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
矿产资源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工业经济、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2493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地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等;矿产资源评价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克炎、(Missing)、陈郑辉等。
矿产资源评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4939篇
占比:99.86%
总计:125120篇
矿产资源评价
-研究学者
- 肖克炎
- (Missing)
- 陈郑辉
- 成秋明
- 朱裕生
- 李楠
- 李海滨
- 丁建华
- 严光生
- 张晓华
- 邹伟
- 丁益民
- 娄德波
- 孙宝生
- 曹利国
- 杨东来
- 杨宏
- 肖志坚
- 薛群威
- 薛顺荣
- 阴江宁
- 陈学工
- 不公告发明人
- 何凯涛
- 刘勇强
- 刘斌
- 刘锐
- 刘驰
- 吕宇
- 吴初国
- 吴良士
- 夏庆霖
- 姜亦阳
- 姜亦阳1
- 宋国玺
- 左爱利
- 张书成
- 张立新
- 张美雪
- 徐振宇
- 曹静平
- 朱丽丽
- 梁冲冲
- 江思宏
- 江永宏
- 王勇毅
- 王恩德
- 王春艳
- 王琦
- 班宜忠
-
-
-
-
-
摘要:
对未发现矿产资源的位置、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科学预测评价是当前地质矿产勘查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2006-2014年,我国开展了为期8年的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该项工作是由自然资源部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矿情调查计划,研究团队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地堪单位、有关地质院校和科研院所等3700余位矿产地质专家,完成了我国陆域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提交了完整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基本查清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情况。
-
-
-
-
-
刘丽利;
曹静平
-
-
摘要:
近年来,皖南地区在钨钼矿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用GIS技术对皖南地区的地质、矿产、物化遥等综合信息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各类成矿信息和找矿信息,借助计算机处理各类数据,进行成矿信息空间综合分析,建立评价预测模型.选用证据权法对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钨钼矿资源进行空间定位评价和预测,在四级成矿远景区内圈定了23个V级成矿区和68个重点区块,并对这些重点区块进行分级与评述,为该地区的钨钼矿勘查提供参考.
-
-
-
吴良士
-
-
摘要:
矿产资源评价篇的第二节矿产资源宏观评价的第一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评价已经在前几期刊登,本期刊登第二部分成矿地质条件评价。2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宏观的成矿地质条件评价主要是针对矿产勘查工作布署和规划而进行的,因为矿产资源是自然稟赋的,不以人们的意愿而存在,因而我们到什么地方找矿、找什么矿,都应遵循矿床地质产出与分布规律。
-
-
高攀;
张佳莉;
张青伟;
阳纯龙;
黎修旦;
缪秉魁;
皮桥辉;
李社宏
-
-
摘要:
对桂西不同铝业公司赤泥中三稀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三稀资源状况的调查表明,赤泥中Ga、Sc、Zr、Hf、Nb、Ta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原矿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与风化壳型矿床的相关工业指标相比,均达到了综合回收的要求.按照目前桂西各大铝业公司库存赤泥总量4000万t计,可得轻稀土的资源量为3.21万t,重稀土资源量为1.49万t,镓资源量为2494.8t,钪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
-
-
-
Zhenhan Wu;
吴珍汉
-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五十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地质填图、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全球变化、南极地质、月球探测.中国地质调查签署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立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接纳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地质专家来华开展合作研究,成为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心。组织中-俄-哈-蒙-韩5国科学家合作编制中亚及邻区1:2500万地质矿产图。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地球科学发展。中-美-德-加多国联合开展横穿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深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界非常著名的INDEPTH计划。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立的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作为我国首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经成为国际U-Pb同位素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津巴布韦地质调查局合作,联合开展地球化学填图,发现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金矿床。
-
-
韩志轩;
迟清华;
刘东盛;
柳青青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地球表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生活所需的矿产资源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大都与地球表层相关.因此,研究地球表层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含量特征,对矿产资源评价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地球化学走廊带元素时空分布探测试验获得的数据,初步研究三条走廊带疏松沉积物中八个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Sb、Zn)的含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而言,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既与自然地理景观相关,如内蒙地区样品受风成沙影响,元素含量较低;又受控于区域地质背景,如高背景区与中低温成矿域分布一致,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
-
-
-
方锡珩;
刘蓉蓉;
汪远志;
张俊伟
- 《综合物化探技术研究与应用交流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火山岩型铀矿床均产于蚀变带中,其主要的围岩蚀变为水云母化和钠长石化.在铀矿资源的评价中,围岩蚀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但在中小比例尺的成矿带和矿化集中区(或矿田)的地质图中,无法显示蚀变带的分布状况,造成靶区的圈定依据不足和不确定性.由于水云母化带是钾的增高场,而钠长石化带为钾的降低场.因此,利用航空放射性能谱钾道的测量值,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用钾道测量值编制的等值线图,结合其他控矿因素,能较准确、快速和可靠地圈定靶区,为铀矿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工具.
-
-
-
-
-
-
-
-
-
-
-
- 北京工业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8-11-02
-
摘要:
一种基于化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