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命周期评估

生命周期评估

生命周期评估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3592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物流技术、中国环境管理、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国际电动汽车学术研讨会暨中美清洁汽车联盟2015技术年会、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生命周期评估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翁端、Thomas Nybrant、Ulf Sonesson等。

生命周期评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592 占比:99.77%

总计:73760篇

生命周期评估—发文趋势图

生命周期评估

-研究学者

  • 翁端
  • Thomas Nybrant
  • Ulf Sonesson
  • 刘孝娟
  • 刘继军
  • 周若璇
  • 张天柱
  • 张红振
  • 彭婧
  • 李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冠楠; 白鑫宇; 王鹏飞; 刘岩峰; 徐一鸣; 董黎明
    • 摘要: 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的碳核算可找出碳排放较高的活动,有利于碳中和目标下的粮食安全.本文综述了粮食种植阶段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阶段的粮食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碳减排措施.稻田CH4与旱地N2O是种植阶段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氮肥施用,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种植阶段粮食安全的另一因素.未来应提高氮肥利用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立粮食-林地协同发展的碳核算系统,发展非粮燃料乙醇.能源政策下乙醇副产物生产饲料可降低饲料行业对粮食的需求,粪便还田可减少工业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质量.未来应继续从碳足迹角度探究乙醇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开展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碳核算研究,帮助建立粮食全生命周期内更细化时间尺度上低碳高产的粮食安全模式,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格局.
    • 王雅君; 孙光亚; 安攀; 曹馨; 陈庆华
    • 摘要: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各行业均针对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工艺开发低碳节能替代技术.而当一种新方案代替现有生产方案时,资源环境影响会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之间发生转移,难以识别与核算.因此,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方法对产品或技术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可帮助技术开发者对研究对象整个生命周期的潜在资源环境影响进行量化,核算不同生产物料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环境负荷,为提高生产技术的资源环境效率提供数据支持与改进思路.对生命周期的基础思想、基本方法框架以及相关软件与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LCA在纺织、制革以及其他轻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生命周期评价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段雪景; 张晓强; 张瑜; 龚龑; 沈亚萍
    • 摘要: 为了使校服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循环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运用校服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与总结及实验分析等方法,从校服市场现状、质量安全与碳排放污染3个方面阐述校服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分析总结了校服产业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在“双碳”背景下,产业绿色化转型是校服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深化绿色校服设计、推广碳足迹标签、构建废旧校服回收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产业力量。
    • 李石磊; 李莹莹; 王守伟; 李雨爽; 杨峰
    • 摘要: 通过分析传统肉类生产方式面临的挑战及培育肉产生的环境影响,表明培育肉是一种在生产技术、发展理念以及未来意义上具有先进性的肉类生产形式。通过对培育肉不同生命周期评估(LCA)的对比分析表明,影响培育肉生产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原料来源、细胞生长密度等,与传统肉类生产方式相比,培育肉的生产过程将占据更少的土地面积、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淡水资源、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另外,在降低培育肉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通过开发适于工业生产的具体工艺及攻关系列基础技术问题进一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以满足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目前培育肉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尚未建立,对于细胞增殖、分化和培育肉质量控制等尚无明确参数,导致不同LCA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培育肉产业化发展需尽快确定培育肉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按照目前我国的装备试剂工业基础水平明确符合我国技术发展现状的培育肉LCA,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培育肉产业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游一民; 彭振搏; 戴冬云; 桑仲庆; 骆虎; 贾一凡; 赵彤
    • 摘要: 中国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工作。40.5 kV箱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C-GIS)因其内部充有SF_(6)气体,其碳排放计算对指导电力设备碳排放计算与分析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因而文中针对40.5 kV C-GIS,考虑其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使用以及回收利用五个阶段,参考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其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对每一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发现SF_(6)在其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占比大,占总排放量的57.5%;在其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使用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占其总排放量的92.6%。此方法为40.5 kV C-GIS生命周期的减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他类型的电力设备碳排放计算与分析提供参考。
    • 李城; 赵永
    • 摘要: 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LCA),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评估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生产、使用和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潜在的环境负担和影响.LCA是评估环境影响的适当工具,有助于确定哪些影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然而,我国运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来分析道路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能源和排放的研究很少,本文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沥青路面养护及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并进行总结分析,以借相关人员参考.
    • 姚奇
    • 摘要: 本文概述了安姆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和策略,详细介绍了安姆科在全球和中国地区在单一材质包装研发方面的进展,并且介绍了安姆科ASSET生命周期评估系统。
    • 向宁; 王礼茂; 屈秋实; 熊琛然; 王博
    • 摘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约束下,近年来,中国风电规模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风力发电过程虽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但从产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在设备制造、运输、安装、运行、废弃等环节也会带来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因此风力发电并不是零排放的能源.本文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了100MW海上和陆上风电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情况,重点分析了不同功率风机的风电场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分析了一般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为1.49 g CO2/kWh,陆上风电场平均排放量3.62 g CO2/kWh,均远远小于传统火力发电,比较而言,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海上风电系统更具优势;②在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方面,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污染物的排放量要小于陆上风电场,且具有更短的能源回报时间,经济效益更高,对环境更友好;③在全生命周期中,风机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总温室气体排放的40%以上,同时风机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约占整个生命周期影响的50%以上;④配备更大功率的风机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 蒋赞; 马观凤; 袁欢
    • 摘要: 洗涤剂浓缩化可有效降低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在浓缩洗涤剂产品设计阶段使用生命周期评估(LCA)可有效识别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而不降低整个产品的质量,进而依据当前配方技术水平,选择最佳活性物浓度,减少无效洗涤成分的添加,开发最高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参考LCA评估模型,对比活性物含量约20%的普通洗衣液和活性物含量约47%的浓缩洗衣液两个体系的气候变化潜值(GWP)和水体富养化潜值(EP),结果表明: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高倍浓缩洗衣液的GWP和EP均低于普通型洗衣液;当高倍浓缩洗衣液超量1倍使用时,其GWP和EP仍低于普通洗衣液正确使用时.
    • 刘依明; 刘念雄
    • 摘要: 生命周期评估经过60年的发展,评估体系与工具得到了拓展与完善.我国于1998年引入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然而发展至今,主要研究仍以国外相关工具为载体,以材料为对象,难以对建筑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分析指导.受评估地点、评估类型、数据库、评价方法的影响,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具有不同的适用特点.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各具特色的三种评估工具SimaPro、BEES和AIJ-LCA&LCW的评估机制、评估流程、数据来源和评估内容的梳理,分析各工具的功能特点与适用性,归纳总结我国在建筑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研发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思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建筑设计前期为重点,贯穿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多目标、多层级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和工具平台形式,为我国建筑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