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盛京时报》

《盛京时报》

《盛京时报》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610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求是学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盛京时报》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恒、叶彤、赵旭等。

《盛京时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18.99%

专利文献>

论文:610 占比:81.01%

总计:753篇

《盛京时报》—发文趋势图

《盛京时报》

-研究学者

  • 王晓恒
  • 叶彤
  • 赵旭
  • 孙浩宇
  • 杨宗鸣
  • 王秀艳
  • 秦世强
  • 刘威
  • 程丽红
  • 冯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古宇飞; 冯留建
    • 摘要: 报纸是记录近现代以来社会变迁与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忆载体。如贯穿日本侵华全过程的日办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时刻关注报道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动态。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共产党提出鲜明反日主张之始,该报便予以着重关注,报道了中共抗日宣传活动及其领导的军事斗争等。理性审视《盛京时报》相关报道,其关于中共抗战活动虽以舆论报道形式呈现,却在一定程度上记述了中共抗日活动的史实。从史实的角度出发,研究该报中共抗日活动报道,不仅有益于全面系统研究中共抗战史,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当前国内国际的舆论形势,开展舆论工作。
    • 冯静
    • 摘要: 《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语言既有白话又兼用文言;文体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多彩,既有描写社会生活、军阀混战的现实主义作品,又有志怪、志异的通俗小说。从“神皋杂俎”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办刊理念可以看出其并不是一味逐新,也未果断弃旧。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剧,“神皋杂俎”各栏目的女性题材、女性形象也在发生嬗变,彰显了东北社会对待女性解放、女权等新思潮的传播和存疑。“谈业”“谐文”等专栏一直坚持文言创作,以一栏目之微薄之力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体现了对民族话语的坚守与建构。“神皋杂俎”的报载文学在日本报人殖民“共荣”的主办方针下,通过自己的特色专栏坚守民族独立的语言与文化,在关乎新旧的讨论中推进东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了东北现代社会面对日本早期殖民语境下的挣扎与坚守。
    • 王巨川
    • 摘要: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现代时期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在东北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其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中,自1915年开始到1931年结束的“新年号征文”,是东北文学新旧过渡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文艺活动,特别是1921年至1931年由儒丐、冷佛、金小天等人编辑的“新年号征文”活动,尤为值得关注。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是通过征文活动在知识界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是利用征文平台在青年作家中积极倡导新文学创作意识。由此,通过这一活动呈现出文学史叙述之外的东北新文学发轫的文艺景观,而这些也正是以往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空间。
    • 彭爽; 曲晓范
    • 摘要: 1908年发生的奉天商人抗"房捐"事件是清末新政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商人群体、地方、国家之间潜在矛盾爆发的缩影.这一事件暗藏的重层权力关系,既有商人群体与总商会之间的不信任、商会内部权力争夺,也有地方精英与中央权威的权力较量.随着《盛京时报》对事件的追踪报道,奉天政府被迫改变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和理念;商人群体凭借舆论空间构建群体想象而团结,采取集体行动;城市民众亦被纳入其中,参与市政管理.事件虽以矛盾方式呈现,却促进了奉天近代城市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 侯杰; 张鑫雅
    • 摘要: 媒介作为记录日常生活、关注突发事件的重要载体,其所刊发的文字以及图像资料成为后人认识、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文本.1910—1911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的鼠疫是20世纪初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鼠疫,前后持续了6个多月,波及大半个中国,死亡人数众多,给清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清末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不仅为时人及时了解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提供了便利,而且反映出疫情防控等重要讯息.人们借助媒体报道,对此次鼠疫传播、防疫卫所设立以及救治等情况有所了解,切实感受到了此次疫情传播的广泛与危害,从而认识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因此,透过报刊媒体呈现的原始文字,可以从媒体的角度进行解析,从而扩展研究视野,加深对东北乃至中国鼠疫及其疫情防控的研究,为当今以及未来防控疫情提供借鉴.
    • 刘威; 赵政
    • 摘要: 近代东北鼠疫爆发期间,《盛京时报》等多家报刊对疫情进行了持续报道,然而限于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及疫情的迅速蔓延,关于疫情的谣言四起,并逐渐形成较大规模,引起了民众恐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此,《盛京时报》在宣传防疫的同时,积极辟谣,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鼠疫的生发机制,积极抗击疫情。随着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民众的慌乱情绪得到安抚,谣言随之烟消云散,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
    • 刘威
    • 摘要: 报刊是呈现新闻事件最直观的史料.报刊详细地记录了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是研究新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盛京时报》对1910年清末东北鼠疫的报道,使我们对现代医疗、防疫和救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新闻传播史料,对研究鼠疫传染、中国政府的防治过程及国际社会的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 刘威; 赵政
    • 摘要: 近代东北鼠疫爆发期间,《盛京时报》等多家报刊对疫情进行了持续报道,然而限于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及疫情的迅速蔓延,关于疫情的谣言四起,并逐渐形成较大规模,引起了民众恐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为此,《盛京时报》在宣传防疫的同时,积极辟谣,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鼠疫的生发机制,积极抗击疫情.随着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民众的慌乱情绪得到安抚,谣言随之烟消云散,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
    • 贾宜凡
    • 摘要: 《盛京时报》是1906年日本人中岛真雄创刊于奉天(今辽宁沈阳)的中文报纸,发行38年,在日本占领下的伪满洲国时期,作为关东军的喉舌机关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盛京时报》的副刊之一《妇女周刊》创办于1933年3月24日,到停刊的1942年7月2日将近十年期间,共出版了439期。本文将收集到的981个化妆品广告分为9类进行分析。并且,从1933年至1942年《盛京时报》上的化妆品广告变化及变化原因等角度进行定量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化妆品广告数量的变化显示出从1933年到1940年有所增加,随后从1940年到1942年迅速减少。伪满洲国妇女的化妆品绝大多数为日本品牌,对于伪满洲国妇女生存境遇和新闻史、广告史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贾宜凡
    • 摘要: 《盛京时报》是1906年日本人中岛真雄创刊于奉天(今辽宁沈阳)的中文报纸,发行38年,在日本占领下的伪满洲国时期,作为关东军的喉舌机关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盛京时报》的副刊之一《妇女周刊》创办于1933年3月24日,到停刊的1942年7月2日将近十年期间,共出版了439期。本文将收集到的981个化妆品广告分为9类进行分析。并且,从1933年至1942年《盛京时报》上的化妆品广告变化及变化原因等角度进行定量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化妆品广告数量的变化显示出从1933年到1940年有所增加,随后从1940年到1942年迅速减少。伪满洲国妇女的化妆品绝大多数为日本品牌,对于伪满洲国妇女生存境遇和新闻史、广告史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