比率代替实验实测的电压比率求解出饱和系数,从而实现在电机初始设计阶段饱和效应对电机性能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基于该饱和磁路解析模型分析了定子铁心饱和对非晶永磁电机绕组电感、谐波电流以及逆变器供电情况下由载波引起的损耗的影响规律。
-
-
高剑;
李承栩;
黄守道;
汪逸哲;
陈志博
-
-
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通常由于安装空间和自重的限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电、磁负荷,导致电机内部出现严重的磁路饱和,而在高磁路饱和的情况下,永磁体磁链会随电流的改变而发生非线性变化。为了准确估算电机负载状态下的永磁体磁链,该文首先描述了dq轴电流对永磁体磁链的影响,并结合定子铁心局部磁饱和特性,分析了气隙磁动势和铁心磁动势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出了基于磁链系数的永磁体磁链模型。接着根据测量的相电压以及定子铁心材料的磁导率曲线,提出了一种考虑磁路饱和的永磁体负载磁链动态估算方法。最后搭建了300kW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出的估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王世伟;
韩雪岩;
李宏浩
-
-
摘要:
基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磁阻电机运行区域内磁路饱和程度与交叉磁化程度变化较大,目前没有理想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电机工作域内d、q轴电感参数,需要完成大量的控制器标定实验工作才可以实现最优控制.因此通过公式推导及测试方法研究,提出两种适用于这类电机的电感测试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电机无法驱动的情况下静态测试,通过对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测试和计算得到电机电感值,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计算结果中存在的误差和奇异点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因磁路不对称和齿槽引起的计算结果波动问题,提高了测试精确度.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现代常用电机检测设备,解决电机运行时内功率因数角的测试问题,通过对电机在工作域内运行时电参数测试,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电感参数.最后将这两种方法和伏安法测试得到的电感参数应用到同一台控制器上(MTPA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通过比较,证实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
-
邢新良;
海志华
-
-
摘要:
作为继电保护系统机械设备以及电能测量机械设备中最基础的检测部件之一,电流互感器在系统中非常关键。继电保护系统机械设备动态的准确度,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电流互感器电流传变的准确度。电流互感器当电力设备或管线出现故障时,如果电压变化较大或者其二次电阻超标,易造成磁路饱和,从而大大降低了电流传变的精度并危害继电保护系统装置的正常动态。文章将根据独山子石化乙烯厂供电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电流互感器饱对继电保护产生影响的安全措施,可以用来对供电系统的操作、维修等提供帮助。
-
-
-
-
黄向慧;
贺帅帅;
程勇
-
-
摘要: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在大电流下因磁路饱和造成转子位置估计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周期电感交点与电感阈值相结合的转子位置估计法.该方法在高电感区设定相应相电感阈值,当电感处于非磁路饱和时,高电感区电感交点脉冲与设定相电感阈值脉冲采取相“与”的方式获取高电感位置估算脉冲;而当电感处于磁路饱和时,将所设定的电感阈值脉冲作为高电感区位置估算脉冲,然后通过相邻脉冲信号估计出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最后通过仿真对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
-
冯创;
颜建虎;
周怡;
宋同月;
应展烽
-
-
摘要:
开关磁阻电机(SRM)在实际运行时由于负载增加导致电流增大,会使SRM进入磁饱和工作状态.传统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解决磁饱和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离线测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特殊位置判断的SR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向非导通相注入高频脉冲电压以得到全周期电感,通过电感曲线非饱和段的线性变化关系在线得出15°、30°、45°、60° 4个特殊位置对应的非饱和相电感值,根据电感与角度对应关系,在一个周期内得到4个特殊位置,通过相邻2次位置估算电机转速与全周期转子位置.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Simulink的仿真模型和基于DSP的试验平台,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
李文真;
刘景林
-
-
摘要:
针对传统高频电压注入法中解调过程复杂、带宽局限、估计精度易受磁路饱和及交叉耦合效应影响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电流特征分析和电感误差在线辨识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传感器优化方法.首先,建立考虑交叉饱和效应的高频电压模型,将正交的高频方波电压信号注入静止坐标系,设计梳状滤波器,分离出高频响应电流,并利用相邻采样时刻的高频电流解调出转子位置的初定值.在分离和解调过程中消除了滤波器带来的劣势,并且计算量小.然后,分析电感参数与估计误差的关系,提出针对正交方波注入法的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最后,将估计误差辨识结果补偿到转子位置的初定值中,提高了估计精度.在15kW电机控制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该方法简单可靠,不受带载时电感参数变化的影响.
-
-
DU Xiaofei;
杜肖飞;
GUO Longsheng;
郭农生;
ZHOU Yuanjun;
周元钧
- 《2014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在航空变频电源供电下,航空异步电动机在额定状态时或低频供电时存在磁路饱和的现象,一定程度的饱和有利于提高电磁转矩,但是过度饱和将导致电机定子电流出现畸变及谐波,异步电机生成的谐波电流将对飞机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采用一台在115V/600Hz电源供电下的鼠笼式异步电机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别计算齿部、轭部以及气隙磁密增大情况所产生的电流饱和谐波,分析饱和时的气隙磁密、齿部及轭部磁密,采用傅里叶变换计算饱和电流谐波,从而建立电流谐波分量与不同饱和情况的关系,通过比较三种饱和情况生成的电流谐波分量,提出抑制高次电流谐波的设计思路.
-
-
-
魏华;
黄嵩;
严欣平;
辛懋
- 《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无轴承永磁电机磁路饱和趋势较传统电机严重,对径向悬浮力存在较大影响.本文运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一台无轴承永磁电机在不同磁路饱和状态下的径向悬浮力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径向悬浮力随悬浮绕组电流变化规律受磁路饱和的影响关系,其结论为描述无轴承永磁电机非线性模型奠定了基础,对该类电机的优化设计和提高悬浮力控制精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
-
丁孝华;
孙国城;
顾锦汶
- 《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功角是表征同步发电机运行状态的重要参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稳态分析的测量同步发电机功角的同步电抗折算法,它计及了磁路饱和对同步发电机同步电抗的影响.该方法可应用于相量测量装置.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功角的测量可以获得满意的精确度.由于该方法仅需要发电机电气参数,因此便于实施,尤其适用于水力发电厂发电机功角的测量。
-
-
-
叶念国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变压器励磁涌流不仅导致继电保护误动,由其衍生的电网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都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数十年来人们通过识别励磁涌流特征的方法来减少继电保护的误动率,但并未获得良好的回报,误动率仍居高不下.至于对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的消除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是人们认为励磁涌流的出现不可抗拒,只能采用“识别”的对策,即“躲”的对策.其实,换个思路——“抑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已经实现了.
-
-
叶念国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变压器励磁涌流不仅导致继电保护误动,由其衍生的电网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都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数十年来人们通过识别励磁涌流特征的方法来减少继电保护的误动率,但并未获得良好的回报,误动率仍居高不下.至于对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的消除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是人们认为励磁涌流的出现不可抗拒,只能采用“识别”的对策,即“躲”的对策.其实,换个思路——“抑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已经实现了.
-
-
叶念国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变压器励磁涌流不仅导致继电保护误动,由其衍生的电网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都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数十年来人们通过识别励磁涌流特征的方法来减少继电保护的误动率,但并未获得良好的回报,误动率仍居高不下.至于对电压骤降、谐波污染、和应涌流等的消除更一筹莫展.究其原因是人们认为励磁涌流的出现不可抗拒,只能采用“识别”的对策,即“躲”的对策.其实,换个思路——“抑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