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30447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海洋世界、国际木业、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环境调查的相关文献由13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谢荣焕、周杨等。

环境调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0447 占比:99.57%

总计:131012篇

环境调查—发文趋势图

环境调查

-研究学者

  • 王军
  • 谢荣焕
  • 周杨
  • 夏晓武
  • 宋国明
  • 张光星
  • 李广兵
  • 杜欢
  • 王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志龙
    • 摘要: 以上海某重点企业搬迁后遗留下的地块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块环境调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参考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建立“污染源—途径—受体”的暴露途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第二类用地条件下,地块内受乙苯污染的表层土存在经口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呼吸吸入三条暴露途径对将来在该地块上的工作人员产生健康风险;污染物乙苯的总致癌风险与总非致癌风险分别为2.19 E-07、1.74 E-03,地块染物乙苯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该地块未来可作为第二类用地建设开发,无须开展后续修复治理工作。
    • 段炼; 李岩; 王磊; 胡学联; 郑思齐
    • 摘要: 为研究沧州市主城区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于2020-2021年对沧州市主城区进行网格和功能区划分监测,初步掌握了城区电磁辐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各功能区平均电磁辐射强度相差不大,主城区整体电磁辐射环境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要求,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部分电磁辐射强度上升至明显的区域,主要是新增电磁辐射源所致,采取多样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管理规划,能有效控制城区电磁辐射环境水平。
    • 杨晓
    • 摘要: 以上海某工业搬迁地块为例,开展了环境调查工作。初步调查阶段共布设10个土壤采样点,采集35个土壤样品,部分样品中苯并[a]芘、铅和石油烃(C_(10)-C_(40))超过第一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详细调查阶段共布设22个土壤采样点,采集93个土壤样品。并提出了建议:下一步对地块内超标样品进行土壤污染状况风险评估。
    • 周俊; 王跃
    • 摘要: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清镇市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地块,避免地块内遗留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针对该地块及周边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土壤结构类型、历史开发利用情况和受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合地块所在区域的岩土、水文地质条件,全面分析了地块内的污染物种类,对照相应的筛选值,得到了地块重金属镉、砷、铅、镍检测值已超过管控值,地表水污染物为锰,地下水微生物超标的结果,该地块环境现状属于污染地块,需进行环境修复工作后方可开发利用,同时为地块的未来利用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卢楠; 闫波; 魏样
    • 摘要: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5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属酸性-碱性,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45项指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可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施工。
    • 刘文强; 罗志波; 王佳奇; 王君宝; 张翰奇
    • 摘要: 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在环境调查中局用重要作用,其施工工艺受环境地质影响较大。为保证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物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阐述了在某地松散砂、黏土层孔隙水地区施工的2口地下水监测井与巢式监测井,它们的地下水常规测试数据基本一致,实现了巢式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技术的突破。本次实践为类似地区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了技术示范,为国家场地污染环境调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 孙克静; 陈红; 焦永杰
    • 摘要: 以某染纱厂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的基础上,布设了土壤采样点23个、地下水监测井9个,采集72个土壤样品和9个地下水样品,监测分析了pH值、重金属、石油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块原厂后整理车间和染料库所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土壤中超标污染物为六价铬,地下水中超标污染物为氯苯;对初步环境调查筛选出的具有较高环境风险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和实施必要的环境管理措施。
    • 郭雪连
    • 摘要: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重要基础是土壤监测,而土壤监测中监测点位布设是否合理、样品采集方法是否规范,将会影响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进而直接影响环境调查的结果,故科学的点位布设和样品采集在污染场地调查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就建设用地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及采集方法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有关人员在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中的土壤点位布设与样品采集提供借鉴。
    • 汪兵兵
    • 摘要: 对某电镀场地土壤环境进行初步调查研究,针对可能涉及到的重金属污染物(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挥发性有机物及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布点采样与样品采集,共布设6个土壤取样点位和2个地下水取样点位。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重金属及挥发和半挥发性污染物浓度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标准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不属于污染地块,无需开展进一步场地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 黄玮
    • 摘要: 针对华东某重金属与有机复合污染场地,为全面了解其污染程度,重新进行场地规划,开展了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识别与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砷(As)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污染主要分布在0~0.5 m的浅层土壤中;地下水样品中铅(Pb)、砷(As)等重金属及苯、苯并(a)芘等有机物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其中MW4点位苯并(a)芘超标17400倍。经健康风险评估,为排除污染隐患,确保场地安全利用,确定土壤中As风险控制值为20 mg·kg^(-1),待修复方量301 m^(3);地下水中As、苯并(a)芘、总石油烃风险控制值分别为10,0.01,600μg·L^(-1),待修复方量3544 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