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19546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财经问题研究、资源科学、河南科学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芳、路宁、邱健斌等。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466篇
占比:99.95%
总计:195556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研究学者
- 周芳
- 路宁
- 邱健斌
- 黄一绥
- 余文梦
- 刘巧莲
- 刘玉龙
- 吴晓怡
- 孙小霞
- 李孙桂
- 林玉满
- 王秋华
- 苏时鹏
- 邵天杰
- 金书秦
- 雷俊华
- 万静
- 乔统帅
- 于鑫
- 仇方道
- 任春晖
- 何爱平
- 佘晨兴
- 余晨兴
- 余玲琴
- 冯加昌
- 冯琳
- 刘伟
- 刘宇
- 刘宇峰
- 刘小晖
- 刘明
- 刘景双
- 刘桂荣
- 刘沐生
- 刘海英
- 刘珊
- 刘美1
- 刘莎
- 刘静
- 刘韬
- 包群
- 匡耀求
- 卢新卫
- 原志华
- 叶成松
- 吕坤
- 吕志鹏
- 吕洁华
- 吕爱清
-
-
左宇;
胡艳
-
-
摘要:
研究化肥施用强度与经济增长的EKC关系,对于平衡沱江流域化肥污染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验证2000—2018年沱江流域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二次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沱江流域六市化肥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且均已跨过倒“U”型曲线的波峰点,德阳市、成都市、资阳市、内江市和自贡市在2010年之前均实现跨越,而泸州市在2016—2017年之间才实现跨越,跨越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大小关系依次为泸州市、德阳市、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成都市.反映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六个城市种植业发展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地均化肥施用量会持续下降,但化肥污染的问题依然是沱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需加大绿色化肥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建立绿色化肥生态补偿政策,健全化肥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
-
-
冯琳;
张婉婷;
张钧珂;
毛馨卉;
于鑫;
叶成松;
常天阳
-
-
摘要:
在全面核算2008~2018年三峡库区19个区县农业面源污染TN、TP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探究了库区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演替关系.结果显示,库区农业TN排放波动减少,TP波动增加.各区县的TN和TP年均排放量分别在374~6046t和105~1267t之间.其中,农田化肥与畜禽养殖单元的总产污贡献率达80%以上.库区TN排放强度、畜禽养殖与农村生活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EKC关系,目前已跨越拐点.农田化肥TP排放强度、水产养殖与农田固废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直线型”EKC关系,处于与经济同步增长的阶段.建议重点升级农田化肥单元的污染防控能力,以配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区域氮磷减排.
-
-
李达;
林龙圳;
林震;
张绍文;
安黎哲
-
-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运用黄河流域29个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EKC检验.结果显示,流域内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EKC曲线呈"N"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EKC曲线呈"倒U"型,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SO2排放量的EKC曲线呈"倒N"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人均GDP拐点出现在11.8-14.4万元/人,截止到2017年,各市均未跨过第一拐点,由此可见,该区域生态保护力度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待提升.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防止出现污染排放与经济共同增长的现象;同时,应促进人口集聚和发展服务业以抑制生态污染排放并提高污染处理率.
-
-
李炫妮;
刘珊;
廖磊;
曹磊;
董小林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研究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确保城市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大同市是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根据2000—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及相关理论,研究大同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内在关联性.选取工业"三废"为环境指标,建立大同市EKC计量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典型的倒U型,大同市工业SO2、工业废水和人均GDP曲线关系呈U型+倒U型,而工业烟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人均GDP呈偏倒N型的弱倒U型曲线关系.大同市环境污染随经济的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目前大同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正处于向好态势,但工业固体废弃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
孙亚敏
-
-
摘要:
依据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熵值法,对2017年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省农村生活污水COD、NH3-N、TN、TP排放量分别占生活源排放总量的44.4%、38.1%、33.5%、39.6%,排放去向以直排入水体、直排入农田和其他途径为主,三者占91.6%.②全省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污水管网建设均不足,农村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有效治理率均在6%以下.③全省农村有水冲式厕所的户数占常住户数的39.5%,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污染物产生强度与水冲式厕所比例呈正相关性.④全省农村生活污水中人均COD排放强度、人均NH3-N排放强度、人均TN排放强度、人均TP排放强度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污染物排放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建议下一步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管网、治理技术及运行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农村改厕工作,补齐农村污染治理设施短板.
-
-
席艳玲;
牛桂敏
-
-
摘要:
选择碳排放衡量环境质量,从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对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利用1996-2019年6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主要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态势,但就人均碳排放量而言,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中国尽管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量却仍远低于美国,近年来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的增速都明显放缓.(2)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CO2排放量呈"N"型关系,表明单靠收入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产生减排效应,即收入减排效应是不确定的.(3)对高收入国家而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排效应和市场开放的减排效应均比较明显;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因它们在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中低端和相对被动地位,两种效应都尚未显现.
-
-
王向前;
夏丹
-
-
摘要:
为了从煤炭生产侧与消费侧视角探究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1999~2018年安徽与河南两省工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IRPAT模型识别和对比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同时检验“两省”与“两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存在性以描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 显示:第一,两省工业煤炭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控制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比来看,消费侧优于生产侧,河南省优于安徽省;第二,影响“两省”与“两侧”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均为能源强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产量(产值)是两省工业碳排放控制成效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三,“两省”和“两侧”人均产量(产值)与碳排放的变化曲线不同,但碳排放强度随着人均产量(产值)的上升均处于下降阶段;第四,两省工业生产均需要进一步控制能源强度,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
-
-
刘莎;
刘明
-
-
摘要: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EKC假说理论构建面板联立模型,以股市绿色环保概念公司子样本作为绿色金融代理变量,编制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系统反映和判断绿色金融与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参考国家层面CO2减排巴黎承诺预测西北地区环境综合指数达到峰值时间.结果 表明,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与绿色金融间存在交互作用,绿色金融对环境质量显现正向效应但作用偏低.在绿色金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西北五省区环境综合指数变动趋势除宁夏以外均符合EKC倒“N”型曲线,比照我国“在2030年达到CO2排放峰值”的减排承诺,可在该时间节点以前达到环境综合指数峰值,从而总体上向低环境污染转换.为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规模效应,建议降低西北地区绿色金融门槛,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联合投资,将西安作为绿色金融集聚城市,积极构建内陆地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
-
雷俊华;
苏时鹏;
余文梦;
孙小霞
-
-
摘要:
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同时保持农业产值持续增长是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各省均制定并实施了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但进展和成效并不一致,并可能相互影响.论文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对中国1997—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对其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揭示化肥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根据时空格局特征将全国分为热点区、冷点区和非热(冷)点区,在考虑相邻省份间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的条件下,分组模拟和预测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值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时间路径.结果表明:1)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较大,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呈集聚模式.热点分析显示,化肥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显著,黄淮海地区近年热点程度下降较明显;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黑龙江.2)基于时空格局分组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趋势模拟表明,各组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EKC关系但趋势和拐点差异明显,热点区为"倒U型",冷点区和非热(冷)点区为"倒N型",多数省份正处于曲线上升阶段且距拐点较远.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使区域间存在化肥面源污染空间溢出效应,要从整体上把握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热点区应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提高化肥利用率;冷点区应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非热(冷)点区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种养循环.区域间则应当通过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实现协同治理.