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021733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工电气、电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专题研讨会、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2014输变电年会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相关文献由1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彬、李伟、胡蓓等。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33篇
占比:99.97%
总计:1022040篇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研究学者
- 刘彬
- 李伟
- 胡蓓
- 黄华
- 叶国雄
- 万罡
- 刘翔
- 童悦
- 李振华
- 汪本进
- 罗苏南
- 邓小聘
- 冯翔翔
- 冯宇
- 吴士普
- 李璿
- 杨帆
- 毛安澜
- 汪英英
- 熊俊军
- 王晓琪
- 王玲
- 陆汉兵
- 陈晓明
- 陈鹏
- 黄麟
- 代静
- 余春雨
- 张勤
- 袁亮
- 刘东伟
- 卜强生
- 李振兴
- 李红斌
- 熊江咏
- 陈刚
- 须雷
- 卢树峰
- 尹项根
- 张贺
- 徐敏锐
- 李辉
- 王晓周
- 王焱
- 罗承沐
- 袁宇波
- 何妍
- 周翠娟
- 徐思恩
- 朱丝丝
-
-
宋涛;
冯泽虎
-
-
摘要:
针对电子式互感器模拟器件易受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和其对电流、电压测量中节省空间和器材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共用一套绝缘支柱的组合型设计,它采用SF_6绝缘技术,利用高压壳体与接地金属屏蔽罩的双重屏蔽作用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采用Rogowski线圈作为被测电流的计量、保护传感元件,取消了光供电系统,通过基于直流负反馈原理的改进Al-Alaoui数字积分器来抑制输入信号中直流分量的影响,改进的数字积分算法频率特性接近于理想积分器的频率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组合型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
-
石建;
吴正伟;
牟晋力
-
-
摘要:
针对一款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工程改造的需求,测试发现存在互感器采集单元上电过程缓慢、维持电压过高及仅采集单元主动调节的问题.文中从供电方案、信息传递及激光调节方法各方面对这个闭环调节系统进行说明,提出在不对采集单元进行软硬件改动的条件下,改变激光电源调节步调,从完全被动调节变为主动参与调节,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驱动下限.改进方案结合改造工程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电源改进后采集单元上电速度从300 ms加快到不足20 ms,激光器稳态驱动电流减少约6%~7%.这一改进提高了电子式互感器的运行可靠性,延长了电子式互感器的运行寿命.
-
-
王宇;
孟令雯;
汤汉松;
辛明勇;
徐长宝;
陈光华
-
-
摘要: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采集单元的暂态误差及拖尾现象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在故障发生时正确动作.通过仿真验证了过零点暂态误差是拖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且这种误差是由罗氏线圈的电路积分环节造成的,从原理上无法完全消除.因此,提出提高硬件积分回路的衰减时间常数以及动态启用软件积分的积分衰减算法分别改进对应类型采集单元的暂态传变特性.为了对改进后的采集单元的暂态特性进行测试,提出采用连续时域微分技术来模拟罗氏线圈信号的输出,通过故障相位补偿同步技术实现暂态误差的测试.所提方法为基于罗氏线圈原理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工程应用及采集单元更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检测手段.
-
-
沐娟;
张春芳;
张传俊;
黄超杰
-
-
摘要:
针对目前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常用的测试方法对现场的设备条件要求较高,工序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串接旧间隔ECT的方法测试新扩建间隔ECT的极性与变比.实现对数字化变电站ECT极性与变比高效、精确的测试.
-
-
耿跃华;
李慧东;
葛磊蛟;
陈刚;
李志新
-
-
摘要:
为解决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贸易结算的评价影响因素复杂和主观性强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算法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贸易结算评估方法.深入分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准确性因素、运行稳定性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贸易结算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将每个一级指标细分为若干个定量或定性的二级指标,并给出了每一个二级指标的理想值;应用灰色关联度算法对构建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贸易结算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使最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为电网企业进行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运行维护提供参考;通过江苏地区的若干设备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
-
赵有余
-
-
摘要:
阐述高压输电线路向高压电子变压器供电的难点.根据电磁场能量收集原理,微晶磁性材料被用作环形磁场的导体和特殊的边界元件,解决了以磁场为自激源提取磁场的技术问题.利用矩阵光学理论,提出了一种以永磁体为光源测量光学的比较方法.
-
-
侯春光;
阎文博;
高有华;
曹云东
-
-
摘要: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工作原理、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全温度循环试验的方式,对有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温度特性进行分析,其中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对LPCT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根据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影响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性能的温度等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对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进行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的互感器符合0.5级互感器准确度要求,在-40~70°C温度变化范围内比差小于±0.5%,角差小于±10',验证了BP神经网络算法补偿的有效性.
-
-
胡琛;
张竹;
杨爱超;
李敏;
焦洋;
李东江
-
-
摘要:
为及时发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状态的稳定性问题,保证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性,有必要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状态进行预测.文中建立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模型,将其误差表征为单输出变量和多输入变量的理论模型,确定了模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针对模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无明确函数关系的问题,提出基于聚类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误差状态预测方法,针对变量单位和数量级不同的问题,采用Z-score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为了简化神经网络,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输入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比差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小于0.05%,角差预测误差的绝对值小于10'.该预测方法可提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状态的变化信息,防范电能贸易结算的风险.
-
-
高学军;
童世成
-
-
摘要:
为了提高畸变信号自动识别的准确性,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畸变信号自动识别方法.构建小波阈值神经网络模型,将小波最优阈值去噪器融入神经网络模型中,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含噪信号进行去噪,并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识别畸变信号的奇异点,获取信号的Lipschitz指数、小波能量系数、均差值、形成畸变信号的特征空间,根据随机生成的畸变信号样本在特征空间的分布,形成畸变信号的诊断模型,实现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畸变信号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识别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畸变信号,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
-
-
ZENG Lincui;
曾林翠;
BAI Shijun;
白世军;
LI Yi;
李毅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高海拔地区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专题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给GIS集成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工程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隔离开关开合造成的VFTO是引起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受干扰的唯一干扰源和根源的结论,分析建立了四川中核工业126kV GIS内部和外部暂态计算电路.选取变压器间隔GIS典型结构作为分析对象,利用EMTP合理地选择参数并建立了VFTO和TEV仿真计算模型,计算了GIS各主要节点的VFTO和TEV.通过仿真计算及研究结果表明,GIS集成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应用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要考虑电子式互感器自身的传感器部分和电子电路部分的干扰防护设计;还要考虑GIS的结构布局、母线、壳体尺寸和接地等因素对VFTO的抑制.
-
-
-
-
邹光旭
- 《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各种电流互感器的应用原理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文章最后对本文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后面学者研究电流互感器相关理论提供参考.由于无源电子式互感器的电子电路部分均安装在主控室或保护小室,运行条件优越,更换维护方便。有源或无源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均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积,减少了传统互感器的二次电缆连线,是互感器的发展方向。无源电子式互感器可靠性高、维护方便,是独立安装的互感器的理想解决方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