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州人

苏州人

苏州人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2篇、专利文献257320篇;相关期刊341种,包括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烹调知识等; 苏州人的相关文献由768位作者贡献,包括陶文瑜、叶正亭、车前子等。

苏州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2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257320 占比:99.59%

总计:258372篇

苏州人—发文趋势图

苏州人

-研究学者

  • 陶文瑜
  • 叶正亭
  • 车前子
  • 顾俊
  • 亦然
  • 曹正文
  • 华永根
  • 黄恽
  • 叶兆言
  • 谭金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朱永新
    • 摘要: 第一次见程介明先生,应该是1994年11月1日。当时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应邀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做了一场"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的学术讲演。在那里,见到了老朋友张民选兄,他正在香港大学跟随程介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由此我结缘了程介明教授。那时我正在苏州大学担任教务处长。程教授告诉我,他的母亲也是苏州人。我感到很亲切,于是开始叫他程老师。
    • 矢代; Dayang926(图)
    • 摘要: 说起南方的小巷,不少人立刻会想 到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是的,诗人笔 下的小巷,曲径深幽,古典婉约,散发 着浪漫的气质,有着独属于江南的味道。 在苏州,就有许多充满市井气息的 小巷,承载着老苏州人许多美好的回忆。 而在众多的小巷中,有一条非常有名, 那就是太监弄。
    • 申功晶
    • 摘要: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首乡土气息十足的白话诗描述的是江南地区一种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烘炉壁烘烤而成的火炉烧饼,因其形状似蟹壳、色泽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说起蟹壳黄,自是绕不过苏州茶馆。苏州人爱喝茶,茶和苏州人之间结着很深厚的友情。
    • 蒋雨宁; 陶源(图); Adam(图)
    • 摘要: 苏州是一座遵循季节时令过活的城市,什么时候食青团.什么时候饮桂花酿.苏州人理得清清楚楚。吃了鲜香的小馄饨,喝了街边的赤豆糖粥,四季的变换缓缓铺展。待炒肉团子出锅,揭起蒸笼的那一刻,江南的烟火气在市井街巷之中格外踏实安稳。苏州自古是鱼米之乡,稻田丰茂,水塘盛产葑,因此水田谓"葑田",城门自然也被称作"葑门"。
    • 顾斌
    • 摘要: 喜爱金庸武侠的人一定都会认同,金庸是个杰出的美食家。金庸对品赏美食有着足够的热情并且精于美食之道,并且还与苏州美食有着密切关联。金庸的老家在浙江海宁,离苏州很近,年轻时又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读过书(1947年,他辞去东南日报社工作,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他的祖母又是苏州人,金庸对苏州当然了解,吴侬软语、姑苏美食更是常见于他的作品之中。
    • 兰涵宁; 刘成良
    • 摘要: “寒山闻钟”是民意的“前哨”,社会矛盾的“缓冲区”,更是城市治理的“百宝箱”。2.1亿。这是苏州网络理政平台“寒山闻钟”十年的访问量,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个苏州人每年访问过两次。2012年,“寒山闻钟”平台由苏州市纪委牵头成立,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网络监督作用,将群众诉求与提升部门作风效能结合起来。
    • 袁牧
    • 摘要: 在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里举办具有苏州典型文化意象特征的扇艺展,早在去年就已经列入了网师园管理处的计划中了。究竟给这次扇艺展冠以什么样的名称,一时并没有好的方案。苏州人温雅内敛宠辱不惊,两千五百多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雕细琢的品性,不期然地在很多文化艺术领域定型创制,开风立派。但是,苏州人从不张扬,如若搞扇艺展,往往也会选择“清风徐来”“怀袖雅物”等词汇来低吟浅唱。我则不以为然。事实上,明清以降,在文化艺术,尤其在文玩领域,苏州不时“兴风作浪”,倡导并引领了很多风尚。在扇艺雅玩方面,从明代开始,直至当下,“苏扇”一直都是玩家追逐的珍品,藏家宝之的雅物,市场仿效的样板。窃以为用“风起吴门”来给这个扇艺展标名,不只是对苏州扇艺数百年历史地位恰如其分的概括,也是对其他独具形式和工艺特色的“苏作”艺术的总结,只是,扇子的确可以“起风”。
    • 摘要: 凌觉明,苏州人,笔名雷景,字旭春,号墨艺堂,高级美术师。中美协会员,从小酷爱书画,十七岁师承吴门国派工笔名师李冬生先生学习工笔山水,深造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又拜吴门画院院长潘国光老师门下,并时常经著名山水国家时全兴老师指点,常年得到吴门名家指点,常作工笔水墨山水画。
    • 黄恽
    • 摘要: 1933年,小报《大光明》记者"干戈"写道:"费小姐发作半月之钩,衣甘箭皮(原文如此)外衣,长袍革履,上课时出入必携一皮夹,中藏镜框一副,粉笔数支,并手帕、自来水笔、银洋、铜元等,应有尽有,无殊其随身法宝也。苏中学生,以外籍居多,充邑籍者仅十之二三,是以邑籍教师亦必矫作国语,以期普遍了解,独费仍吴侬软语,苏州人虽引以为乐。
    • 王凌
    • 摘要: 冯梦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苏州人,曾在福建省寿宁县当过4年知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七品县令"。冯梦龙的一生主要是搞文学创作,做官只做了4年。他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但后来始终考不中举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冯梦龙57岁那年。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去补了一个贡生。贡生不能做县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冯梦龙就去了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做训导,在当地工作了4年,得到上司赏识并被举荐给皇帝。但此时的冯梦龙已经60岁了,而且既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于是皇帝就把冯梦龙派到福建省寿宁县做县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