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价值

知识价值

知识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7663篇;相关期刊425种,包括求实、开放时代、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浙江方志研究论坛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等;知识价值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洪建、艾德文、刘长明等。

知识价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 占比:2.7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7663 占比:97.19%

总计:18174篇

知识价值—发文趋势图

知识价值

-研究学者

  • 潘洪建
  • 艾德文
  • 刘长明
  • 包国庆
  • 夏敬华
  • 张玉胜
  • 李云峰
  • 王久华
  • 刘新建
  • 刘晓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梦华
    • 摘要: 《民法典》评注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民法学的教义化、科学化水平,整合民法学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有助于建构中华民族的法律自信,同时构成与域外法学平等友好交往的中介。在“评注”的过程之中,要对法律文义、法律体系、立法目的、立法客观目的以及学理说明和经典案例等多种素材进行评论与注释,以注释带动评论、以评论推动注释。同时,在评注的体裁选择上,应当尊重官方与私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评注成果,在其中适当地分配“评”与“注”的分量,更要强调学生教材和普法读物这种面向初学者和一般读者的“评注体裁”的创作。因此,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民法典评注”需要法学知识共同体结合准体系化的法典、多样的审判经验与研究经验、一致性的法学方法论,最终实现民法学的教义化的“共同知识”理想。
    • 陈嘉明
    • 摘要: 知识比起单纯的真信念来说,是否更具有价值,这一问题目前已经进入知识论的“中心舞台”。柏拉图对知识价值在于“稳定性”的解释,用当今知识论的话语来说可被视为是取决于“可靠性”。“可靠性”解释遇到的一个致命挑战,来自“湮没问题”。索萨有关知识为何比单纯的真信念更有价值的论证,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知识的规范性之上的。既然知识(知道)是信念(相信)的规范,这就蕴含着知识比单纯的真信念更具价值。此外,索萨还强调认识的目的决定其价值,认为一个信念同时实现真和知识这两个目标,就比只实现第一个目标要更好。不过,索萨的这一解释是有其限度的,因为信念还可以有其他的目标。
    • 王影航
    • 摘要: “拜杜规则”是促进财政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性制度,其“限制公权介入+规范私权激励”的二元架构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认可并引进。但是,“拜杜规则”在限制公权时难以保障公益、在激励私权时易致激励异化与发明人参与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实施困局。近年来,我国一方面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下放”以优化公权介入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产权激励以提高发明人参与度,却仍面临成果效益跨境溢出、成果转化失序、产权激励失灵等改革隐患。鉴于此,应以问题为导向,在现有改革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拜杜规则”的公益保障机制、成果转化规范体系与成果权益分配机制,进而构筑有效回应全球困局且符合国情的“拜杜规则”中国方案。
    • 胡贝贝; 王盼
    • 摘要: 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迁,表面是对语文课程认识的深化,实则是在语文知识的选择与比较中,探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迁可知,语文知识的发展经历了形式与实质之争、思想性与文学性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实质性知识贯穿课程标准发展全过程,方法论知识从被“忽略”转向被“重视”,价值性知识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基于课程标准变迁的小学语文知识建构应优化与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建构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彰显语文知识的育人性与现代化。
    • 陈怀清
    • 摘要: 文章主要以福柯对“知识—权力”的关系的重新界定为出发点考察其对高等教育知识价值取向的影响。文章认为,知识与权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这种理解出发,有助于了解意识形态对高等教育知识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知识如何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发挥作用,进而认识高等教育知识的局限性。
    • 吴占勇; 于溪溪
    • 摘要: 中视频概念的提出,反映出网络视听行业对具有更高信息价值和思想价值内容的迫切需求。相比短视频,中视频的时长优势为其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层次,使中视频能够基于信息密度塑造知识价值、基于情节张力构建文化价值、基于品牌基因再造商业价值。然而,中视频的发展面临着生产者入局的技术与变现困境、商业模式不够多元和内容取向的个体性与公共性之争等现实问题。未来中视频的精品化发展,应依据平台调性适配内容生产、构建多层级生产主体生态、以影视创作助力内容升级,只有坚持以内容为王,中视频才能在移动传播环境下充分发挥其本体优势。
    • 黄小宾; 杨超
    • 摘要: 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活动可视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与教师发挥知识价值的活动过程.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社会兼职行为中,存在着知识自身发展的逻辑需要、知识主体发展的个体需要以及知识社会的群体需要三方面的现实需求.但多元的现实需要会引起不同的冲突表现,如"认识论"与"政治论"之间的冲突、知识教学者与知识学习者之间的冲突、高校教师应用知识与其他知识活动之间的冲突.为此,相应地提出高校教师要以忠于高深学术知识为本;搭建知识桥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凝聚高校教师知识活动"合力"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以知识价值增值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活动发展.
    • 黄艳梅
    • 摘要: 深度教学是一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度教学是全面性的知识教学,是深刻性的知识教学,是关注过程的教学。关注知识教育价值的多维性,关注知识内在结构的深层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性,是课堂教学贯彻深度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在深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浅显的知识观念,深刻解读知识,同时坚持发展性的教学观,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进而实现有深度、有力量的教学。
    • 郝福生; 索慧
    • 摘要: 核心素养视域中课程关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组织课程知识、应用何种教育资源和采用何种方式来设计课程情境、课程活动如何探究和构建知识,使学生在呈现生命的知识情境中体验、理解而构建知识,感悟知识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以育成核心素养.相对应的课程活动可分解为课程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研究五个环节.教师的课程能力即课程理解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共同构成的能力系统.
    • 张俊列; 万平
    • 摘要: 认识论关于知识性质是客观性还是建构性的两难困境,同样表现为课程知识性质的对立.但以往的争论,忽略了课程知识本身的问题范畴,并未真正把握课程知识的性质.立足于课程知识育人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具有双重性,是客观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未来课程应在"课程意义"上实现"关于课程的研究"与"课程研究"的融合,学校课程知识的价值选择是知识逻辑、心理逻辑、社会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一,实际上是四重逻辑冲突之后的"妥协",要承认每种逻辑的局限性,从而超越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之间的争论,也超越了知识与儿童、社会与个体、学科与活动等理论的二元对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