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性腹泻
相关性腹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3575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三届CGOS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感染控制、规范消毒护理新进展(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等;相关性腹泻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必成、E.博尔泰、P.查图维迪等。
相关性腹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5755篇
占比:99.98%
总计:535852篇
相关性腹泻
-研究学者
- 章必成
- E.博尔泰
- P.查图维迪
- S.金
- W.福布斯
- 刘志浩
- 阎会芳
- 高琛
- B·博格
- CHEN Gang
- CHEN Xin-xin
- Christina
- H·布吕索
- M.
- Surawicz
- ZHENG Jing
- 丁囡囡
- 严海燕
- 于海宁
- 付仕松
- 何俊超
- 余萍
- 兰志威
- 冯爱萍
- 刘伟
- 刘双
- 刘小庆
- 刘旭辉
- 刘晓芳
- 刘杨
- 刘洁1
- 刘石磊
- 刘秀花
- 刘艳红
- 刘茂鸿
- 刘连杰
- 刘锦卫
- 卞美广
- 叶汉涛
- 吴会超
- 吴少勤
- 吴正文
- 吴灵焱
- 吴银琴
- 唐晶
- 夏静鸿
- 姚晶晶
- 孙昌泉
- 孙春玲
- 宋友恩
-
-
马利敏
-
-
摘要:
目的 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新生儿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2例新生儿肺炎合并AAD(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的66例新生儿列为对照组,将采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66例新生儿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大便性状、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42%高于对照组78.79%(P<0.05);实验组大便性状、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AAD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缓解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
付仕松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征.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住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AA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次研究的100例AAD患者视为观察组,未表现出AAD的20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结果: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采取常规剂量抗生素,在临床表现中,相关腹泻和程度与使用抗生素的关联性并不大.在患者用药途径和预防抗生素用药等方面,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单纯性腹泻比较常见.要想避免ADD的出现,应对ADD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
-
孙昌泉;
薛晓姣
-
-
摘要:
目的:探究益生菌制剂在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腹泻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腹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对预防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实施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腹泻出现以及持续时间,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
-
吴灵焱
-
-
摘要:
目的:分析PDCA循环规范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对相关性腹泻有无降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监护室危重病人实施PDCA循环法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的资料90份,作为观察组,选取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的资料90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危重病人经过护理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PDCA循环护理后发生相关性腹泻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监护室的危重病人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规范护理,能够明显的降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
-
王小艾
-
-
摘要:
目的 探讨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8.03 ~2019.10 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并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取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03%(50/51),显著高于对照组78.43%(40/51),( P<0.05 );此外,观察组患儿的乳酸杆菌(8.29 ±1.11)mL、双歧杆菌(9.18 ±1.21)mL、大肠埃希菌(8.31 ±1.33)mL,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够快速的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促使患儿的肠道菌群平衡,值得推广.
-
-
时青青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分为常规组(25例)和干预组(25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时需实施护理干预,预防相关性腹泻,可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
-
-
陈方
-
-
摘要: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加温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液温度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温肠内营养液,观察组36例采用肠内营养液加温,对两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及肠内营养时间、肠内营养达标时间、3d肠内营养暂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5.56%,明显较对照组27.78%低(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时间、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均较对照组短,3d肠内营养暂停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液加温可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也有利于缩短肠内营养时间,减少肠内营养暂停次数,值得推广.
-
-
王雪莲
-
-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减少肺炎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肺炎小儿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名患者.我院对两组小儿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治疗,其中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药学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几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抗生素治疗之后发生腹泻的有17名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39.53%,研究组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进行药学指导,发生腹泻的有4名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肺炎的小儿患者,在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药学指导,可以降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治疗速度,患者也更加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
兰志威
-
-
摘要:
目的:观察婴幼儿口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情况及同时服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婴幼儿A组(头孢克肟组)386例,口服头孢克肟(3mg/kg,bid);B组(同时加服妈咪爱组)338例,疗程7~10d,比较两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探讨发病原因及防治。结果:A组与B组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3.47%,7.84%,总发病率分别为37.86%,13.77%。B组发生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短、病情轻。结论:婴幼儿口服头孢克肟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用药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妈咪爱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防治作用。
-
-
夏静鸿;
刘双
- 《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相关性腹泻(CDAD)主要由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引起,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CDAD的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CDAD大多发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5~lO d.住院患者发生CDAD占抗菌药相关性腹泻(AAD)的15%~25%,病死率约为6%~30%.其发病机制为应用抗菌药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使CD繁殖并产生毒素A(肠毒素)及毒素B(细胞毒素),引起肠黏膜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素渗出而导致腹泻及其他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水样便)、发热、腹痛、结肠炎、伪膜性肠炎(PMC)、中毒性巨结肠、脓毒血症甚至死亡。老年、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菌药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是感染CD的危险因素。CDAD确诊后应停用可疑抗菌药物,可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CDAD复发者可增加10~14 d疗程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多次复发者可应用考来烯胺、益生菌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