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援助
知识援助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4718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高校图书馆工作、河南图书馆学刊、山东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年公共图书馆高峰论坛、第十三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3年研讨会等;知识援助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子舟、侯玮辰、王晓芳等。
知识援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718篇
占比:98.98%
总计:14869篇
知识援助
-研究学者
- 王子舟
- 侯玮辰
- 王晓芳
- 刘子齐
- 刘阳
- 周甜甜
- 孔令云
- 李军
- 柳丹枫
- 王凌
- 王承超
- 石德万
- 章忠平
- 罗军
- 肖雪
- 许春漫
- 贺梅萍
- 连白霜
- 邢丹平
- 邢军
- 金美丽
- 陈军
- 陈响坤
- 陈骁骅
- 黄骏非
- 乔保红
- 于青
- 任志海
- 余军
- 余子牛
- 刘亚平
- 刘学英
- 刘小琴
- 刘建秀
- 刘春年
- 刘晶晶
- 刘欢
- 刘民
- 刘海兰
- 刘群
- 刘虹毓
- 卜凡闽
- 卞长云
- 史玉杰
- 叶意
- 司辉
- 吕莉
- 吴丽娟
- 吴冬梅
- 吴志伟
-
-
杜娟;
李春春
-
-
摘要: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多种渠道,但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获取与使用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弱势群体的弱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图书馆能消除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服务。文章对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服务进行了分析,以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
-
-
-
-
卞长云
-
-
摘要:
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精神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基于此,文章从图书馆精神出发,阐释了图书馆精神的缺失与弱势群体存在的精神困境,针对图书馆精神中的免费原则、平等原则和信息自由原则缺失而引发的弱势群体精神困境问题,以图书馆精神为视角,从加强政策法律法规保障、探索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弱势群体的文化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等3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以期为提高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
-
-
田庆礼
-
-
摘要:
文章明确了知识援助的主体、对象与机制,在分析知识援助动力机制与体系构建中的矛盾基础上,就策略、实践操作、共享趋势、人文关怀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体系构建方法.探究公共教育平台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援助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
-
-
杨惠
-
-
摘要:
当今,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关注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面向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传播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缺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单位,应承担对弱势群体特殊服务的重要职责.如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以及如何搞好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已成为图书馆界积极探讨的新课题.
-
-
李春龙
-
-
摘要:
关注研究弱势群体需求,并实施满意的知识援助服务,这将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该文剖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知识援助弱势群体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改变后期现状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措施,旨在于公共图书馆能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更好更多地为弱势人群服务,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增强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
-
-
-
-
-
张冰冰
- 《2015年公共图书馆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前全世界70多亿人口中有7亿是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10%.我国人口13.6亿,其中残疾人85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2%.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提出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全民性和公益性,也决定了它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既应该为普通读者服务,也应当更好地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为残疾读者提供知识援助,提高残疾读者的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的重要职责,而公共图书馆在对残疾读者提供帮助,丰富读者文化生活的工作上更应当发挥重大作用。图书馆要进一步为残疾读者提供服务,从细节处关注残疾读者的需求,让他们真正能在和谐安全、无障碍、无歧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
-
田巨武;
马春薇;
张洁
-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3年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借鉴国外经验,广泛关注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和延伸服务,深入探讨解决问题,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转变观念,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与政府和公众展开合作,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和延伸服务,实现其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组织各类型文学沙龙、知识讲座、参与全国、区域性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丰富弱势群体的业余生活。
-
-
-
王颖
-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1年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公共图书馆须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便利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与信息服务,并通过日常的具体的多样式的服务,使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普遍受益,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作为承上启下的县级图书馆应拓展覆盖面,面向农村,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农村少儿读者服务。通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加强科学管理等途径,进行知识援助。根据农村少儿读者的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或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其影响力和社会效益无可估量.群众也定会受益匪浅。县级图书馆注重农村少儿读者服务,满足农村少儿读者精神食粮的需求使农村少儿享受公益文化事业带来的文化利益,以“自信、自立、自强”的理念去熏陶其细小的心灵。
-
-
张继革;
张海滨
-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1年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目标.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能不引起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弱势群体问题.关注和关心弱势群体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保护与援助弱势群体,平等、免费、无区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其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保障信息公平"最直观的功能,是能够帮助弱势人群,使弱势人群可能获得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资源.为更好地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应完善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条款,为弱势群体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制度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使弱势群体认清自身应享有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也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通过向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提供专题信息综合加工等服务增加收人,弥补经费不足;为弱势群体提供如文献图书、各种培训就业信息等知识援助措施,使其业余时间不再空虚,精神世界得到充实。虽然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还面临重重困境,如经费的持续投入问题、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但这一秉承图书馆公平、自由、包容理念和人文情怀的知识援助之路将会持续地走下去,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