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留园

留园

留园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专利文献8637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上海集邮、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等; 留园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凡玉、冯羽、华夏等。

留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2.32%

专利文献>

论文:8637 占比:97.68%

总计:8842篇

留园—发文趋势图

留园

-研究学者

  • 孟凡玉
  • 冯羽
  • 华夏
  • 孟守介
  • 徐梦萤
  • 李德武
  • 李旭
  • 梁宝龙
  • 王楠
  • 王道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慧颖
    • 摘要: 在苏州,我终于得见留园。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清凉世界,夏日的喧嚣、浮躁在留园面前都成了碎影。仰头,“留园”两个松绿色的大字刻在木质牌匾上,高高地悬在门楣上。“留园”一笔一画,像坚而韧的修竹,又像挺而刚的青柏。细读:“留——园”,想要留下什么?是两袖清风,还是一轮明月?
    • 肖龙斐
    • 摘要: 探讨现象透明性空间的本质特点,以拙政园与留园为例,从静态视点下的空间维度矛盾、动态视点下的空间流动与变化及时间介入下的空间意境变化3个方面分析现象透明性于江南古典园林空间中的独特表现形式,为今后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提供参考。
    • 成果
    • 摘要: 留园是一座声名卓著的江南名园,园林建筑与内檐装修呈现出“宏丽轩举”的特点,彰显出江南地区装修的高水准。内檐装修是探究留园的重要媒介之一,本文基于留园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通过梳理内檐装修的类型与空间设置情况,展现出留园室内空间面貌。在此基础上,从样式、装饰、材料与工艺、空间营造四个方面着手,对内檐装修意匠展开分析,进而解读意匠的成因,提出经济基础、文化内涵、园居生活和时代技术等影响因素。本文试图为人们提供另一个认识留园的窗口,彰显园林小木作装修的艺术价值。
    • 程嘉敬; 王昕; 步梦云
    • 摘要: 纵观留园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整体轮廓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而作为园林内外交界处的界墙则在此过程中逐渐内化为各部分之间的分界线,并持续调整和改变,仿佛自身具有生长的力量,而最终赋予游园线路以改变之实,继而影响园林的整体格局。以留园为例,通过分析其边界变迁过程,尝试梳理园林边界与游线及园林整体格局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 王欢颜
    • 摘要: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位于苏州阊门外的留园被盛康买下,修缮经营并对外开放,成为苏州一处重要的公共空间,作为宗族义庄的一部分由管家打理经营并参与地方事务。清末,留园屡屡成为苏州举办地方展会的会场,苏府物产会、苏省商品陈列所、义赈游览会等均在留园一带举办。随着留园成为苏州一方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各类人群纷纷涌入,年轻女性群体的出现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众多商人的青睐也带来了不少商业纠纷。通过多角度考察留园这方社会公共空间,可以使苏州城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历史过程得以更丰富地展现。
    • 刘文龙; 黄维
    • 摘要: 在对旅游景点的评论挖掘中常以多景点横向对比为研究切入点,为景点间的横向比较及游人选择景点服务,而较少针对单一景点深入分析,为景点单要素精准提升服务.以留园为例,按照构成元素构建聚类,并基于领域词典进行整体与分要素聚类的情感分析.结果表明,留园中"山石"要素相关的正面情感占比66%,低于分要素平均正面情感78.3%.可见基于园林构成要素聚类分析可帮助精准提取互联网评论情感分析.研究成果对园林等旅游景点管理方优化、品牌形象提升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的、更精准的理论与方法.
    • 刘香梅
    • 摘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意深远,有内容多、质量优的特点,而基于文化影响下的园林艺术更是引人注目、大放异彩.中国古典园林是集文学、美学、艺术于大成的产物,不仅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更是凝固的历史、具象的哲学,而园林中的意境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通过具象手段表达脑海中的抽象思维,以情景交融的方式,直抒胸臆.以苏州留园为例,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 何磊静
    • 摘要: 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地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都是诗意江南的代表。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 彭泓玲; 王睿洁; 刘欣雨; 周军
    • 摘要: 对南京林业大学二村留园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后,发现留园的植物造景设计需要完善的方面有很多.本文将重点探讨南林留园植物造景的原则、手法及改造计划和保护建议.
    • 朱宇晖; 徐瑞彤; 郑晓義; 孙文达
    • 摘要: 行至风云激荡的晚清,中华传统景象空间乃至整个中华社会,都已身处发展"过熟"、积习深重、亟待"祛魅"与破局的历史关头.有的高调寻求着更自由的表达样式.有的则挣扎在历史与范式的框架内,恣意扩充着建筑与景象的类型和容量,试探着极限化、效能化的布局方式,张拉着空间的维度,挑战着既有范式的表达极限——调整着自身与城市和时代之间的距离.悬隔万里、地域特征迥异的留、林二园就以这样的方式,各自释放着末世的缤纷诉求与想象,挥洒着园主的雄襟与雅怀,隔空校验着它们的"同代性",也为这个特殊的祛魅时代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空间印痕.而后者对前者的跨地域摹仿与转译,更凝固为台湾文化"内附"长路上翩若惊鸿的佳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